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昕专利>正文

碰式全自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759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碰式全自动伞,它包括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活动伞把,连接伞把的升降杆,特制的伞杆与普通的伞结,伞骨和伞面。其中:伞的张开与收合是利用了揿压圆珠笔原理作动力,升降杆是将这一小部份力矩放大来推动伞结上下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碰式伞,具有结构复杂程度一般,制造工艺要求准确,但携带方便,使用简单顺手,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碰式全自动伞
本技术涉及伞类防雨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碰式全自动伞。
技术介绍
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们就有了防雨工具。伞的最早出现,巳是汉朝时期,几千年的进化,伞的门类越来越多,诸如防雨伞,沙滩伞,遮阳伞,帐蓬伞,广告伞等。伞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如长柄伞,三折伞,半自动伞等。全自动伞的设计是基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一种需求。它利用了圆珠笔能够推动一小截力矩原理作动力,升降杆将这一截力矩放大来带动整个伞体的张合,使人们在雨天里不仅能够轻巧地打开伞体,也能够舒适地闭合伞体,单手就能够完成伞体的张合。对于手肢有缺陷的残殖人和腾不出手来张合伞体的正常人,都有极大的便利,全自动伞的出现会给市场带来极广阔的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全杆伞,三折伞都需要双手张合伞体,半自动伞张开时可以单手,闭合时仍需双手。针对上述技术性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携带轻巧的全自动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碰式全自动伞,它包括伞底把碰头,伞底把外壳,伞上把圆柱齿轮,伞上把外壳,上下伞杆,升降杆,升降杆弹簧,伞结,伞骨,伞面与伞中轴弹簧。其中:伞底把碰头和伞上把圆柱齿轮各自安装在伞底把外壳与伞上把外壳中,伞上把外壳套接伞底把外壳,另一端连接伞杆,升降杆,升降杆安装在伞杆内,通过伞杆开设的长槽连接伞结,伞结按普通伞的工艺,连接伞骨与伞面,伞中轴弹簧设置在伞结与伞面中间。在形状,构造上,本技术碰式全自动伞与最接近的现有半自动伞共有的技术特征是:伞骨安装在伞结上面,伞结与伞中间有一根弹簧,构成伞结上行时的缓冲作用。伞面固定在伞骨上面,作为遮挡雨水的掩物。都利用伞杆中间安装弹簧,起到打开伞面的动力作用。在形状,构造上,本技术碰式全自动伞与最接近的现有半自动伞不同的技术特征是:伞把结构有重大改变,伞把分成底把与上把,底把外壳略小于上把外壳,底把碰头与上把圆柱齿轮衍接,作用是:两个转轮接触后,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产生移位转动,与上把连接的升降杆沿着上把竖直导轨上升一小截,这是碰式全自动伞的原始动力。升降杆安装在伞杆中间,一端与上把连接,一端与伞结连接,升降杆的作用是实现宽度与长度互转。伞杆分成上下二节,伞杆两侧开设细槽,升降杆顶杆探出伞杆与套在伞杆外的伞结连接。技术全碰式自动伞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解决单手张合伞体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现有的半自动伞相比有以下二处优点和改进:一.由于本技术碰式全自动伞把伞把分成底把和上把,且在底把和上把内设置了圆柱齿轮,切角和槽,构成了伞体伸张和收合的动力结构。二.由于本技术碰式全自动伞在伞杆内安装了升降杆,底把上把所产生的一小截力矩转化成了较长的伞结上下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I,伞底把碰头,2.