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339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包括:扭杆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前述扭杆支架的内部、从里向外依次紧密排列且形成有单向连通的油道或过油槽的密封塞、第一滚针轴承、支撑套、第二滚针轴承,以及设置在前述扭杆支架的外端部的端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单向的导油通道将润滑油注入到滚针轴承中,对滚针轴承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并在更换润滑油的过程中,新的润滑油经单向润滑油道将大部份带有杂质的需要被更换的润滑油挤出,从而减少了润滑油所含的杂质颗粒对高速旋转工况下滚针轴承的磨损,提高了滚针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杆支撑组件,具体涉及一种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在履带车辆行动系统中,需要对扭杆支撑结构进行润滑,目前采用的润滑方式主要是:通过轴承套中的多个细小纵槽向轴承中注入润滑油。由于润滑手段单一,所以会存在以下一些缺点:第一、润滑油易从内压力小的纵槽流入到轴承中,而内压力较大的纵槽中流入的润滑油量较少甚至油量为零,造成润滑局部化,润滑效果比较差,容易导致轴承因局部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第二、纵槽虽然数量较多,但一般槽深较浅,进入到槽中的润滑油储油量较少,在高速高温状态下,润滑油易因气化、渗漏等原因而减少,导致轴承因润滑不足而减少寿命。第三、纵槽没有形成单一的油道,更换润滑油时,用了一段时间的润滑油难以被新油挤出,导致机构运转过程中脱落产生的杂质夹杂在用过一段时间的润滑油中继续沉淀在轴承中,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加剧了轴承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对轴承磨损小的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包括:扭杆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前述扭杆支架的内部且从里向外依次紧密排列的密封塞、第一滚针轴承、支撑套、第二滚针轴承,以及设置在前述扭杆支架的外端部且与前述扭杆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端盖,前述端盖的里侧、第二滚针轴承的外圈上、支撑套上、第一滚针轴承的外圈上分别形成有端盖油道、第二轴承油道、过油槽和第一轴承油道,前述端盖油道、第二轴承油道、过油槽和第一轴承油道依次连通形成单向的导油通道。前述的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滚针轴承为具有双列滚针的轴承。前述的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端盖与第二滚针轴承之间设置有挡环,前述挡环上形成有连通端盖油道与第二轴承油道的导油槽。前述的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端盖与挡环之间设置有油封。前述的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前述导油通道的注油孔、出油孔连通的注油导管、出油导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单向的导油通道将润滑油注入到滚针轴承中,对滚针轴承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并在更换润滑油的过程中,新的润滑油经单向润滑油道将大部份带有杂质的需要被更换的润滑油挤出,从而减少了润滑油所含的杂质颗粒对高速旋转工况下滚针轴承的磨损,提高了滚针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端盖,2-油封,3-挡环,4-第二滚针轴承,5-支撑套,6-第一滚针轴承,7-密封塞,8-扭杆支架,9-端盖油道,10-第二轴承油道,11-第一轴承油道,12-过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包括:扭杆支架8、密封塞7、第一滚针轴承6、支撑套5、第二滚针轴承4和端盖1,密封塞7、第一滚针轴承6、支撑套5和第二滚针轴承4均设置在扭杆支架8的内部并且从里向外依次紧密排列,端盖I设置在扭杆支架8的外端部并且与扭杆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从而将密封塞7、第一滚针轴承6、支撑套5和第二滚针轴承4锁定在扭杆支架8的内部。其中,端盖I的里侧形成有端盖油道9、第二滚针轴承4的外圈上形成有第二轴承油道10、支撑套5上形成有过油槽12、第一滚针轴承6的外圈上形成有第一轴承油道11,端盖油道9、第二轴承油道10、过油槽12和第一轴承油道11依次连通形成单向的导油通道。润滑油从导油通道的注油孔注入扭杆支撑组件中,在经过导油通道的过程中,润滑油对第一滚针轴承6和第二滚针轴承4进行润滑,最后从出油孔流出。由于在更换润滑油的过程中,新的润滑油经单向润滑油道将大部份带有杂质的需要被更换的润滑油挤出了,从而减少了润滑油中的杂质颗粒对高速旋转工况下滚针轴承的磨损,进而提高了滚针轴承的使用寿命。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二滚针轴承4为具有双列滚针的轴承。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端盖I与第二滚针轴承4之间设置有挡环3,挡环3上形成有导油槽(未图示),该导油槽连通端盖油道9与第二轴承油道10。挡环3在导油的同时保证了端盖I与第二滚针轴承4之间不发生漏油现象。更为优选的是,端盖I与挡环3之间设置有油封2。油封2用于进一步提高扭杆支撑组件的密封性能。[0021 ] 为了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扭杆支撑组件注油和导出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扭杆支撑组件还包括:注油导管(未图示)和出油导管(未图示),注油导管与导油通道的注油孔连通,出油导管与导油通道的出油孔连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包括:扭杆支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扭杆支架(8)的内部且从里向外依次紧密排列的密封塞(7)、第一滚针轴承(6)、支撑套(5)、第二滚针轴承(4),以及设置在所述扭杆支架(8)的外端部且与所述扭杆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端盖(1),所述端盖(1)的里侧、第二滚针轴承(4)的外圈上、支撑套(5)上、第一滚针轴承(6)的外圈上分别形成有端盖油道(9)、第二轴承油道(10)、过油槽(12)和第一轴承油道(11),所述端盖油道(9)、第二轴承油道(10)、过油槽(12)和第一轴承油道(11)依次连通形成单向的导油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低损、高效润滑的扭杆支撑组件,包括:扭杆支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扭杆支架(8)的内部且从里向外依次紧密排列的密封塞(7)、第一滚针轴承(6)、支撑套(5)、第二滚针轴承(4),以及设置在所述扭杆支架(8)的外端部且与所述扭杆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端盖(I),所述端盖(I)的里侧、第二滚针轴承(4)的外圈上、支撑套(5)上、第一滚针轴承(6)的外圈上分别形成有端盖油道(9)、第二轴承油道(10)、过油槽(12)和第一轴承油道(11),所述端盖油道(9)、第二轴承油道(10)、过油槽(12)和第一轴承油道(11)依次连通形成单向的导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德林陈发伟耿江波张小强李柯杨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