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外接线内端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09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牢固、安全可靠、充分利用产品壳内空间设置固定产品外接线内端的结构。其是沿该产品底壳内侧壁设一段埋置外接线内端的布线通道,该布线通道始于侧壁上的引线孔,止于与其PCB板相接处,在布线通道径向内侧设有与该段底壳内侧壁曲率相同且高度与外接线高度相当的筋板,在引线孔两侧还设有倒角卡位板和止回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产品底壳内侧壁设置埋置产品外接线内端的布线通道,使得其无需专用的外接线紧固件,由此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符合相关的安规要求和产品的使用要求,还因所用零件减少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摇摆拉扯测试指标良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产品外接线内端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外接引线在产品壳内的布设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依靠壳内结构加以固定外接引线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相关规定,对电子产品外接引线是否牢固要进行摇摆和拉力测试,这意味着外接引线必须通过固定来满足相关测试及性能,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的外接引线的内端是通过第三方固定件(即另外设置的与产品壳体分离的部件)镶装在产品内部来卡住外接引线的内端使其固定,使用时,该产品的外接引线内端不会因频繁摆动而被扯断或被拉出。当产品壳内空间比较狭小时,上述固定方式就显得尤为不适,甚至无法应用。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方式不仅提高了辅助部件的成本,而且因装配第三方固定件需要在产品壳内预先设计好其固接的空间和位置,因此,导致产品壳内结构复杂,对产品成形带来影响,装配工艺繁琐,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牢固、安全可靠、充分利用产品壳内空间设置固定产品外接线内端的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电子产品外接线内端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壳和置于壳内的PCB板,沿所述底壳内侧壁设有一段埋置所述外接线内端的布线通道,该布线通道始于侧壁上的引线孔,止于与其PCB板相接处,在布线通道径向内侧设有与该段底壳内侧壁曲率相同且高度与外接线高度相当的筋板,在引线孔与布线通道的始端相接侧设有可使外接线向布线通道弯折的倒角卡位板,在引线孔与布线通道的始端相对侧设有防止外接线反向延伸的止回板。所述倒角卡位板为90度角的三角撑。所述底壳水平截面形状呈圆形、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在所述布线通道的末端还设有卡线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在产品底壳内侧壁设置埋置产品外接线内端的布线通道,使得其无需专用的外接线紧固件,由此使本技术不仅符合相关的安规要求和产品的使用要求,还因所用零件减少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本技术结构简单,摇摆拉扯测试指标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布线通道结构示意图。图3是外接未引入前示意图。图4是外接线埋入布线通道的示意图。图5是外接线内端与PCB板连接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底壳1、PCB板2、外接线3、内端31、引线孔4、布线通道5、筋板6、止回板7、卡位板88、卡线板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子产品外接线3内端31的固定结构,是在产品的底壳I内沿底壳I内侧壁设有一段埋置本产品外接线3内端31的布线通道5,其充分利用产品壳内空间将所述外接线3内端31加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使用专用的卡箍来固定产品外接线3内端31,其结构简单,不仅省去使用第三方固定件(即所述的专用的卡箍)的成本,还可以优化生产线上的工艺,减少作业工的数量,而且还满足相关线材测试指标。其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2所示,所述布线通道5始于底壳I侧壁上的引线孔4,止于与其PCB板2相接处,布线通道5的外侧为底壳I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于顶壳内)的内侧壁,布线通道5的内侧为筋板6,该筋板6与其外侧的内侧壁曲率相同,其高度与外接线3高度相当。如图3、4所示,引线孔4设置于底壳I的侧壁上,其是用来将产品外接线3的内端31头由其引入壳内的通孔,在引线孔4的两侧(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侧),靠近布线通道5的称内侧,远离布线通道5的称外侧,在引线孔4的内侧设有倒角卡位板8,卡位板8为与底壳I连为一体的截面形状似90度角的三角撑板,其可使外接线3由引线孔4穿入底壳I后弯折近90度角后再进入布线通道5,该结构可在外接线3受到向外拉力的情况下,分散该外力,避免外接线3内端31受力过大而被扯断。在引线孔4的外侧设有止回板7,止回板7与进入引线孔4的外接线3平行,该结构可防止外接线3过多的进入底壳I内,同时也避免已置于布线通道5内的外接线3反向延伸,由此,可使进入底壳I内的外接线3和埋置于布线通道5内的外接线3不会松动。本技术的布线通道5的结构适用于水平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的产品底壳I或顶壳。为了进一步稳固外接线3内端31,在外接线3内端31与PCB板2相接处的近旁设置卡线板9,该卡线板9进一步将埋置于布线通道5末端的外接线3进行定位。本技术结构装配操作简单,功能可靠,在满足安全规范要求的同时,还能实现生产高效、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技术通过在产品底壳I内设计布线通道5,剔除了传统上的固定件就能巧妙实现胶件对线材的固定,不需要任何专用线箍来固定外接线3的线材。与传统的设计结构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零件用量少、工位少、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和测试稳定性好等优点。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通过简单的布线通道5,就能完全满足了产品使用要求,从而达到减少零件,降低制造成本,简化产品结构,增强测试稳定性等。如图3、4、5所示,安装时,首先把要焊接在PCB上的外接线3的内端31穿过所述的引线孔4,接着拉出一定的长度,再将外接线3内端31焊接在PCB板2上,之后,将PCB板2装配到指定的位置,然后再把进入底壳I内的外接线3内端31部压入布线通道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内端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壳(1)和置于壳内的PCB板(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壳(1)内侧壁设有一段埋置所述外接线(3)内端(31)的布线通道(5),该布线通道(5)始于侧壁上的引线孔(4),止于与其PCB板(2)相接处,在布线通道(5)径向内侧设有与该段底壳(1)内侧壁曲率相同且高度与外接线(3)高度相当的筋板(6),在引线孔(4)与布线通道(5)的始端相接侧设有可使外接线(3)向布线通道(5)弯折的倒角卡位板(8),在引线孔(4)与布线通道(5)的始端相对侧设有防止外接线(3)反向延伸的止回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内端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壳(I)和置于壳内的PCB板(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壳(I)内侧壁设有一段埋置所述外接线(3)内端(31)的布线通道(5),该布线通道(5)始于侧壁上的引线孔(4),止于与其PCB板(2)相接处,在布线通道(5)径向内侧设有与该段底壳(I)内侧壁曲率相同且高度与外接线(3)高度相当的筋板(6),在引线孔(4)与布线通道(5)的始端相接侧设有可使外接线(3)向布线通道(5)弯折的倒角卡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锐彬胡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