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是我国最早制订的用电设备的能效标准,前后经历了三次修订,能效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效法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相关规范。2000年和2004年两次能效标准的修订主要体现在能效限定值的上调,而现行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其能效等级均由原国标GB12021.3-2004的五级能效修订为现行国标GB12021.3-2010的三级能效:现行能效标准直接删除原能效标准中的三、四和五级能效等级,并将原能效标准一、二级能效等级重新定义为现行能效标准的二、三级能效等级。以此为基础在等步长的条件下,将现行能效标准二级能效向上推进一级作为现行标准的第一级。现行能效标准直接淘汰高能耗的房间空调器,期望适应全球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国内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为了正确判定房间空调器的能效等级,《房间空调器的热力学完善度分析》一文中引入热力学完善度对房间空调器进行能效评价,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房间空调器能效分析方法。同时,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更新修订,相应的,其性能标准也需要修订,并与之匹配,即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因测量原因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干湿球温度允差等级划分来调节空调制冷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在试验工况下的房间空调器制冷量和能效比数据,所述试验工况为保持室外侧干球温度为35℃,湿球温度为24℃,分别控制室内侧干湿球温度在3大类,14种工况下,进行房间空调器制冷量和能效比的测量,测得试验工况点下制冷量和能效比分别为Wi、Ei(i=1,2,··,14),i表示不同测试工况:其中,第一类工况为室内侧湿球温度恒定,变化室内侧干球温度;工况1~5室内侧湿球温度均为19℃,室内侧干球温度分别对应26℃、26.5℃、27℃、27.5℃、28℃;第二类工况为室内侧干球温度恒定,变化室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干湿球温度允差等级划分来调节空调制冷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在试验工况下的房间空调器制冷量和能效比数据,所述试验工况为保持室外侧干球温度为35°c,湿球温度为24°C,分别控制室内侧干湿球温度在3大类,14种工况下,进行房间空调器制冷量和能效比的测量,测得试验工况点下制冷量和能效比分别为WpEiQ=1,2,..,14), i表示不同测试工况: 其中,第一类工况为室内侧湿球温度恒定,变化室内侧干球温度;工况I~5室内侧湿球温度均为19°C,室内侧干球温度分别对应26°C、26.5°C、27°C、27.5°C、28°C ; 第二类工况为室内侧干球温度恒定,变化室内侧湿球温度;工况6~10室内侧干球温度均为27°C,室内侧湿球温度分别对应18.5°C、18.8°C、19°C、19.3°C、19.5°C ; 第三类工况为室内侧干湿球温度极限耦合变化,工况11、12室内侧干球温度均为26°C,室内侧湿球温度分别对应18.50C >19.5°C ;工况13、14室内侧干球温度均为28°C,室内侧湿球温度分别对应18.5 0C >19.5 0C ; 2)首先根据所述步骤I)中采集的各工况数据分别绘制制冷量随干湿球温度变化的曲面和能效比随干湿球温度变化的曲面; 然后分别按照以下流程确定制冷量曲面方程的极值区间和能效比曲面方程的极值区间:根据曲面的特性选取曲面方程类型,并计算所选取的曲面方程类型中的每一个方程的修正赤池信息量准则,进而将修正赤池信息量准则最小的方程作为最优曲面方程,求解所述最优曲面方程的极值区间; 最后将所述两个曲面方程的极值区间的并集作为核心区间; 3)对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进行三级划分:A级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为核心区间对应的干湿球温度变化范围;(:级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为现行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B级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根据各级最大、最小能效比变化率相等的原则确定,所求得的B级能效比最大、最小值对应的干湿球温度变化范围即为B级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 4)按照以下方式对空调制冷量进行调节: 首先在C级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下进行制冷量测量,然后判断测得的空调实时制冷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名义制冷量额定值,如是,则不调节空调制冷量并结束本方法流程,否则: 继续在B级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下进行制冷量测量,然后判断测得的空调实时制冷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名义制冷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