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30993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包括用于为空气污染处理装置抽气的第一抽气风机,和用于回收能量的回收风机,以及用于将第一抽气风机抽出的空气引导给回收风机的导流机构,和应用被回收风机回收的能量的第二抽气风机,和框架。所述第一抽气风机采用的是含有多个隔离送风通道的加长式离心风机,在从动装置、送风单元和辅助支架的帮助下,所述加长式离心风机通过加大圆锥形的送风空气的进气口径来满足其叶轮对进风量的需求。所述回收风机和第二抽气风机在导流机构的引导下,高效的将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的空气中的能量直接进行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高效处理空气污染,特别是含有雾霾的空气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抽气系统,尤其是一种设置了多个能量回收风机,在帮助空气污染处理装置提高抽气效率的同时将过滤后的空气的能量直接回收利用的抽气系统。技术背景当前处理雾霾和二氧化碳的方式不管是各国政府的措施还是科学界的技术手段,均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节能和减排上,这本身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我国目前的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随着人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灰霾、细颗粒物及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越来越影响地球生物的健康发展。为了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可持续的,并可全天候的收集大气中污染物质的装置。我们先分析一下生成雾霾的的原因,以确定清除雾霾最有效的技术手段。雾霾应该是大气浮游层内的颗粒物在周期温度降低的时候,缺少阳光提供的温度或温度不足时的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雾霾基本都是在阴天出现的。这里说的大气浮游层指的是在不受除地球引力以外的力作用的状态下具有在大气中持久漂浮能力的颗粒物聚集的大气空间层,大气浮游层具有烘托浮游颗粒的基本大气升力条件,即地面效应。这里说的周期温度指的是在没有云层或其它干扰的情况下所在地方的所在季节的前一天太阳升起到第二天太阳升起之间的时间周期内的温度变化周期。这就是说雾霾通常是从晚上开始形成,然后影响到之后的白天吸收太阳能量的效率,进而需要在形成雨水或风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将其带回地面或吹向其它地方。在现代生活中,太阳升起基本也就是人类开始活动的开始,经历了一天的人类活动会给大气中带来众多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较重的部分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慢慢降落,一部分会随因太阳提供的能量在地面引起的大气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在太阳落下温度降低时受地球引力牵引落回地面,还有一部分随大气升力上升到对流层随风扩散到其它地方。在这些颗粒物中,能够上升到对流层的绝大部分是因为受过燃烧等方式处理改变了分子结构的质量较轻的颗粒物,它们在燃烧过程中去除了没燃烧之前结合在一起的较重的部分,进而具备了可以在大气中漂浮的能力,这里就叫它浮游颗粒。这些浮游粒物会在随大气升力上升的过程中轻易的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这里叫它们水汽颗粒。浮游颗粒很轻,因此依附在水汽上的主动性很强,但在太阳的照射下水汽受热被迫和浮游颗粒分开而继续随升力向上或随风漂移。当没有阳光提供热量或热量不足不能形成有效对流时,由于与水汽结合,水汽颗粒的质量相对比浮游颗粒大,但浮游颗粒具有的浮游结构特征使单个水汽颗粒不能轻易回落地面,如果没有风的话它们就会同还没有与水汽结合的浮游颗粒一同漂浮在大气浮游层形成不同规模的雾霾气象。这些特征使我们要即时处理这些浮游颗粒的方式就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水雾的同时采用风力或其它方式扰动该区域的空气使水汽颗粒与其附近的水汽分子或水汽颗粒结合,来增加其质量,进而被地球引力吸回地面。另一种办法就是将它们收集起来,连同其它污染物一并处理。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将含有雾霾或其它污染的空气吸入一个特定的装置内并使该装置能够轻松收集通过该装置的空气里的细颗粒物或其它空气污染,申请号为201320681592.9的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将细颗粒物通过转动的过滤片收集在水溶液中的装置,其结构简单,处理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效率高。