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功耗待机充电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设有USB母座,所述USB母座内设有用于控制充电器的充电电路通断的活动开关,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插入USB母座时,活动开关闭合;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拔出USB母座时,活动开关断开。本技术方案在充电器的USB母座上设置活动开关,通过USB公端的插拔来控制活动开关的通断,进而达到充电器可以零功耗待机,节省电能,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功耗待机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零功耗待机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其耗电量也是越来越大;因此电子产品的充电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于充电次数较多也较频繁,因此很多人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将充电器插在插座上,就不在拔出来,使用的时候,直接通过USB电源线接上即可使用。然而,充电器在不对外供电时,其自身也在工作,有一定的能耗;其次,充电器在长时间的处于充电状态下,对电子元件也有一定的损耗,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功耗待机充电器,该充电器在待机状态时,处于电路断开状态,可以零功耗待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USB母座,所述USB母座内设有用于控制充电器的充电电路通断的活动开关,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插入USB母座时,活动开关闭合;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拔出USB母座时,活动开关断开。进一步地,活动开关包括两个电极片,所述USB母座的侧面开有滑槽,滑槽位于两个电极片的一侧,所述滑槽内设有可沿着滑槽移动的滑块,滑块设有用于将滑块推向电极片方向的抵推端面;当滑块抵压邻近的一个电极片时,两个电极片抵接。进一步地,活动开关包括两个电触点,所述USB母座的侧面开有滑槽,滑槽位于两个电触点的一侧,所述滑槽内设有可沿着滑槽移动的滑块,滑块的端面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电触点的导体,滑块设有用于将滑块推向电极片方向的抵推端面;所述USB母座设有用于滑块复位的弹性件;当插入USB公端时,USB公端抵接抵推端面,滑块向电触点移动直至导体与两个电触点抵触,弹性件发生形变,活动开关闭合;当拔出USB公端时,弹性件推动滑块复位,导体离开电触点。更进一步地,所述抵推端面为斜面,所述USB母座设有用于辅助滑块复位的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USB母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片,弹片固定于USB母座,弹片设有一自由端,且该自由端与滑块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在充电器的USB母座上设置活动开关,通过USB公端的插拔来控制活动开关的通断,进而达到充电器可以零功耗待机,节省电能,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结构与USB公端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结构与USB公端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图6为图5结构与USB公端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四中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结构与USB公端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USB公端2——USB母座3——弹片4——滑块5——斜面6——电极片7—电触点8—弹簧9—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USB母座2,所述USB母座2内设有用于控制充电器的充电电路通断的活动开关,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I插入USB母座2时,活动开关闭合;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I拔出USB母座2时,活动开关断开。充电器在设计时,壳体内的充电电路与USB母座2电连接,充电器在与市电连通后,充电电路通过USB母座2以及USB充电线对电子产品进行供电,本技术方案在设计时,在USB母座2内设置一个活动开关,通过插拔来控制活动开关的断开和闭合,进而达到控制充电器的工作状态,在不对外充电时,其活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处于断开、不工作状态,即可以实现零功耗待机。参见图1、图2、图3、图4 ;其中,活动开关包括两个电极片6,所述USB母座2的侧面开有滑槽9,滑槽9位于两个电极片6的一侧,所述滑槽9内设有可沿着滑槽9移动的滑块4,滑块4设有用于将滑块4推向电极片6方向的抵推端面;当滑块4抵压邻近的一个电极片6时,两个电极片6抵接。活动开关一般设置于充电器的电源端附近,或者直接与其中一个电源端连接,市电通过活动开关进入充电电路;因此便可以实现零功耗待机;本技术方案中,活动开关通过两个电极片6的抵接而实现连通,而电极片6的抵接通过滑块4来控制,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I插入USB母端时,USB公端I会触碰到滑动的抵推端面,并将滑块4推向电极片6方向,其邻近的一个电极片6发生弯曲形变并与另一个电极片6抵接从而实现电路的闭合。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I拔出时,发生弯曲形变的电极片6恢复,两个电极片6分开,并将滑块4复位。为方便电极片6相互抵接,在电极片6上设置电触点7。在设置活动开关位置时,可以将其设置在USB母座2的旁侧,如图1、图2所示;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底侧,如图3、图4所示。当活动开关设置在USB母座2的旁侧时,所述抵推端面为斜面5,将抵推端面设置为斜面5,可以有利于推动滑块4。USB公端I插入时,便会先抵接到斜面5,然后逐步将滑块4推向电极片6。为方便滑块4复位,所述USB母座2设有用于辅助滑块4复位的弹性件。USB公端I插入时,便会先抵接到抵推端面,然后逐步将滑块4推向电极片6。在USB公端I拔出后,滑块4在弹性件的推力下复位,其一端重新回到USB母座2内部。电极片6也在自身的弹力下恢复。如图1所示,弹性件为弹片3,如图3,弹性件为弹簧8。当所述弹性件为弹簧8时,弹簧8的一端与滑块4连接,弹簧8的另一端与USB母座2连接。采用弹簧8作为弹性件,结构非常简单。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弹簧8安装在滑槽9内,并套接在滑块4夕卜,弹簧8的外端与滑槽9固定连接,弹簧8的内端与滑块4抵接;弹簧8对滑块4保持向内推的动力。一旦USB公端I拔出后,在弹簧8的推力下,滑块4向内移动,离开电极片6。当然,也可以将设置在其他位置。实施例2,参见图5至图8。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其特点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活动开关包括两个电触点7,所述USB母座2的侧面开有滑槽9,滑槽9位于两个电触点7的一侧,所述滑槽9内设有可沿着滑槽9移动的滑块4,滑块4的端面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电触点7的导体,滑块4设有用于将滑块4推向电极片6方向的抵推端面;所述USB母座2设有用于滑块4复位的弹性件;当插入USB公端I时,USB公端I抵接抵推端面,滑块4向电触点7移动直至导体与两个电触点7抵触,弹性件发生形变,活动开关闭合;当拔出USB公端I时,弹性件推动滑块4复位,导体离开电触点7。在具体实施时,侧面可以为旁侧面也可以为底侧面;根据需要来设计活动开关的位置。当然符合实施例1的一些小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实施例2。如弹性件的选择以及位置的选择。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在此基础上的等同技术方案仍落入申请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USB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母座内设有用于控制充电器的充电电路通断的活动开关,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插入USB母座时,活动开关闭合;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拔出USB母座时,活动开关断开;活动开关包括两个电极片,所述USB母座的侧面开有滑槽,滑槽位于两个电极片的一侧,所述滑槽内设有可沿着滑槽移动的滑块,滑块设有用于将滑块推向电极片方向的抵推端面;当滑块抵压邻近的一个电极片时,两个电极片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USB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母座内设有用于控制充电器的充电电路通断的活动开关,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插入USB母座时,活动开关闭合;当USB充电线的USB公端拔出USB母座时,活动开关断开; 活动开关包括两个电极片,所述USB母座的侧面开有滑槽,滑槽位于两个电极片的一侦牝所述滑槽内设有可沿着滑槽移动的滑块,滑块设有用于将滑块推向电极片方向的抵推端面;当滑块抵压邻近的一个电极片时,两个电极片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端面为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母座设有用于辅助滑块复位的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USB母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片,弹片固定于USB母座,弹片设有一自由端,且该自由端与滑块连接。6.零功耗待机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USB母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旭铭,
申请(专利权)人:章旭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