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其中,化脓性中耳炎包括:(I)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滴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连15~20份、薄荷5~10份、冰片5~10份、青黛6~8份、乳香1~2份、黄芪3~5份、龙骨1~2份、金银花3~5份、黄柏1~2份、蝉蜕3~5份和香油100~1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滴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连15~20份、薄荷5~10份、冰片5~10份、青黛6~8份、乳香I~2份、黄芪3~5份、龙骨I~2份、金银花3~5份、黄柏I~2份、蝉蜕3~5份和香油100~1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滴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连20份、薄荷10份、冰片8份、青黛6份、乳香1份、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