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上轴给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335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给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若干个放线轴、轴心、若干个导轮和若干个张力调节机构,放线轴的两端均通过顶头固定于轴心上,轴心与张力调节机构连接,并且放线轴和张力调节机构一一对应,若干个导轮设置在机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轴心一一对应的张力调节机构,可以有效调节每一个放线轴的放线张力,保证每一个放线轴放线操作时的张力稳定性,使得放线过程中线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不至于出现放线混乱的现象,从而使得每个放线轴的放线操作顺利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其张力调节方便,操作十分方便,使其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放线场合。(*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边上轴给线架
本技术属于给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
技术介绍
在电线制备企业中,一般需要将线连续不断地放入绞线设备中,以进行绞线操作。现有技术中,有许多的被动放线架,即需要机器带动才能放线的设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被动放线架一般没有有效的张力调节机构,导致放线过程中的张力不稳定,有时候甚至出现放线混乱的现象,扰乱了正常的放线秩序,降低了生产效率。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其包含有能够有效地调节放线张力的机构,使得放线过程中线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不至于出现放线混乱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其张力调节方便,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放线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其包含有能够有效地调节放线张力的机构,使得放线过程中线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不至于出现放线混乱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其张力调节方便,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放线场口 ο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若干个放线轴、轴心、若干个导轮和若干个张力调节机构,所述放线轴的两端均通过顶头固定于所述轴心上,所述轴心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连接,并且所述放线轴和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导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作为本技术双边上轴给线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张力手转轮、张力弹簧、张力盘、张力摩擦片、轴承、轴承座、张力轴、张力皮带和张力皮带轮,所述张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张力手转轮连接,所述张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张力盘的一侧连接,并且所述张力弹簧环绕在所述张力轴上,所述张力盘的另一侧与所述张力摩擦片的一侧接触,所述张力盘固定在所述张力轴上,并且所述张力摩擦片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轴承上,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张力轴上,所述张力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张力轴上,并且所述张力皮带轮和所述轴心通过张力皮带连接,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和所述张力皮带轮之间。作为本技术双边上轴给线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给线架还包括张力枪,所述张力枪内部设置有调节拉簧,所述调节拉簧的末端设置有梅花头螺丝。作为本技术双边上轴给线架的一种改进,所述轴心上还安装有刹车皮带轮,所述刹车皮带轮的表面绕设有刹车皮带。作为本技术双边上轴给线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刹车皮带和所述张力枪通过吊杆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与轴心一一对应的张力调节机构,可以有效调节每一个放线轴的放线张力,保证每一个放线轴放线操作时的张力稳定性,使得放线过程中线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不至于出现放线混乱的现象,从而使得每个放线轴的放线操作顺利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其张力调节方便,操作十分方便,使其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放线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从图1的A-A方向看过去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给线时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中张力调节机构的剖视图。其中,1-机架,2-放线轴,3-轴心,4-导轮,5-张力调节机构,51-张力手转轮,52-张力弹簧,53-张力盘,54-张力摩擦片,55-轴承,56-轴承座,57-张力轴,58-张力皮带,59-张力皮带轮,6-顶头,7-张力枪,8-梅花头螺丝,9-线,10-刹车皮带轮,11-刹车皮带,12-吊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I上的若干个放线轴2、轴心3、若干个导轮4和若干个张力调节机构5,放线轴2的两端均通过顶头6固定于轴心3上,轴心3与张力调节机构5连接,并且放线轴2和张力调节机构5 —一对应,若干个导轮4设置在机架I上。位于外侧的顶头6可以拆卸,以方便更换、安装、维修放线轴2。其中,如图6所示,张力调节机构5包括张力手转轮51、张力弹簧52、张力盘53、张力摩擦片54、轴承55、轴承座56、张力轴57、张力皮带58和张力皮带轮59,张力弹簧52的一端与张力手转轮51连接,张力弹簧52的另一端与张力盘53的一侧连接,并且张力弹簧52环绕在张力轴57上,张力盘53的另一侧与张力摩擦片54的一侧接触,张力盘53固定在张力轴57上,并且张力摩擦片54的另一侧固定在轴承座56上,轴承座56固定在轴承55上,轴承55安装在张力轴57上,张力皮带轮59安装在张力轴57上,并且张力皮带轮59和轴心3通过张力皮带58连接,轴承55设置于轴承座56和张力皮带轮59之间。使用时,转动张力手转轮51可以调整张力弹簧52与张力盘53之间的压力,该压力转化成张力盘53和张力摩擦片54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进一步传递到张力轴57上,再通过张力轴57传递到张力皮带轮59上,并通过张力皮带58进一步传递到轴心3上,成为一个阻力,以防止放线轴2随意转动导致线9处于松弛状态而扰乱正常的放线秩序。给线架还包括张力枪7,张力枪7内部设置有调节拉簧,调节拉簧的末端设置有梅花头螺丝8,张力枪7还包括有一个导轮4。张力枪7是一个辅助调节张力的机构。调整梅花头螺丝8可以调整调节拉簧的长短,进而调整张力枪7的张力。轴心3上还安装有刹车皮带轮10,刹车皮带轮10的表面绕设有刹车皮带11。刹车皮带11和张力枪7通过吊杆12连接。当出现停机、断线或其他需要停机的状况时,张力枪7被弹回,进而通过吊杆12带动刹车皮带11,刹车皮带11带动刹车皮带轮10,阻止轴心3继续转动,从而停止给线,起到刹车作用。使用时,如图3所示,先将放线轴2穿过轴心3,到位后用顶头6将放线轴2的两端固定,将放线轴2上的线9从导轮4上引到绞线机等机器上,通过旋转的放线轴2即可给线到机器上。在给线过程中,可以通过张力手动轮51的转动调整张力弹簧52与张力盘53之间的压力,从而改变放线轴2的张力大小,还可以通过调整梅花头螺丝8来调整张力枪7的张力大小,从而调整给线过程中线9的张力大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启示,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归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若干个放线轴、轴心、若干个导轮和若干个张力调节机构,所述放线轴的两端均通过顶头固定于所述轴心上,所述轴心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连接,并且所述放线轴和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导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边上轴给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若干个放线轴、轴心、若干个导轮和若干个张力调节机构,所述放线轴的两端均通过顶头固定于所述轴心上,所述轴心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连接,并且所述放线轴和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导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上轴给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张力手转轮、张力弹簧、张力盘、张力摩擦片、轴承、轴承座、张力轴、张力皮带和张力皮带轮,所述张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张力手转轮连接,所述张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张力盘的一侧连接,并且所述张力弹簧环绕在所述张力轴上,所述张力盘的另一侧与所述张力摩擦片的一侧接触,所述张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恩祥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