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冬专利>正文

一种产品防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4752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刷、通讯、微机等技术领域,其方法是将两种数字,即序号和随机号,同时印刷于所设计的卡片、标签封内(外)。购买者撕、划开具有一次性破坏掉即不可复原功能之封处,将封内对应数字通过设在经销地的中继线电话查询微机中是否存有该对应数字,即可得知所购商品的真伪。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特征在于,两种数字,封印于卡片后附着于产品,购买者通过普通通讯手段或直接通过微机依靠该数字的对应性鉴别产品真伪。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产品的防伪。(*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从天然混合羧酸盐为主要有效成份的原油驱油剂,属于有机化学组合物及制备
作为一种非再生能源—石油,提高采取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利用地层能量采出的原油称为一次采油,采收率为10-20%;其后通过人工注水维持地层压力进行采油,称为二次采油,采收率为15-20%;这两次采油之和,即常规方法采收率,仅为35-40%。也就是说,还有60-65%原油留在地层里未被开采出来,这一部分原油的开采属于三次采油的目标。三次采油需要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驱油剂是指注入地层后把原油驱至采油井的物质。三次采油根据不同的驱油方法要使用不同的驱油剂。在这些驱油剂中有些是提高波及系数,有些是提高洗油效率,有些是两者兼备。表1.三次采油的驱油剂 1997年美国《石油工程学会杂志》公开了里德等人的文章“不混溶微乳液驱“(“Immiscible Microemulsion Flooding”,Reed,R.L.,et al,Soc.Petrd.Eng.J.,1977,4,129),作者通过模型驱油试验,证明微乳液驱油效率最高,但因成本高而无法在工业上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单井吞驱油剂,其特征在于,驱油剂剂由60-90%(重量百分比,下同)的天然混合羧酸盐,和10-40%的复合助剂组成;天然混合羧酸盐中和度70-100%,组成如下:动物油皂1-20%,花生油皂2-20%,大豆油皂2-20%,棉籽油皂30- 90%,茶皂素0-10%。复合助剂组成为:Na↓[2]CO↓[3]0-5%,钙镁离子络合剂2-8%,渗透剂1-5%,合成表面活性剂2-20%,尿素2-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冬
申请(专利权)人:郑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