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坤哲专利>正文

换向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905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3:55
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包含一个棘轮头、一个驱动头、一个掣子单元,及一个方向旋钮。该棘轮头包括一个环状驱动齿部。该驱动头包括一个对应该驱动齿部的容置空间。该掣子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掣子,及一个第二掣子。所述掣子分别具有一个可啮合该驱动齿部的棘齿部。所述掣子的棘齿部分别与该驱动齿部交互啮合。该方向旋钮可相对于该驱动头在一个顺、逆时针位置之间转动,在该顺时针位置时,该棘轮头与该驱动头可沿一个顺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一个逆时针方向相对转动,在该逆时针位置时,该棘轮头与该驱动头可沿该逆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该顺时针方向相对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换向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在手工具的领域中,扳手主要用于帮助使用者锁固或松脱一个紧固件,而棘轮扳手带给使用者最主要的便利性在于,它可让使用者在不需将扳手脱离锁固件的状态下提供空转回拉的功能,以增进锁固或松脱的工作效率。而后,更发展出一种无需翻转扳手即可达到换向驱动的换向棘轮扳手,使用上变得更加便利。参阅图1,以往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包含一个棘轮头10、一个驱动头20、一个掣子30、一个弹性元件40,及一个方向旋钮50。该棘轮头10包括一个内环状驱动齿部101。该驱动头20穿设于该棘轮头10,并包括一个形成于外周面且对应该内环状驱动齿部101的容置空间201。该掣子3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01内,并具有一个可与该内环状驱动齿部101相互啮合的棘齿部301。该弹性元件40将该掣子30弹性地推抵于该内环状驱动齿部101且偏位于该容置空间201的其中一侧,如此一来,即可达成单向驱动的功能。再通过转动该方向旋钮50可使该掣子30改偏位于该容置空间201的另一侧,而达成无需翻转扳手就能轻松达成反方向的单向驱动功能。但该换向棘轮扳手最小可空转回拉的齿数为一齿,若遇到较为狭窄的操作空间时,因最小空转回拉的齿数限制,使该换向棘轮扳手无法充分空转回拉,造成使用者必须增加来回旋转锁固的次数才能完成工作,而拉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进在狭窄操作空间中的工作效率的换向棘轮扳手。本技术换向棘轮扳手,包含一个棘轮头、一个驱动头、一个掣子单元,及一个方向旋钮。该棘轮头包括一个位于内部的环状驱动齿部,及一个由该环状驱动齿部所环绕界定出的贯穿孔。该驱动头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贯穿孔,并包括一个形成于外周面且对应该环状驱动齿部的容置空间。该掣子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掣子,及一个第二掣子。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分别上下叠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分别具有一个可与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的棘齿部。当该第一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该第二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不啮合,当该第二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该第一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不啮合。该方向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驱动头上,并可相对于该驱动头在一个顺时针位置及一个逆时针位置之间转动,在该顺时针位置时,该棘轮头与该驱动头通过该掣子单元相互啮合且可沿一个顺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一个逆时针方向相对转动,在该逆时针位置时,该棘轮头与该驱动头通过该掣子单元相互啮合且可沿该逆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该顺时针方向相对转动。本技术所述换向棘轮扳手,该换向棘轮扳手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方向旋钮与该驱动头之间的弹性元件,该驱动头还包括一个形成于外周面且相反于该容置空间的滑移空间,及一个介于该容置空间与该滑移空间之间的顶抵壁,该容置空间与该滑移空间分别连通顶面,该顶抵壁具有相反地设置的一个顺时端部及一个逆时端部,该方向旋钮的转动轴穿设于该顶抵壁,并包括一个形成于底面且设置于该滑移空间的滑移柱,该弹性元件分别连接该滑移柱与该掣子单元,且使该掣子单元具有与该滑移柱靠抵于该顶抵壁的同一个端部的势能,在该顺时针位置时,该滑移柱靠抵于该顶抵壁的顺时端部,该掣子单元具有朝该顺时端部靠抵的势能而弹性地推抵于该环状驱动齿部,在该逆时针位置时,该滑移柱靠抵于该顶抵壁的逆时端部,该掣子单元具有朝该逆时端部靠抵的势能而弹性地推抵于该环状驱动齿部。本技术所述换向棘轮扳手,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分别还具有一个相反于该棘齿部且可沿该顶抵壁移动地靠抵于该顶抵壁的靠抵部。本技术所述换向棘轮扳手,该换向棘轮扳手还包含两个抵顶杆,及两个分别连接所述抵顶杆的弹性元件,该驱动头还包括一个上下贯穿且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轴孔,及一个上下贯穿该容置空间的枢轴,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分别以该枢轴为枢转中心枢转,该方向旋钮包括一个形成于底面且穿设于该轴孔的旋转轴柱,该旋转轴柱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的径向凹槽,所述抵顶杆分别通过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径向凹槽,且分别抵顶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使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分别弹性地推抵于该环状驱动齿部。本技术所述换向棘轮扳手,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分别还具有一个邻近该轴孔的凹部,每一个棘齿部具有相反地设置的一个顺时棘齿区及一个逆时棘齿区,在该顺时针位置时,所述抵顶杆分别抵顶于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的凹部的一侧,该第一掣子的顺时棘齿区与该第二掣子的顺时棘齿区分别弹性地推抵于该环状驱动齿部,在该逆时针位置时,所述抵顶杆分别抵顶于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的凹部的另一侧,该第一掣子的逆时棘齿区与该第二掣子的逆时棘齿区分别弹性地推抵于该环状驱动齿部。