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基于2013年2月1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P2013-027398A和2013年6月25日申请的P2013-132512A主张优先权,这两项申请的内容通过参照而引用在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用于将燃料导入至燃料箱中的燃料通路的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供油装置,例如已知下述结构,如专利第4356608号公报记载,具有:管路,其具有燃料通路;金属制的护圈,其安装在管路的端部;以及燃料盖,其可拆卸地安装在护圈的螺纹处。为了抑制在燃料通路中流动的燃料渗透至外部,管路具有耐燃料渗透性优异的树脂内层(屏障层)和层叠在屏障层外表面上的树脂外层。另外,作为其它供油装置,已知一种具有蝶形阀机构的结构,其中,该蝶形阀机构为,不使用燃料盖而使用支撑在管路上的蝶形阀,对管路的注入口进行开闭。在具有上述的蝶形阀机构的供油装置中,在组装管路时,需要O型密封圈或金属制的护圈等部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用于向燃料箱供给燃料的供油装置。供油装置具有:燃料通路形成部件,其具有与燃料箱连接的燃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油装置,其用于向燃料箱供给燃料,该供油装置具有:燃料通路形成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燃料通路;以及蝶形阀机构,其具有开口形成部件和开闭机构,其中,该开口形成部件安装在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件的一端部,该开闭机构安装在该开口形成部件上而对该开口形成部件的注入口进行开闭,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件具有:管路主体,其具有由第1树脂材料形成的管状的树脂内层、和层叠在该树脂内层的外表面上的由第2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外层;以及熔接端,其形成在该管路主体的开口端部,所述开口形成部件具有:壳部件,其由与所述第1树脂材料或所述第2树脂材料中的任一方熔接的第3树脂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管路主体的开 ...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5 JP 2013-027398;2013.06.25 JP 2013-132511.一种供油装置,其用于向燃料箱供给燃料, 该供油装置具有: 燃料通路形成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燃料通路;以及蝶形阀机构,其具有开口形成部件和开闭机构,其中,该开口形成部件安装在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件的一端部,该开闭机构安装在该开口形成部件上而对该开口形成部件的注入口进行开闭, 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件具有:管路主体,其具有由第I树脂材料形成的管状的树脂内层、和层叠在该树脂内层的外表面上的由第2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外层;以及熔接端,其形成在该管路主体的开口端部, 所述开口形成部件具有:壳部件,其由与所述第I树脂材料或所述第2树脂材料中的任一方熔接的第3树脂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管路主体的开口端部;以及被熔接端,其形成在该壳部件的开口端部,与所述熔接端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装置,其中, 所述熔接端是从所述管路主体的开口端部开始扩径的凸缘,所述被熔接端是从所述壳部件的开口端部开始扩径的凸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油装置,其中, 所述第I树脂材料是 聚酰胺即PA或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即EVOH,第2树脂材料是与PA或EVOH热熔接的改性聚乙烯即改性PE,第3树脂材料是从EV0H、PA或改性PE中选出的任一种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蝶形阀机构,将对2个注入口分别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安装在所述壳部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油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蝶形阀机构,将对2个注入口分别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安装在所述壳部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装置,其中, 在所述熔接端中的与所述被熔接端熔接的表面、所述被熔接端中的与所述熔接端熔接的表面中的任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在所述熔接端和所述被熔接端熔接之前的状态下具有三角形的剖面形状的环状的凸起。7.一种供油装置,其用于向燃料箱供给燃料, 该供油装置具有: 燃料通路形成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燃料通路;以及蝶形阀机构,其具有开口形成部件和开闭机构,其中,该开口形成部件安装在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件的一端部,该开闭机构安装在该开口形成部件上而对该开口形成部件的注入口进行开闭, 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件具有:管状的管路主体,其由树脂材料形成;以及熔接端,其形成在该管路主体的上部, 所述开口形成部件具有:注入口形成部件,其具有所述注入口 ;以及被熔接端,其形成在该注入口形成部件上,所述被熔接端由与所述熔接端的树脂材料熔接的树脂材料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头宏明,平松义也,关原敦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