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油压阀结构,尤指一种结构简单、且不占空间的电磁油压阀结构,其由一阀体及一双向电磁组构成,其中阀体内部具有一阀件,而该双向电磁组设于阀体一端,且双向电磁组可驱动阀体内部的阀件双向位移。借此,可大幅简化其结构,不仅可易于组装与制造,而能降低其制造成本,同时可有效的缩小其所占的体积,并能增加组装空间运用的灵活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油压阀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磁油压阀
,具体而言指一种简化结构、且节省空间的电磁油压阀结构,借以能减少其损坏,并可降低其成本。
技术介绍
电磁油压阀是一种用以改变流体流向及管路启闭的控制组件,其可分为四口二位式或四口三位式的电磁油压阀,如图1所示,一种习用的电磁油压阀,其包括一内部具四口三位阀位的阀体10,该阀体10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电磁件20及一第二电磁件30,该第一电磁件20、第二电磁件30分别具有一连接阀体10的第一推拉杆21、第二推拉杆31,且第一电磁件20、第二电磁件30于第一推拉杆21、第二推拉杆31上分别设有一第一线圈组25、第二线圈组35,再者第一电磁件20、第二电磁件30于第一线圈组25、第二线圈组35与阀体10相对面间分别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26、第二压缩弹簧36。如此,在第一电磁件20、第二电磁件30未通电前,阀体10内的阀位位于中央,使该电磁油压阀呈阻断状态,而当其中第一电磁件20、第二电磁件30的第一线圈组25、第二线圈组35导通时,可产生吸力,而通过相对的第一推拉杆21、第二推拉杆31将阀体10内的阀位向第一电磁件20或第二电磁件30的一端位移,且可同步压缩相对的第一压缩弹簧26、第二压缩弹簧36产生回复预力,使阀体10阀位的流体流向改变。反之,当其中第一电磁件20、第二电磁件30的第一线圈组25、第二线圈组35断电时,则可相对第一推拉杆21、第二推拉杆31消磁,令阀体10内的阀位受第一压缩弹簧26、第二压缩弹簧36回复预力作用而复位。再者当操作中因断电或其他因素而使阀体10无法复位时,则通过按压对应的第一推拉杆21、第二推拉杆31驱动阀体10复位;然而,前述的电磁油压阀动作需利用阀体10两端的第一电磁件20及第二电磁件30来驱动,因此该电磁油压阀具有一定的长度,影响到整体空间运用的灵活性,且结构上存在有两组相同组件的第一电磁件20与第二电磁件30,无形间增加结构复杂度,不仅增加损坏的机率,且也会提高其制造与组装的成本,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业界一项重要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乃针对前述现有电磁油压阀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并借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电磁油压阀结构,借以克服现有因结构复杂及体积大所造成的不便与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油压阀结构,其借以能有效简化结构,不仅可易于组装、制造,且能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油压阀结构,其能缩小所占的体积,而能增加组装空间运用的灵活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油压阀结构,其中由一阀体及一双向电磁组构成:所述阀体内具有一可改变流体流向的阀件;所述双向电磁组设于阀体两端中任一端,该双向电磁组具有一前段线圈件、一后段线圈件及一设于前段线圈件、后段线圈件中心的掣动本体;而该掣动本体具有一中段管体,该中段管体两端分别设有一前固定件及一后固定件,其中前固定件自由端可锁设于阀体端部,又前固定件内部穿置有一与阀件锁接的撞击杆,而撞击杆上于前固定件与阀件间套设有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两端可分别被撞击杆或阀件作用而压缩产生回复预力;该掣动本体于中段管体内部滑设有一可选择性向两端位移的可动铁心,且可动铁心与所述撞击杆锁接,所述前段线圈件可通电产生驱动可动铁心向前固定件位移的磁吸力,而所述后段线圈件可通电产生驱动可动铁心向后固定件位移的磁吸力。该双向电磁组的前段线圈件具有一可选择性锁固于阀体一端的锁接段。该双向电磁组的撞击杆中段具有一凸缘,且撞击杆上套设有一贴抵凸缘的弹簧垫片,又阀件端部具有一对应的弹簧垫片,使该前段线圈件的压缩弹簧顶撑于该两弹簧垫片间。该双向电磁组的后固定件中心滑设有一贴抵可动铁心的可动柱塞,供利用可动柱塞进行手动复位。该阀体异于双向电磁组一端中心螺设有一螺筒,螺筒中心滑设有一可选择性抵顶阀体内阀件的推杆,供利用推杆进行手动复位。该双向电磁组的掣动本体的前固定件、后固定件与可动铁心的相对端面间分别夹设有一退磁环,供电磁作用后消磁用。该掣动本体的前固定件、后固定件端面对应该退磁环处分别形成有一环槽,供退磁环埋设。该双向电磁组的掣动本体内的可动铁心上形成有至少一连通两端的导孔、又或至少一连通两端的导槽,让液压油可于可动铁心两端间流动。