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掺杂聚吡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掺杂聚吡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制备生物相容性电池用聚吡咯复合电极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植入性医疗器械所用的电源以锂电池为主,如Li/I2,Li/V205, Li/Mn02, Li/Ag2V4O11 and Li/CFx。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本身的毒性使电池需要电池壳与人体保持隔绝以保证安全,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电池以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体积,不利于其微型化。研究微型化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电源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热门且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生物相容性电池结构较为简单,原理是一种金属/空气电池。它利用人体体液作为电解液,同时利用体液中的氧气进行反应,消耗负极提供电源。通常负极是生物可相容的锌或镁合金,正极是生物可相容的且具有氧还原活性的贵金属钼。该电池由于正负极以及反应产物与人体的生物可相容性,可以消除电解液和电池壳在电池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电池微型化的可能性。在上述生物相容性电池中,钼由于优异的氧还原活性和生物可相容性成为空气正极的首选材料,但是作为贵金属,由于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科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掺杂聚吡咯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两种不同类型掺杂剂以共掺杂的形式电沉积聚吡咯,其特征在于,在溶有0.05‑0.2 M吡咯单体、0.0005‑0.002 M水溶性醌类化合物、0.5‑2.0 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中使用电化学沉积法获得聚吡咯/蒽类化合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施加电流为0.1‑2 mA cm‑2, 电沉积的电量为0.5‑4库伦,再将其进行电化学还原得到聚吡咯/蒽类化合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掺杂聚吡咯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两种不同类型掺杂剂以共掺杂的形式电沉积聚吡咯,其特征在于,在溶有0.05-0.2 M吡咯单体、0.0005-0.002 M水溶性醌类化合物、0.5-2.0 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中使用电化学沉积法获得聚吡咯/蒽类化合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施加电流为0.1-2 mA cm_2,电沉积的电量为0.5-4库伦,再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丹农,杨扬,张春明,黄昭,王丹,吴晓燕,严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