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下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127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7:22
一种新型水下清淤装置,主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犁形板头,主板与第一副板连接,第一副板与第二副板连接;梨形板头后端的底面与主板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拱形撑板的两端边固定于主板的两侧边,挡板的上端与拱形撑板内侧壁的上端活动连接;滤布的边沿分别与主板、活动连接板、副板、拱形撑板固定连接;在滤布的外侧表面紧贴有多个长条形充气袋;第一副板与第二副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扁圆形充气底袋;长条形充气袋与扁圆形充气底袋均连接有气管;主板、第一副板、第二副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操纵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清淤量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施工难度小、清淤效果佳、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下清淤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材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水下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绿化工程的一部分,水渠渠底清淤、池塘清淤、湖底清淤是一项费工、费时、费力的工作,而这项绿化工程又是建筑群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水渠渠底清淤、池塘清淤、湖底清淤主要通过纯人工方式进行,工人通过竹簸箕在渠底、塘底、湖底实行淤泥和杂物的打捞,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速度慢,而且人工成本高、清淤效果差。另外,还有的通过截流排水的方式来进行清淤,这种方式工作量巨大,需要同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并需要投入大型设备进行辅助,因此,这种方式存在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效率低、速度慢、成本高、清淤效果差以及施工难度大的不足,本专利 申请人:以石狮国际轻纺城工程为具体技术措施实施地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水下清淤装置,它不需要对水渠、水塘、人工湖进行截流排水,它能在渠底、塘底、湖底对淤泥和杂物直接进行吞料,然后辅助充气上浮以及挤压滤水装置将大批量的淤泥和杂物清理出来,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清淤量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施工难度小、清淤效果佳、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水下清淤装置,它是由主板(1)、犁形板头(2)、拱形撑板(3)、弹簧(4)、挡板(5)、多块副板、多根操纵杆(7)、滤布(8)、多个活动连接板、多个长条形充气袋(A)、多个扁圆形充气底袋(B)、多根气管(C)、多个杆套(D)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板(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犁形板头(2),主板(1)的后端通过第一活动连接板(9)与第一副板(6)的前端连接,第一副板(6)的后端通过第二活动连接板与第二副板的前端连接,第一副板(6)与第二副板的底面均设置有多个U形脚板(61);犁形板头(2)的前端向后逐渐呈流线形上升,犁形板头(2)的后端向下作弧形弯曲,梨形板头后端的底面与主板(1)的顶面之间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下清淤装置,它是由主板(I)、犁形板头(2)、拱形撑板(3)、弹簧(4)、挡板(5)、多块副板、多根操纵杆(7)、滤布(8)、多个活动连接板、多个长条形充气袋(A)、多个扁圆形充气底袋(B)、多根气管(C)、多个杆套(D)组成,其特征在于, 主板(I)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犁形板头(2 ),主板(I)的后端通过第一活动连接板(9 )与第一副板(6)的前端连接,第一副板(6)的后端通过第二活动连接板与第二副板的前端连接,第一副板(6)与第二副板的底面均设置有多个U形脚板(61); 犁形板头(2)的前端向后逐渐呈流线形上升,犁形板头(2)的后端向下作弧形弯曲,梨形板头后端的底面与主板(I)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4); 拱形撑板(3)的两端边固定于主板(I)的两侧边,犁形板头(2)的后端置入拱形撑板(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章邱昆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