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它包括三个三极电源开关、四个交流接触器、三个热继电器、提升电动机M1、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与第二真空泵电动机M22,有两个交流接触器与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连接,其特征是:还设置着六个中间继电器,一个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该中间继电器的通电线圈、一个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与一个热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串联,并且串联在供电线与零线之间,另外三个中间继电器的连接方式与此相同。另外的两个中间继电器的一对常开触点与电磁阀头的通电线圈串联在供电线的与供电零线之间。本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减少故障率、操作简单,运行可靠。(*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为提高轧机的生产率,准备机组给热线原料的料头料尾焊接引带。准备机组采用S7-300。而2套引带吊使用独立的系统。它包括真空泵、吸盘和引带吊升降电机。现有准备机组弓丨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采用继电器控制,其使用了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继电器存在大量触点,由于电弧,机械等原因,其可靠性很差,并且维护复杂,维修成本高线路复杂,端子无线号。在长期运行维护过程中,控制柜内线路如蜘蛛网一样,在处理故障时,只能凭经验才能弄清故障,给维护带来不便。另外,其控制回路采用交流220v,给生产、维护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继电器控制存在使用寿命短,且不易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准备机组弓丨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故障率、操作简单,运行可靠的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本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1、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第一热继电器F1、第二热继电器F21、第三热继电器F22、提升电动机Ml、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第二真空泵电动机M22、第一交流接触器KMl 1、第二交流接触器KMl2、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 ;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I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I的三个输出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KMl I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热继电器Fl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热继电器Fl的输出端与提升电动机Ml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三对主触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I的三个输出端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连接通提升电动机Ml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连接通提升电动机Ml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的三个输出端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二热继电器F2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热继电器F21的输出端与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连接;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的三个输出端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三热继电器F2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热继电器F22的输出端与第二真空泵电动机M22连接;其特征是:还设置着第一中间继电器KAl 1、第二中间继电器KAl2、第三中间继电器KA21、第四中间继电器KA22、第五中间继电器KA31、第六中间继电器KA32 ;第一中间继电器KAll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热继电器Fl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二中间继电器KA12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热继电器Fl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三中间继电器KA21的一对常开触点、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二热继电器F21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四中间继电器KA22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四热继电器F22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五中间继电器KA31的一对常开触点与第一电磁阀头Y31的通电线圈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六继电器KA32的一对常开触点与第二电磁阀头Y32的通电线圈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上述的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其特征是:第一交流接触器KMl 1、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第一电磁阀头Y31与第二电磁阀头Y32的通电线圈均为交流220v的供电;分别连接在第一中间继电器KA11、第二中间继电器KA12、第三中间继电器KA21、第四中间继电器KA22、第五中间继电器KA31与第六中间继电器KA32的常开辅助触点上;还设置着PLC柜,PLC柜内的数字量输出模板输出24V控制信号驱动M是pic输出模块的OV接线端子,L是Plc输出模块的24+供电端子;Q30.0输出24v到继电控制柜的端子排SM58-X:1号端子,再接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KAll的线包Al端,A2端则通过端子SM58-X:9与PLC柜Q31.0传来的M信号线相连;Q30.1输出24v到继电控制柜的端子排SM58-X:2号端子,再接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KA12的线包Al端,A2端则通过端子SM58-X: 10与PLC柜Q31.1传来的M信号线相连;Q30.2输出24v到继电控制柜的端子排SM58-X:3号端子,再接到第三中间继电器的KA21的线包Al端,A2端则通过端子SM58-X: 11与PLC柜Q31.2传来的M信号线相连;Q30.3输出24v到继电控制柜的端子排SM58_X:4号端子,再接到第四中间继电器的KA22的线包Al端,A2端则通过端子SM58-X: 12与PLC柜Q31.3传来的M信号线相连;Q30.4输出24v到继电控制柜的端子排SM58-X:5号端子,再接到第五中间继电器的KA31的线包Al端,A2端则通过端子SM58-X: 13与PLC柜Q31.4传来的M信号线相连;Q30.5输出24v到继电控制柜的端子排SM58_X:6号端子,再接到第六中间继电器的KA32的线包Al端,A2端则通过端子SM58-X: 14与PLC柜Q31.5传来的M信号线相连。本技术的优点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借用准备机组S7-300PLC及其未使用的输入输出,将引带吊控制回路改为PLC控制,运行相当稳定,操作和维护方便。故障率明显降低,故障维修时间缩短了百分之九十。与现有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相比,故障时间明显减少。以每次处理平均30分钟计算,每月平均发生四次计算,每年因为此故障造成停车24小时,以机组满负荷运行平均TV值80t/h计算,大约可造成1600余吨的产量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图2是与可编程控制器S7-300PLC输出模块连接图。上述图中L1、L2、L3三线供电线N—供电零线 Ml—提升电动机M21一第一真空栗电动机 M22—第二真空栗电动机 Fl—第一热继电器F21—第二热继电器F22—第三热继电器SI—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21—第二三极电源开关 S22—第三三极电源开关KMl I—第一交流接触器 KM12—第二交流接触器KM21—第三交流接触器 KM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它包括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1、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第一热继电器F1、第二热继电器F21、第三热继电器F22、提升电动机M1、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第二真空泵电动机M22、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1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1的三个输出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热继电器F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热继电器F1的输出端与提升电动机M1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三对主触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1的三个输出端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连接通提升电动机M1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连接通提升电动机M1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的三个输出端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二热继电器F2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热继电器F21的输出端与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连接;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的三个输出端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三热继电器F2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热继电器F22的输出端与第二真空泵电动机M22连接;其特征是:还设置着第一中间继电器KA11、第二中间继电器KA12、第三中间继电器KA21、第四中间继电器KA22、第五中间继电器KA31、第六中间继电器KA32; 第一中间继电器KA11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热继电器F1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 第二中间继电器KA12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一交流接触器KM11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热继电器F1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三中间继电器KA21的一对常开触点、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二热继电器F21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四中间继电器KA22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四热继电器F22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五中间继电器KA31的一对常开触点与第一电磁阀头Y31的通电线圈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第六继电器KA32的一对常开触点与第二电磁阀头Y32的通电线圈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准备机组引带吊自动化控制电路,它包括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1、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第一交流接触器KMl 1、第二交流接触器KMl2、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第一热继电器F1、第二热继电器F21、第三热继电器F22、提升电动机Ml、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第二真空泵电动机M22、第一交流接触器KMl 1、第二交流接触器KMl2、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 ; 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I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I的三个输出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热继电器Fl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热继电器Fl的输出端与提升电动机Ml连 接; 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三对主触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电源开关SI的三个输出端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连接通提升电动机Ml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连接通提升电动机Ml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二三极电源开关S21的三个输出端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三交流接触器KM21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二热继电器F2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热继电器F21的输出端与第一真空泵电动机M21连接; 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线供电线的L1、L2、L3连接,第三三极电源开关S22的三个输出端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三个主触点的一端连接,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的三对主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三热继电器F2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热继电器F22的输出端与第二真空泵电动机M22连接;其特征是: 还设置着第一中间继电器KA11、第二中间继电器KA12、第三中间继电器KA21、第四中间继电器KA22、第五中间继电器KA31、第六中间继电器KA32 ; 第一中间继电器KAll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热继电器Fl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 第二中间继电器KA12的一对常开触点、第一交流接触器KMll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一热继电器Fl的一对常闭辅助触点、第二交流接触器KM12的通电线圈依次串联,并且串联在三线供电线的L3与供电零线N之间; 第三中间继电器KA21的一对常开触点、第四交流接触器KM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李志杰,杨森,任巍,徐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