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990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3:00
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属于塑料复合管技术领域。它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之间设置PE中间层,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PE中间层及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由多层管道共挤技术一次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层采用硅烷交联聚乙烯,提高了材料对油品的阻隔性和抗腐蚀性,外层采用化学交联后的聚乙烯,抗刮擦和开裂性能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在内衬过程中钢管内壁毛刺对管材外壁的破坏,对管材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交联聚乙烯的形状记忆效果,保证该内衬管与原有管道的紧密贴合,减少了管道坍塌堵塞的危险,满足了现有输油管道对管道安全、经济、节能的更高要求,扩展了内衬修复管道的使用范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
本技术属于塑料复合管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油田地面高温的输油、油气混输钢管的防腐与修复的内衬塑料管道。
技术介绍
油田的输油、油气混输管道基本为钢管,多年来一直面临着腐蚀穿孔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这些油气田正常生产的主要原因。这种腐蚀主要由于原油中的高含水率,以及原油与天然气中伴生水中含有的腐蚀性介质,如H2S,0)2等。各油田依据自身情况采用了不同的防腐措施,经过试验与实践证明,内衬塑料管道进行防腐与修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尤其是近年非开挖施工技术的在管道修复中的应用,该施工方法不破坏地面,施工方便,性能可靠,成本仅为更换新管线的50%左右,该技术促进了内衬修复管道的应用。目前内衬塑料管道常采用PE管材,PE管材具有耐腐蚀、内壁光滑等特点。但普通PE管道耐热性差,长期使用温度为50度左右。在实际石油输送过程中,需要对管道进行加温,温度有时可达80度。PE管材在高温高压的输送条件下,管材出现溶胀,溶胀后的管材降低了对化学物质的阻隔性能,失去了原有的防腐功能。尤其当管线停运一段时间后,溶胀之后的内衬管存在蠕变恢复,尺寸变小,与钢管结合出现缝隙,这时候如果管线出现较大压降或负压,则可能出现坍塌危险,堵塞整个管线。PE管材的高温溶胀问题,影响了原有的防腐功能,降低了管道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产品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适用于油田地面高温的输油、油气混输钢管的防腐与修复的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它通过提高内衬管道的耐高温溶胀的性能,解决现有管线的腐蚀问题。所述的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为三层复合结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所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之间设置PE中间层,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PE中间层及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由多层管道共挤技术一次成型。所述的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PE中间层及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的厚度比为1:4:5。上述的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为三层复合结构管道,所述的管道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所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之间设置PE中间层,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PE中间层及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由多层管道共挤技术一次成型。本技术通过将外层和内层都采用硅烷交联聚乙烯,强度达到MRSlO的级别。通过化学交联分子链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材料对油品的阻隔性和抗腐蚀性,尤其是在高温下耐溶胀性能。化学交联后的聚乙烯抗刮擦和开裂性能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在内衬施工过程中钢管内壁毛刺对管材的破坏,对管材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保证该内管与原有钢管道的紧密贴合。交联聚乙烯有着较好的形状记忆效果,保证该内衬管与原有管道的紧密贴合,大大减少了管道坍塌堵塞的危险。本专利油田用内衬塑料管,满足了现有输油管道对管道安全、经济、节能的更高要求,扩展了内衬修复管道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2-PE中间层,3-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用于衬在外管内,与外管配合使用,它为三层复合结构管道,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I,所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I之间设置PE中间层2,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1、PE中间层2及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由多层管道共挤技术一次成型,制备工艺简单。本技术在结构上采用3层复合,内外层均采用高性能硅烷交联聚乙烯,中间层为PE100管材料,用于提供管材的耐压强度与刚度,三层采用多层管道共挤成型技术,一次性成型;由于内层为输送油用,需要有耐热作用,因此本技术增加其厚度,以该管的总厚度为100%计,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为整体壁厚的50%,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I为整体壁厚的10%,PE中间层2为壁厚的40% ;本技术选用的高性能硅烷交联聚乙烯作为管道的内层与外层,其强度达到MRSlO的级别;通过化学交联分子链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材料对油品的阻隔性和抗腐蚀性,尤其是在高温下耐溶胀性能;化学交联后的聚乙烯抗刮擦和开裂性能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在内衬过程中钢管内壁毛刺对管材的破坏,对管材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该耐高温溶胀抗刮擦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满足了输油管道对管道安全、经济、节能的要求,与普通PE内衬修复管相比,使用温度提高了 30°C,扩展了内衬修复管道的使用范围;外层抗刮擦,尤其是在旧管道的修复过程中,可以减少因旧管道刮擦引起的管道破坏,而且由于交联聚乙烯材料有较好的形状记忆功能,可以保证该内管与原有管道的紧密贴合,大大减少了管道坍塌堵塞的危险。实施例:制造外径为D400的内衬复合管,壁厚为9.6_厚,内层耐温层为硅烷交联聚乙烯,厚度为4.8mm,耐温可达95°C ;中间层PE100管材料厚度为3.8mm,外层为硅烷交联聚乙烯厚度为1mm,起到抗刮擦保护层的作用。该复合管材在保持原有PE内衬管材优点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耐温性以及高温下的阻隔性,以及施工时外层抗刮擦性能,特别适用于高温下的油气输送管线的防腐与修复,其强度达到MRSlO的级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为三层复合结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1),所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1)之间设置PE中间层(2),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1)、PE中间层(2)及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由多层管道共挤技术一次成型,所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1)通过化学交联分子链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用内衬塑料管道,为三层复合结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 )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I),所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 )和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I)之间设置PE中间层(2),硅烷交联聚乙烯外层(1)、PE中间层(2)及硅烷交联聚乙烯内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娇许顺胡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