本技术所述换向棘轮扳手,每一个凹部具有一个邻近该顺时棘齿区的顺时凹区、一个邻近该逆时棘齿区的逆时凹区,及一个介于该顺时凹区与该逆时凹区之间的中央脊区,在该顺时针位置时,所述抵顶杆分别抵顶于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的凹部的顺时凹区,在逆时针位置时,所述抵顶杆分别抵顶于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的凹部的逆时凹区。本技术所述换向棘轮扳手,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一体成型。本技术所述换向棘轮扳手,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具有半个齿距的齿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第一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第二掣子的棘齿部相互交错与该环状驱动齿部啮合,而可使该换向棘轮扳手的最小可空转回拉的齿数不到一齿,进而能够在狭窄的操作空间中增加空转回拉的齿数,以有效减少使用者来回旋转锁固的次数而增进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平面剖视图,说明以往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图2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换向棘轮扳手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平面剖视图,说明一个方向旋钮在一个顺时针位置;图4是一个类似于该图3的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沿一个逆时针方向旋动;图5是一个类似于该图3的视图,说明该方向旋钮在一个逆时针位置;图6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换向棘轮扳手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图7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平面剖视图,说明该方向旋钮在该顺时针位置;图8是一个类似于该图7的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沿该逆时针方向旋动;及图9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包含:一个棘轮头,包括一个位于内部的环状驱动齿部,及一个由该环状驱动齿部所环绕界定出的贯穿孔;一个驱动头,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贯穿孔,并包括一个形成于外周面且对应该环状驱动齿部的容置空间;一个掣子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及一个方向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驱动头上,并可相对于该驱动头在一个顺时针位置及一个逆时针位置之间转动,在该顺时针位置时,该驱动头与该棘轮头通过该掣子单元相互啮合且可沿一个顺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一个逆时针方向相对转动,在该逆时针位置时,该驱动头与该棘轮头通过该掣子单元相互啮合且可沿该逆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该顺时针方向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该掣子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掣子,及一个第二掣子,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分别上下叠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分别具有一个可与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的棘齿部,当该第一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该第二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不啮合,当该第二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该第一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不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包含:
一个棘轮头,包括一个位于内部的环状驱动齿部,及一个由该
环状驱动齿部所环绕界定出的贯穿孔;
一个驱动头,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贯穿孔,并包括一个形成于外
周面且对应该环状驱动齿部的容置空间;
一个掣子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及
一个方向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驱动头上,并可相对于该驱
动头在一个顺时针位置及一个逆时针位置之间转动,在该顺时针位
置时,该驱动头与该棘轮头通过该掣子单元相互啮合且可沿一个顺
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一个逆时针方向相对转动,在该逆时针位
置时,该驱动头与该棘轮头通过该掣子单元相互啮合且可沿该逆时
针方向同时转动,可沿该顺时针方向相对转动;
其特征在于:
该掣子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掣子,及一个第二掣子,该第一掣子
与该第二掣子分别上下叠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分别具有一个可与
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的棘齿部,当该第一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
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该第二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不啮
合,当该第二掣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该第一掣
子的棘齿部与该环状驱动齿部不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换向棘轮扳
手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方向旋钮与该驱动头之间的弹性元件,该驱
动头还包括一个形成于外周面且相反于该容置空间的滑移空间,及

\t一个介于该容置空间与该滑移空间之间的顶抵壁,该容置空间与该
滑移空间分别连通顶面,该顶抵壁具有相反地设置的一个顺时端部
及一个逆时端部,该方向旋钮的转动轴穿设于该顶抵壁,并包括一
个形成于底面且设置于该滑移空间的滑移柱,该弹性元件分别连接
该滑移柱与该掣子单元,且使该掣子单元具有与该滑移柱靠抵于该
顶抵壁的同一个端部的势能,在该顺时针位置时,该滑移柱靠抵于
该顶抵壁的顺时端部,该掣子单元具有朝该顺时端部靠抵的势能而
弹性地推抵于该环状驱动齿部,在该逆时针位置时,该滑移柱靠抵
于该顶抵壁的逆时端部,该掣子单元具有朝该逆时端部靠抵的势能
而弹性地推抵于该环状驱动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哲
申请(专利权)人:吴坤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