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业军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443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用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移动终端不具备NFC-SWP功能,更换成本较高的问题。包括:可以承载移动终端的SIM卡并可插入移动终端SIM卡卡位的SIM卡卡托、NFC芯片和NFC天线;SIM卡卡托将移动终端SIM卡的C1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引出至SIM卡卡托的外壁,并形成相应的3个内部触点;C1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通过相应的内部触点与NFC芯片相连;NFC天线与NFC芯片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接装置只需极低的成本就可以使无NFC功能的移动终端具有NFC-SWP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讲降低了应用成本。对于运营商来讲,更利于NFC近场支付的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
技术介绍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是这几年飞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由Sony、Philips和Nokia提出,它使得两个电子设备直接可以进行短程的通讯,工作在13.56MHz频段,工作距离几个厘米。NFC技术目标是电子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讯,主要实现三类功能:非接触IC卡片模拟功能;点对点数据通讯功能;读卡机功能。NFC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 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融合进展,引发出许多新的应用模式。2012年12月14日,央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明确13.56MHz作为移动支付的标准。曾在2.4GHz和13.56MHz之间徘徊的运营商有了明确的目标。以13.56MHz作标准的近场支付技术方案又分三种:一是将NFC模块打包在手机硬件里;二是整合在SD卡上;三是NFC-SWP (Single Wire Protocol,单线协定)方案,就是把安全模块存储在手机卡上。其中,NFC-SffP方案是通用开放的国际标准。2012年12月初,中国移动就表示,计划2013年销售1000多万台NFC手机终端,逐步对移动用户默认发放带有NFC功能的SIM卡。继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之后,中国电信宣布,启动NFC-SWP试点,规模投放NFC-SWP卡,并启动终端定制。但是目前大部分移动终端、手机及其SM卡,例如Iphone4 / 4s / 5不具备NFC功能,但是用户群体又非 常大。如果要实现NFC-SWP的功能,就需要更换手机和SIM卡,这样对于用户来讲成本过于巨大,不利于NFC近场支付的推广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用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移动终端不具备NFC-SWP功能,更换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包括:可以承载移动终端的SIM卡并可插入所述移动终端SIM卡卡位的SIM卡卡托、NFC芯片和NFC天线;其中,所述的SIM卡卡托将移动终端SIM卡的Cl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引出至所述SIM卡卡托的外壁,并形成相应的3个内部触点;所述的Cl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通过相应的内部触点与NFC芯片相连;所述C6引脚为高压信号引脚,Cl引脚为电源电压引脚,C5引脚为接地引脚;其中,NFC天线与NFC芯片相连。其中,所述的NFC芯片和NFC天线集成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匹配的外壳上,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与NFC芯片相连的3个外部触点;所述的Cl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通过相应的3个内部触点与NFC芯片相连,具体是:所述的3个外部触点与3个内部触点位置相应,所述移动终端与外壳卡接后,则所述的外部触点分别与相应的内部触点相连。其中,所述的外壳包括:柔性PCB板和介质外壳;其中,柔性PCB板的上下两面设有铺铜区域,所述的3个外部触点和NFC天线通过所述铺铜区域的印制铜线与NFC芯片连接;所述柔性PCB板被压制在所述介质外壳中间。其中,将所述柔性PCB板的铺铜区域蚀刻为所述NFC天线。本技术的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通过对移动终端的卡托进行微小的改进,不对移动终端的内部硬件进行大规模改造,不影响移动终端的外观和功能,不需要更换智能设备,只需极低的成本就可以使无NFC功能的移动终端具有NFC-SWP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讲降低了应用成本。