但现有抽气装置在有过滤装置阻力的情况下吸入空气的效率太低,这一局限限制了我们在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达到之前解决雾霾问题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高效的处理大气污染物,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该系统在在抽取空气污染处理装置外部有污染的空气的同时将经过过滤后的空气的能量高效回收,并将其直接传递给抽气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包括用于为空气污染处理装置抽气的第一抽气风机,和用于回收能量的回收风机,以及用于将第一抽气风机抽出的空气引导给回收风机的导流机构,和应用被回收风机回收的能量的第二抽气风机,和框架。所述第一抽气风机包括第一叶轮,和用于容纳第一叶轮的第一机壳,以及为第一叶轮提供空气的第一进气管道,和为第一叶轮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第一机壳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一机壳在第一抽气风机的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一进气管道通过过滤管道与空气污染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抽气风机包括离心式、轴流式和斜流式等类型。所述回收风机包括用于转换能量的扇叶滚筒,和转动轴,以及安装在转动轴两端的轴承A和轴承B ;所述扇叶滚筒由多片扇叶组成并分别与转动轴连接,所述扇叶滚筒包含受力方向和阻力方向,所述受力方向为扇叶的迎风面面对的方向,所述阻力方向为扇叶的背风面面对的方向,所述扇叶的迎风面向背风面凹陷,其截面呈弧形;所述轴承A和轴承B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框架上。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腔和导流板,所述导流腔包括进风口、送风口和连接两者的腔壁,所述进风口与第一抽气风机的第一机壳的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送风口设置在回收风机的受力方向一侧;所述导流板设置在回收风机的扇叶滚筒的外侧,所述导流板包括集风端和排气端以及两者之间的导流体,所述集风端安装在导流腔的送风口挡风的腔壁一侦牝所述导流体呈弧形设置在扇叶滚筒的外侧并在保持流线型的同时尽量减小与扇叶滚筒的距离,以在不影响扇叶滚筒转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从第一机壳排出的空气导给扇叶的迎风面。所述第二抽气风机包括第二叶轮,和用于容纳第二叶轮的第二机壳,以及安装在第二叶轮上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传动轴,和为第二叶轮输送空气的第二进气管道,和用于将回收风机的转动轴和第二叶轮的第二传动轴连接的变速装置,所述第二机壳在第二抽气风机的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将第二抽气风机抽出的空气向回收风机的扇叶滚筒的受力方向输送,以将其中的能量回收利用;所述变速装置将回收风机的转动轴的转动速度经过改变后传递给第二传动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抽气风机为含有多个送风通道的加长式离心风机,所述加长式离心风机包括多叶叶轮,和向多叶叶轮提供动力的电机,和用于将空气污染处理装置内的空气向多叶叶轮输送的第一进气管道,和从动装置,和辅助支架,以及用于容纳多叶叶轮的第一机壳;所述多叶叶轮包括前盘、后盘,和设置在前盘和后盘之间的由多个被加长的叶片组成的叶片滚筒,以及三者之间形成的送风空腔,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安装在后盘上并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电机的轴连接并随其转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包括进气端和送风单元,所述进气端通过固定件安装在送风空腔的进气口并与第一机壳连接,所述送风单元的隔离管将多叶叶轮的送风空腔隔离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隔离送风通道,所述隔离管的管道壁通过支撑骨架与进气端的管道壁连接,所述隔离管将送风空腔隔离成的多个隔离通风道用于将第一进气管道的空气均匀的输送到叶片滚筒的各个部位,以提高多叶叶轮效率;所述从动装置包括从动圈和从动轴承,所述从动圈与多叶叶轮的前盘连接,所述从动轴承安装在进气端在第一机壳内的一端,所述从动圈与从动轴承连接,所述从动装置用于确保多叶叶轮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辅助支架包括支撑架和与其连接的辅助套,以及辅助轴承,所述支撑架通过连接骨架与隔离管