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能够针对张力有效防止墨管的移动,同时伴随张力的解除使墨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设置将分别与喷墨头和墨盒连接的管设为弯曲状态的管支承体。由此,当与管之间作用张力时,在与管接触的面产生构成接触力的分力,从而产生与该分力对应的强摩擦力。而且,管的尺寸产生变化,同时被以防止错开的状态牢固地进行支承。另一方面,当张力解除时,该分力也消失从而管成为自由状态,管的尺寸变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应力被解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墨记录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12月29日、申请号为201010624135.7、专利技术名称为“喷墨记录装置”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从支承位置延伸的延伸方向被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管作用了延伸方向的张力时,将管以在延伸方向防止错开的状态进行支承的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喷墨记录装置所使用的管支承体,人们已知一种具有供管插入的管承接口,并通过管外周面与管承接口内周面的接触来支承管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231837号公报然而,在这种结构中,当张力作用于管时,通过管外周面和管承接口内面的摩擦等原因而使管尺寸变形的同时成为应力对抗的状态,但在该状态下即使解除张力,也由于施加到管的摩擦等原因而使尺寸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导致维持一部分的尺寸变化。即,在上述的结构中,即使解除张力残留应力也继续作用,所以不仅造成管的截面积变化,还导致管的老化且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能够针对张力有效防止管的移动,同时伴随张力的解除而使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喷墨头来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装置主体,其具有所述喷墨头和收纳所述喷墨头的装置壳体;墨盒单元,其具有墨盒且与所述记录装置主体分体配置;墨管,其分别与所述喷墨头和所述墨盒连接,以便从所述墨盒向所述喷墨头供应墨;管支承体,其与所述墨管接触的面被形成弯曲形状,通过所述弯曲形状来与所述墨管之间产生用于抵抗张力的摩擦力,以便在所述墨管被拉伸时,抑制所述墨管向延伸方向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管由硅橡胶制成。按照这种结构,当与墨管之间作用张力时,与墨管接触的面即摩擦接触面产生构成接触力的分力,从而产生与该分力对应的强摩擦力。由此,管的尺寸产生变化,同时以防止错开的状态被牢固地支承。另一方面,当张力解除时,该分力也消失从而管成为自由状态,管的尺寸变化恢复到原来状态,应力被解除。由此,能够针对张力有效防止管的位置偏离,伴随张力的解除而使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管的老化及破损。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墨盒单元与上述装置壳体可装卸地连结。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墨管具有从上述墨盒单元架设到上述记录装置主体的架设管部,在上述记录装置主体侧,使上述管支承体相对上述架设管部产生用于抵抗张力的摩擦力。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墨管具有从上述墨盒单元架设到上述记录装置主体的架设管部,在上述墨盒单元侧,使上述管支承体相对上述架设管部产生用于抵抗张力的摩擦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装置主体,其具有喷墨头;盒单元,其相对记录装置主体可装卸地连结,且具有墨盒;墨管,其具有从盒单元架设到记录装置主体的架设管部,连接墨盒和喷墨头;第一错开防止部,其设置于记录装置主体,具有支承架设管部的记录装置主体侧基部的上述管支承体;以及第二错开防止部,其设置于盒单元,具有支承架设管部的盒单元侧基部的上述管支承体。按照这些结构,通过将能够抑制管的老化及破损破的管支承体使用到连接记录装置主体和可装卸地设于记录装置主体的盒单元的墨管,能够提供稳定性高的喷墨记录装置。尤其,能够有效防止墨管由于意外的张力而从记录装置主体侧的流路接头或盒单元侧的流路接头被拔出。在上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优选地,第一错开防止部设在记录装置主体的下部,第二错开防止部设在盒单元的下部,架设管部向上方架设成倒“ U ”字状。按照这种结构,通过架设管部向上方架设成倒“U”字状(即、山形),能够在盒单元与记录装置主体之间,使架设管部具有空间效率高的游隙。因此,墨管的张力被游隙部分相抵,能够抑制张力的产生。此外,能够扩大分离了的盒单元的可移动范围,提高便利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二错开防止部还具有与管支承体相面对配设,并在与管支承体之间对墨管进行位置限制的承接部件。