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蓄热器的填压工装
本技术涉及蓄热器制造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蓄热器的填压工装。
技术介绍
蓄热器应用于空调领域中,主要用于根据使用情况吸、放热能。为了保证蓄热器的蓄热可靠性,需要在蓄热器上设置蓄热材料。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将固体相变蓄热材料(例如:粉状物料)填充在蓄热器上的填压工装,因而无法解决在蓄热器上填充固体相变蓄热材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蓄热器的填压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蓄热器上填充固体相变蓄热材料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蓄热器的填压工装,包括:用于定位蓄热器的底模支撑组件;料斗,料斗具有贯通设置的盛料腔,料斗位于底模支撑组件的上方,且料斗设置为使得蓄热器的外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料斗的盛料腔内;上压模,上压模的底端伸入料斗的盛料腔内。进一步地,底模支撑组件包括中心支撑模,中心支撑模的上表面与蓄热器的内侧壁形状相适应地设置,料斗位于中心支撑模的上方。进一步地,底模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挡板,支撑挡板为多个,多个支撑挡板绕蓄热器的周向设置,支撑挡板朝向蓄热器的一侧具有支撑凸沿,蓄热器的外侧壁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蓄热器的填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蓄热器的底模支撑组件(10);料斗(20),所述料斗(20)具有贯通设置的盛料腔(21),所述料斗(20)位于所述底模支撑组件(10)的上方,且所述料斗(20)设置为使得所述蓄热器的外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料斗(20)的所述盛料腔(21)内;上压模(30),所述上压模(30)的底端伸入所述料斗(20)的所述盛料腔(2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蓄热器的填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定位蓄热器的底模支撑组件(10); 料斗(20 ),所述料斗(20 )具有贯通设置的盛料腔(21),所述料斗(20 )位于所述底模支撑组件(10)的上方,且所述料斗(20)设置为使得所述蓄热器的外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料斗(20)的所述盛料腔(21)内; 上压模(30),所述上压模(30)的底端伸入所述料斗(20)的所述盛料腔(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支撑组件(10)包括中心支撑模(11),所述中心支撑模(11)的上表面与所述蓄热器的内侧壁形状相适应地设置,所述料斗(20 )位于所述中心支撑模(11)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挡板(12),所述 支撑挡板(12)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挡板(12)绕所述蓄热器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挡板(12)朝向所述蓄热器的一侧具有支撑凸沿(12a),所述蓄热器的外侧壁支撑在所述支撑凸沿(12a)上,所述料斗(20)的下端位于所述支撑凸沿(12a)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底模(13),所述支撑底模(13)的上端与所述蓄热器的下端形状相适应地配合,所述料斗(20)位于所述支撑底模(13)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支撑组件(1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蓄热器的安装腔体(14),所述料斗(20)的下端伸入所述安装腔体(14)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支撑组件(10)包括: 支撑底模(13),所述支撑底模(13)的上端与所述蓄热器的下端形状相适应地配合; 中心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锋,周小虎,曾明,陈斌,王叶,钟明生,李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