伞底把外壳,3.伞上把圆柱体齿轮,4.伞上把外壳,5.升降杆弹簧,6.升降杆,7.下伞杆,8.上伞杆,9.伞结,10.伞骨与伞面,11.伞中轴弹簧。图2是伞底把外壳剖示图。图3是伞上把外壳剖示图。图4是伞杆剖示图。图5是伞结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碰式全自动伞为解决单手张合伞体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它的静态结构: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技术碰式全自动伞主要由伞底把碰头(I ),伞底把外壳(2),伞上把圆柱体齿轮(3),伞上把外壳(4),升降杆弹簧(5),升降杆(6),上下伞杆(7.8),伞结(9),伞骨与伞面(10),伞中轴弹簧组成(11),它的底把碰头(I)安装在底把外壳(2)内,上端分成三辨,每辨切成V字型,旁有三条细长直槽,作用是:啮合上把圆柱体齿轮(3),促使其转动。它的上把圆柱齿轮(3)下端分成四辨,每辨切角成V字型,圆柱体上有二条细长直槽,在本技术中起从动作用。它的伞杆(7.8)形状可以是圆型,可以是方型,也可以是三角型,侧重考虑抗风能力,伞杆(7.8)两旁开设细长直槽,目的是杆内的升降杆(6)顶杆可以与套在伞杆(7.8.9)的伞结(9)连接,带动伞结(9)上下运行,伞杆(7.8 )分成上下二节,可以缩短伞体的长度,方便携带。它的升降杆(6 )套在伞杆(7.8)内,尺寸长8毫米,宽2毫米,厚1.5毫米,节数30节较为适宜,作用是:把宽度转换成长度,延长伞把传递过来的力矩。它的动态结构:在实用中,在雨天时,将伞顶朝下,碰触伞底把碰头(I ),碰头齿轮与上把圆柱齿轮(3)啮合后转换角度,弹簧的压力压迫圆柱体向上延伸,带动升降杆(6)第一节也向上延伸,由于升降杆(6) 二节母杆固定,其余节数的升降杆(6)随着第一节的向上而反向向下,带动伞结(9 )打开伞面(10 )。收回伞体时,将伞顶朝上,继续碰触底把碰头(1),圆柱体转换角度后向下移动,其原理与打开伞面时相反,升降杆(6)回落,伞面(10)闭八口 ο本技术通过圆珠笔和升降杆(6)结合的原理,带动伞体张合,这样的设置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必将给防雨工具类市场带来改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案。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涉及防雨工具类技术领域的碰式全自动伞,它包括伞底把碰头(1),伞底把外壳(2),伞上把圆柱齿轮(3),伞上把外壳(4),上下伞杆(7.8),升降杆(6),升降杆弹簧(5)伞结(9),伞骨与伞面(10),伞中轴弹簧(11),其特征是:底把碰头(1)和上把圆柱齿轮(3)安装在底把外壳(2)与上把外壳(4)内,上把(.4)套接底把(2),另一端连接伞杆(7.8)和升降杆(6),升降杆(6)安装在伞杆(7.8)内,通过伞杆(7.8)开设的长槽连接伞结(9),伞结(9)按普通伞的工艺,连接伞骨与伞面(10),中轴弹簧(11)装置在伞面(10)和伞结(9)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25 CN 201320652257.61.一种涉及防雨工具类【技术领域】的碰式全自动伞,它包括伞底把碰头(1),伞底把外壳(2),伞上把圆柱齿轮(3),伞上把外壳(4),上下伞杆(7.8),升降杆(6),升降杆弹簧(5)伞结(9),伞骨与伞面(10),伞中轴弹簧(11),其特征是:底把碰头(I)和上把圆柱齿轮(3)安装在底把外壳(2 )与上把外壳(4 )内,上把(.4 )套接底把(2 ),另一端连接伞杆(7.8 )和升降杆(6),升降杆(6)安装在伞杆(7.8)内,通过伞杆(7.8)开设的长槽连接伞结(9),伞结(9)按普通伞的工艺,连接伞骨与伞面(10),中轴弹簧(11)装置在伞面(10)和伞结(9)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式全自动伞,其特征是:伞底把碰头(I)与上把圆柱齿轮(3)接触处有切角,按120度分成三辨,圆柱体旁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昕
申请(专利权)人:凌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