按照这种结构,通过设置与管支承体(摩擦接触面)相面对且与管支承体一起对墨管进行位置限制的承接部件,即使在张力解除的状态下,也能将墨管位置限制在规定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多个墨管排列配置,摩擦接触面向多个墨管中的多个架设管部的排列方向延伸,从而同时与该多个架设管部接触。按照这种结构,由于能够通过单一的管支承体(摩擦接触面)同时支承多个架设管部,所以能够简化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多个第二错开防止部在架设管部的延伸方向邻接且设在盒单元上,多个第二错开防止部的各摩擦接触面相对架设管部从互不相同的切断方向接触。按照这种结构,通过将第二错开防止部在架设管部的延伸方向配设多个并从互不相同的切断方向接触,能够应对从更广的角度范围作用的张力。【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表不墨供应部周围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盒单元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盒单元的仰视图。图6为表示阀单元周围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表示摩擦接触面所接触的墨管产生张力时的作用的说明图。图8为表示中间接头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引导单元周围的立体图。图10(a)为表示管保持部件的立体图,(b)及(C)为表示管保持部件的剖视图。图11为表示墨管向管保持部件的装配作业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喷墨记录装置;2…记录装置主体;3…盒单元;43…喷墨头;51…墨盒;52…墨管;56…主体侧防拔部件;61…架设管部;71…下管支承体;72…上管支承体;73…承接部件;81a、91a、107a…摩擦接触面;106…管支承体;A…角度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进行说明。该喷墨记录装置是所谓的CISS (Continuous Ink Supply System)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使喷墨头(滑架)沿左右方向进行主扫描,并使印刷纸张沿前后方向进行副扫描,从而在印刷纸张上印刷图像数据。图1为表示喷墨记录装置I的立体图。在此,将图1中的内外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图 1中的左右方向作为Y轴方向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I包括:记录装置主体2、与记录装置主体2可装卸地连结的盒单元3,在记录装置主体2及盒单元3上搭载有喷墨记录装置I的各结构部件。具体而言,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部11,其向X轴方向(输送方向)输送印刷纸张(单张纸);印刷部12,其在上侧与输送过来的印刷纸张相邻,对该印刷纸张进行印刷处理;墨供应部13,其具有未安装于滑架构造(才7々Y 〃 y'夕4 )的Y、M、C、K各种颜色的墨盒51,对印刷部12供应Y、M、C、K各种颜色的墨。在记录装置主体2上搭载有输送部11、印刷部12和墨供应部13的一部分,在盒单元3上搭载有包含Y、M、C、K各种颜色的墨盒51的墨供应部13的一部分。蓄留于盒单元3的Y、M、C、K各种颜色的墨,因自然水位差而经由后述的墨管52被送往印刷部12的喷墨头43,伴随喷墨头43的墨喷吐的主扫描和印刷纸张的副扫描(间歇性输送),在印刷纸张上形成印刷画像。记录装置主体2由箱式装置壳体15(图1中省略了上壳体)构成外轮廓,并在其上壳体的左侧侧壁上,形成用于安装盒单元3的前后一对被卡合部(图示省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头部单元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装置主体,其具有所述头部单元和收纳所述头部单元的装置壳体;墨盒单元,其收纳墨盒且与所述记录装置主体分体配置;以及墨管,其分别与所述墨盒和所述头部单元连接,并且沿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轨迹并行延伸,伴随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以从所述墨盒侧朝所述头部单元向上方弯曲的方式追随变形;所述墨管向上方弯曲形成的一侧与配置所述墨盒单元的一侧对置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8.31 JP 2010-193526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头部单元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装置主体,其具有所述头部单元和收纳所述头部单元的装置壳体; 墨盒单元,其收纳墨盒且与所述记录装置主体分体配置;以及墨管,其分别与所述墨盒和所述头部单元连接,并且沿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轨迹并行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泽卓,清水芳明,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