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怡富专利>正文

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137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其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端凹设有一组装槽,而在该组装槽的槽底又设有一透孔与组装槽的槽室相连通,而该组装槽靠近透孔的一端的内槽壁进一步环设有一嵌沟槽;一棘组件装设于组装槽内;一C环扣件,其包括有一外环部及一内环部,该外环部嵌卡入嵌沟槽内,该内环部则外露于嵌沟槽外并贴抵于棘组件的一侧,该C环扣件的两端端面各进一步具有一抵压面;其中,维修者利用工具贴抵C环扣件的两端抵压面并朝棘组件的中心施力推抵,借以将C环扣件的外环部退离与嵌沟槽的嵌卡,如此即可将C环扣件拔离扳手本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为应用在手工具的相关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卡环的设计,在其两端具有外凸的抵部,且抵部具有推面以方便使用者拨抵并拆卸,并予以维修、更换手工具内的零件,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技术。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棘轮扳手型态繁多,但主要还是提供套筒的衔接方便维修者拔除具多角形的螺丝或是螺帽等,借由棘轮扳手提供维修者有施力握持的部位,以方便维修者将螺丝或螺帽予以卸除、装设,一般的棘轮扳手内具有棘轮环、棘块、拨动组件等组件相互配合,借此提供维修者操作使用,然而不论是何种棘轮扳手,其内部零件的使用也会等同于上述机械,在操作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磨耗的问题,如此即需更换内部的零件,请参阅图6所示为市面上常见手工具之一,为了让维修者能更换内部组件,又不妨碍到各零件间的配合与脱离,因此请参阅图6所示,在棘轮扳手5的工作端51装设有一 C型扣环6及一棘轮环7,并于工作端51的内壁面环设有一嵌槽511,而C型扣环6的一部份嵌卡入嵌槽511内,另一部分则外露并抵于棘轮环7,借此以限制棘轮扳手5的工作端51内的零件掉落脱离,而在C型扣环6的两端端面设计上呈平面设计,当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其具有一工作端,该工作端的一侧凹设有一组装槽,而在该组装槽的槽底又设有一透孔与组装槽的槽室相连通,而该组装槽靠近透孔的一端的内槽壁进一步环设有一嵌沟槽;一棘组件,其装设于工作端的组装槽内;一C环扣件,其包括有一外环部及一内环部,该外环部嵌卡入嵌沟槽内,该内环部则外露于嵌沟槽外,并贴抵于棘组件的一侧并限制其掉落,该C环扣件的两端端面各进一步具有一抵压面,且各抵压面与嵌沟槽的槽底面形成有一夹角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扳手本体,其具有一工作端,该工作端的一侧凹设有一组装槽,而在该组装槽的槽底又设有一透孔与组装槽的槽室相连通,而该组装槽靠近透孔的一端的内槽壁进一步环设有一嵌沟槽; 一棘组件,其装设于工作端的组装槽内; 一 C环扣件,其包括有一外环部及一内环部,该外环部嵌卡入嵌沟槽内,该内环部则外露于嵌沟槽外,并贴抵于棘组件的一侧并限制其掉落,该C环扣件的两端端面各进一步具有一抵压面,且各抵压面与嵌沟槽的槽底面形成有一夹角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环扣件进一步具有一剖口,并于该剖口定义有一中心法线,而该C环扣件两端的抵压面由外环部朝内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富
申请(专利权)人:陈怡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