采用上述方案后,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技术电磁油压阀结构可利用该双向电磁组的前段线圈件、后段线圈件来驱动中间的可动铁心,并通过该可动铁心来同步带动阀体的阀件左、右位移,且利用两侧的压缩弹簧来复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大幅简化其结构,不仅可易于组装与制造,而能降低其制造成本,同时可有效的缩小其所占的体积,并能增加组装空间运用的灵活性,故本技术电磁油压阀结构在结构简化、空间运用及低成本等方面较现有技术更具增进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电磁油压阀的简要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结构的简要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中双向电磁组的最佳实施例组成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中双向电磁组的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中双向电磁组的最佳实施例第一动作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中双向电磁组的最佳实施例第二动作的剖面示意图;图1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中双向电磁组的最佳实施例以手动方式复位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中双向电磁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电磁油压阀中双向电磁组的另一实施例组成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构成、特征及其他目的,以下乃举本技术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同时让熟悉该项
者能够依据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本技术电磁油压阀结构,随附图例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技术,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图式与说明书中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而关于本技术电磁油压阀结构的架构,其如图2、图3所示,其由一阀体50及一双向电磁组6构成,其中阀体50内部具有典型三位式的阀件55,该双向电磁组6设于阀体50 —端、且可驱动阀体50内部的阀件55双向位移,又阀体50的阀件55异于双向电磁组6的一端具有一可选择性伸出的推杆56,该阀体50于端部螺设有一供推杆56滑动的螺套58,以供使用者通过推杆56手动阀件55复位;至于该双向电磁组6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构成,则请参看图2、图3及图4所示,该双向电磁组6具有供导电产生磁吸力的一前段线圈件6A及一后段线圈件6B,且前段线圈件6A与后段线圈件6B轴心设有一供选择性驱动阀体50内部阀件55的掣动本体60,又掣动本体60具有一前固定件61,该前固定件61具有可锁固于阀体50端部的锁接段610,且前固定件61相对阀体50的一端具有一较大径的容置空间,供阀体50的阀件55相对端部局部位移,另前固定件61内部穿置有一撞击杆62,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油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一阀体及一双向电磁组构成:所述阀体内具有一可改变流体流向的阀件;所述双向电磁组设于阀体两端中任一端,该双向电磁组具有一前段线圈件、一后段线圈件及一设于前段线圈件、后段线圈件中心的掣动本体;而该掣动本体具有一中段管体,该中段管体两端分别设有一前固定件及一后固定件,其中前固定件自由端可锁设于阀体端部,又前固定件内部穿置有一与阀件锁接的撞击杆,而撞击杆上于前固定件与阀件间套设有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两端可分别被撞击杆或阀件作用而压缩产生回复预力;该掣动本体于中段管体内部滑设有一可选择性向两端位移的可动铁心,且可动铁心与所述撞击杆锁接,所述前段线圈件可通电产生驱动可动铁心向前固定件位移的磁吸力,而所述后段线圈件可通电产生驱动可动铁心向后固定件位移的磁吸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油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一阀体及一双向电磁组构成: 所述阀体内具有一可改变流体流向的阀件; 所述双向电磁组设于阀体两端中任一端,该双向电磁组具有一前段线圈件、一后段线圈件及一设于前段线圈件、后段线圈件中心的掣动本体; 而该掣动本体具有一中段管体,该中段管体两端分别设有一前固定件及一后固定件,其中前固定件自由端可锁设于阀体端部,又前固定件内部穿置有一与阀件锁接的撞击杆,而撞击杆上于前固定件与阀件间套设有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两端可分别被撞击杆或阀件作用而压缩产生回复预力; 该掣动本体于中段管体内部滑设有一可选择性向两端位移的可动铁心,且可动铁心与所述撞击杆锁接,所述前段线圈件可通电产生驱动可动铁心向前固定件位移的磁吸力,而所述后段线圈件可通电产生驱动可动铁心向后固定件位移的磁吸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油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双向电磁组的前段线圈件具有一可选择性锁固于阀体一端的锁接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油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双向电磁组的撞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泰,
申请(专利权)人:张鸿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