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艳专利>正文

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22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及分别与之相连的电力载波通讯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传感器模块和功能执行控制模块以及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源模块,电力载波通讯模块、功能执行控制模块及电源模块又分别和家用电器市电接入端口并联,功能执行控制模块再分别和家用电器的各个功能执行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家用电器集中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加载在供电电力线上,家用电器通过接入的电力线接收控制信号,由电力载波通讯模块解调后再去控制家电的各功能执行模块,实现家电集中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外接通讯模块,免额外通讯接口,无需额外布线,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逐步进入家庭应用,为实现家居智能控制功能,控制系统需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控制各种家用电器,除了给家用电器供电外,需另设计通讯接口,通过外接通讯模块实现通讯控制,目前主要采用外接WIF1、RF、蓝牙、ZIGBEE、外接嵌入式网卡功能转换模块、232通讯或485通讯等通讯模块,然后和集中控制器进行无线或有线通讯,实现智能家居集中控制,但上述方案存在布线复杂、可靠性低、成本高及对消费者的知识水平要求高、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智能家居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减慢了智能家居系统进入家庭应用的步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原有智能家居集中控制系统布线复杂、可靠性低、成本高及对消费者的知识水平要求高、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其将家用电器的集中控制信号加载在供电电力线上,实现对家用电器的集中控制,无需外接通讯模块,免额外通讯接口,无需额外布线,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可靠性高,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模块(1)、电力载波通讯模块(2)、按键模块(3)、显示模块(4)、传感器模块(5)和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及为整个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源模块(7),电力载波通讯模块(2)、按键模块(3)、显示模块(4)、传感器模块(5)及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分别和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1)相连,电力载波通讯模块(2)、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及电源模块(7)又分别和家用电器市电接入端口(8)并联,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再分别和家用电器的各个功能执行模块(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模块(I)、电力载波通讯模块(2)、按键模块(3)、显示模块(4)、传感器模块(5)和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及为整个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源模块(7),电力载波通讯模块(2)、按键模块(3)、显示模块(4)、传感器模块(5)及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分别和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I)相连,电力载波通讯模块(2 )、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 )及电源模块(7 )又分别和家用电器市电接入端口(8)并联,功能执行控制模块(6)再分别和家用电器的各个功能执行模块(9)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的家用电器集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力载波通讯模块(2)包括调制解调器U2、变压器T、电感L、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5、电阻R37、电阻R38、电容C22~电容C35、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5、二极管D26、稳压二极管D22、稳压二极管D23、稳压二极管D24、三极管Q9~三极管Q13和晶振X3、晶振X4、晶振X5,调制解调器U2采用PL2101半双工异步调制解调器,变压器T的输入端和所述的家用电器市电接入端口(8)相连,稳压二极管D23和变压器T的输出端并联,变压器T的输出端的2脚既和电阻R31的一端相连又和电容C22的一端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经电容C30和三极管Q13的基极相连,电容C2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0的正极及二极管D21的负极相连,电阻R31和电容C30的并接点与变压器T的输出端的I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29、电感L、二极管D25和二极管D26的并联电路,并且二极管D25和二极管D26反并联,电阻R32连接在三极管Q13的基极和变压器T的输出端的I脚之间,电容C31和电阻R33的并联电路连接在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变压器T的输出端的I脚之间,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24、电阻R26接电压VCC,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经电容C32和调制解调器U2的23脚相连,调制解调器U2的28脚和2脚之间连接晶振X3,调制解调器U2的2脚经电阻R27接电压VCC ; 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ll的发射极及稳压管D22的负极均和二极管D20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20的负极接12V电压,稳压管D22的正极既和三极管Qll的基极相连又和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电阻R22的另一端经电容C23和调制解调器U2的17脚相连;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稳压管D24的负极均和二极管D21的正极相连,稳压管D24的正极既和三极管Q12的基极相连又和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经电容C24和调制解调器U2的17脚相连;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lO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9的基极和三极管QlO的基极、三极管Qll的集电极、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调制解调器U2的14脚和13脚之间连接晶振X4,调制解调器U2的16脚,一路接电压VDD,另一路经电容C25接地,调制解调器U2的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艳
申请(专利权)人:焦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