对于运营商来讲,更利于NFC近场支付的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目前移动运营商在NFC推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移动运营商的需求,NFC实现方案需要提供一种将RFID应用或者NFC应用与移动运营商关联在一起的方案,也即需要一种将RFID应用或者NFC应与SIM卡关联的方案。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目前SIM卡C6引脚定义为VPP,是卡片内部非挥发存储器编程用的高压信号。IC卡内部使用的非挥发存储器以EEPROM为主,也有使用Flash存储器的,这类存储器的擦除和写入都需要较高的编程电压,通常在12V~20V左右,C6引脚是被定义作为这个高压引入用的。随着半导体工艺和芯片设计技术的进步,现有的IC卡都采用芯片内部自带电荷泵电路,由VCC电源泵出非挥发存储器需要的编程高压,所以对于C6引脚而言,VPP的电压已经不再需要由外部加入,即VPP的功能过时了。综上,专利技术人研究将C6引脚重新定义使用。基于C6引脚的单线连接方案,接口界面包括三根线:电源电压VCC(Cl)、接地GND (C5)、高压信号SWP(C6),其中SWP —根信号线上基于电压和负载调制原理实现全双工通讯,这样可以实现SM卡在IS07816界面定义下同时支持7816和SWP两个接口,并预留了扩展第三个高速(USB)接口的引脚。支持SWP的SM卡必须同时支持ISO和SWP两个协议栈,需要SM的COS是多任务的OS系统,并且这两部分需要独立管理的,ISO界面的RST信号不能对SWP部分产生影响。基于上述考虑,参见图1所示,专利技术人认为需要将NFC芯片11与SM卡12的Cl (VCC)引脚 121,C5 (GND)引脚 122 和 C6 (SWP)引脚 123 连接。实施例1、为了解决上述NFC芯片与SM卡的引脚连接问题,在具体实现中,专利技术人考虑到需对移动终端(如Iphone5)的SIM卡卡托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包括:可以承载移动终端的SIM卡21并可插入该移动终端SIM卡卡位的SM卡卡托22、NFC芯片23和NFC天线24 ;其中,SIM卡卡托22将移动终端SM卡21的Cl引脚211、C5引脚212和C6引脚213引出至SIM卡卡托22的外壁,并形成相应的3个内部触点分别为221、 222、223,即Cl引脚211对应内部触点221,C5引脚212对应内部触点222,C6引脚213对应内部触点223 ;C1引脚211、C5引脚212和C6引脚213通过相应的内部触点与NFC芯片23相连,NFC天线24与NFC芯片23相连。实施例2、为了便于NFC芯片与SM卡的引脚连接,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其中包括:可以承载移动终端的SIM卡31并可插入该移动终端SM卡卡位的SM卡卡托32、NFC芯片33和NFC天线34 ;其中,NFC芯片33和NFC天线34集成在与移动终端相匹配的外壳35上,外壳35上还设置有与NFC芯片33相连的3个外部触点,分别为351、352、353。SIM卡卡托32将移动终端SM卡31的Cl引脚311、C5引脚312和C6引脚313引出至SIM卡卡托32的外壁,并形成相应的3个内部触点分别为321、322,323,即Cl弓丨脚311对应内部触点321,C5弓丨脚312对应内部触点322,C6弓丨脚313对应内部触点323。由于外壳35与移动终端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成3个外部触点与3个内部触点位置相应,当移动终端与外壳5卡接后,外部触点分别与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承载移动终端的SIM卡并可插入所述移动终端SIM卡卡位的SIM卡卡托、NFC芯片和NFC天线;其中,所述的SIM卡卡托将移动终端SIM卡的C1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引出至所述SIM卡卡托的外壁,并形成相应的3个内部触点;所述的C1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通过相应的内部触点与NFC芯片相连;所述C6引脚为高压信号引脚,C1引脚为电源电压引脚,C5引脚为接地引脚;其中,NFC天线与NFC芯片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承载移动终端的SIM卡并可插入所述移动终端SM卡卡位的SM卡卡托、NFC芯片和NFC天线; 其中,所述的SIM卡卡托将移动终端SIM卡的Cl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引出至所述SM卡卡托的外壁,并形成相应的3个内部触点;所述的Cl引脚、C5引脚和C6引脚通过相应的内部触点与NFC芯片相连;所述C6引脚为高压信号引脚,Cl引脚为电源电压引脚,C5引脚为接地引脚; 其中,NFC天线与NFC芯片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FC芯片和NFC天线集成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匹配的外壳上,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业军
申请(专利权)人:陈业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