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书闵专利>正文

全自动开收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24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伞骨、中棒、伞头、上巢及下巢,中棒具有至少两节嵌套于一起的节管,该中棒底端设一伞头,在中棒顶端固设上巢,下巢滑设于中棒上,其伞头内设一卷动装置,该卷动装置与一开伞线连接;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另一端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下巢线,其一端连接于下巢,另一端连接于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及一收伞件;通过上述的结构,开伞通过开伞线拉动中棒的节管、下巢线拉动下巢或中棒的节管,达成开伞的状态,收伞时,则通过解脱控制开伞线的卷动装置,此时利用收伞件拉动中棒或下巢进行全面的收拢,并达成完全收伞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伞,准确地说是能够完全自动开收的多折伞,该伞通过对伞头内按钮 的触压实现完全自动开收的效果,避免了原有自动开收伞需要人为按压收拢中棒的缺陷。
技术介绍
伞,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遮阳或者防雨工具,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一种产品, 目前使用的伞,按照用途来分,有阳伞、雨伞、高尔夫伞,按照结构来分,有直骨伞、多折伞。对于多折伞,通常是采用伞头上设置控制按钮,通过按钮控制伞头内的控制机构, 实现伞的自动开收效果。一种简单的结构形式是将中棒内设有翘板,翘板通过弹簧顶持,开 伞时,翘板扣合于中棒的卡制槽,使得下巢定位,伞面伸张;收伞时,按压按钮,解脱翘板对 中棒的卡制,可将伞收拢。然而上述的控制方式并不如意,因此,专利申请94211963. 0和02291090. 5都提出 了一种新的控制形式,这些结构形式是在伞头内设置子弹头,通过子弹头拉系下巢,同时子 弹头也被卡掣于伞头内,收伞时才解脱对子弹头的卡掣;中棒被设于伞头内的卡掣件进行 卡掣,开伞时,按动按钮,先解脱对中棒的卡掣,中棒在设置于其内的开伞弹簧的作用下弹 出,子弹头和拉线拉系下巢上升,达到开伞的状态,收伞时,再次按动按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伞骨、中棒、伞头、上巢及下巢,中棒具有至少两节嵌套于一起的节管,该中棒底端设一伞头,在中棒顶端固设上巢,下巢滑设于中棒上,上巢及下巢分布连接伞骨,其特征在于:一卷动装置,该卷动装置与一开伞线连接,以在开伞时收入开伞线,收伞时放出开伞线; 一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另一端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一下巢线,其一端连接于下巢,另一端绕设于上巢或中棒从上向下第一节管后,至少连接或穿过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及一收伞件,收伞件设置于中棒、伞骨、伞头任意一个或几个上,以在收伞时进行收伞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伞骨、中棒、伞头、上巢及下巢,中棒具有至少两节嵌套于一起的节管,该中棒底端设一伞头,在中棒顶端固设上巢,下巢滑设于中棒上,上巢及下巢分布连接伞骨,其特征在于一卷动装置,该卷动装置与一开伞线连接,以在开伞时收入开伞线,收伞时放出开伞线; 一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另一端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一下巢线,其一端连接于下巢,另一端绕设于上巢或中棒从上向下第一节管后,至少连接或穿过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及一收伞件,收伞件设置于中棒、伞骨、伞头任意一个或几个上,以在收伞时进行收伞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开伞线与下巢线可连接于一 起,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拉线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开收伞,其还设一辅助 线,该辅助线一端连接于从上向下第一个节管上,绕设于第二节管后,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节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其至少具有一条,用以 协调及控制中棒节管之间的开收动作,所述的辅助线,一端连接于其所穿过节管的上一节 管,绕系于其所穿过的节管后,一端连接于其所穿过节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闵
申请(专利权)人:张书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