的管道壁连接,所述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包括用于为空气污染处理装置抽气的第一抽气风机(6),和用于回收能量的回收风机(7),以及用于将第一抽气风机(6)抽出的空气引导给回收风机(7)的导流机构(8),和应用被回收风机(7)回收的能量的第二抽气风机(9),和框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气风机(6)包括第一叶轮,和用于容纳第一叶轮的第一机壳(601),以及为第一叶轮提供空气的第一进气管道(602),和为第一叶轮提供动力的电机(680),所述第一机壳(601)固定在框架(10)上,所述第一机壳(601)在第一抽气风机(6)的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出气口(603);所述第一进气管道(602)通过过滤管道(5)与空气污染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回收风机(7)设置在第一机壳(601)的第一出气口(603),所述回收风机(7)包括用于转换能量的扇叶滚筒(701),以及转动轴(704),和安装在转动轴(704)两端的轴承A和轴承B,所述轴承A和轴承B分别通过轴承座702固定在框架(10)上;所述扇叶滚筒(701)由多片扇叶(703)组成并分别与转动轴(704)连接,所述扇叶滚筒(701)包含受力方向(708)和阻力方向(709),所述受力方向(708)为扇叶(703)的迎风面(706)面对的方向,所述阻力方向(709)为扇叶(703)的背风面(707)面对的方向,所述扇叶(703)的迎风面(706)向背风面(707)凹陷,其截面呈弧形; 所述导流机构(8)包括导流腔(801)和导流板(812),所述导流腔(801)包括进风口(809)、送风口(808)和连接两者的腔壁,所述进风口(809)与第一抽气风机(6)的第一机壳(601)的第一出气口(603)连接,所述送风口(808)设置在回收风机(7)的受力方向(708)一侧;所述导流板(812)设置在回收风机(7)的扇叶滚筒(701)的外侧,所述导流板(812)包括集风端(802)和排气端(804)以及两者之间的导流体(803),所述集风端(802)安装在导流腔(801)的送风口(808)挡风的腔壁(806)一侧,所述导流体(803)呈弧形设置在扇叶滚筒(701)的外侧; 所述第二抽气风机(9)包括第二叶轮(902),和用于容纳第二叶轮(902)的第二机壳(901),以及安装在第二叶轮(902)上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传动轴,和为第二叶轮(902)输送空气的第二进气管道(907),和用于将回收风机(7)的转动轴(704)和第二传动轴连接的变速装置(906),所述第二机壳(901)在第二抽气风机(9)的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903)将第二抽气风机(9)抽出的空气向回收风机(7)的扇叶滚筒(701)的受力方向(708)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包括用于为空气污染处理装置抽气的第一抽气风机(6),和用于回收能量的回收风机(7),以及用于将第一抽气风机(6)抽出的空气引导给回收风机(7 )的导流机构(8 ),和应用被回收风机(7 )回收的能量的第二抽气风机(9 ),和框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气风机(6)包括第一叶轮,和用于容纳第一叶轮的第一机壳(601),以及为第一叶轮提供空气的第一进气管道(602),和为第一叶轮提供动力的电机(680),所述第一机壳(601)固定在框架(10)上,所述第一机壳(601)在第一抽气风机(6)的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出气口(603);所述第一进气管道(602)通过过滤管道(5)与空气污染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回收风机(7)设置在第一机壳(601)的第一出气口(603),所述回收风机(7)包括用于转换能量的扇叶滚筒(701),以及转动轴(704),和安装在转动轴(704)两端的轴承A和轴承B,所述轴承A和轴承B分别通过轴承座702固定在框架(10)上;所述扇叶滚筒(701)由多片扇叶(703)组成并分别与转动轴(704)连接,所述扇叶滚筒(701)包含受力方向(708)和阻力方向(709),所述受力方向(708)为扇叶(703)的迎风面(706)面对的方向,所述阻力方向(709)为扇叶(703)的背风面(707)面对的方向,所述扇叶(703)的迎风面(706)向背风面(707)凹陷,其截面呈弧形; 所述导流机构(8)包括导流腔(801)和导流板(812),所述导流腔(801)包括进风口(809 )、送风口( 808 )和连接两者的腔壁,所述进风口( 809 )与第一抽气风机(6 )的第一机壳(601)的第一出气口(603)连接,所述送风口(808)设置在回收风机(7)的受力方向(708)一侧;所述导流板(812)设置在回收风机(7)的扇叶滚筒(701)的外侧,所述导流板(812)包括集风端(802 )和排气端(804 )以及两者之间的导流体(803 ),所述集风端(802 )安装在导流腔(801)的送风口(808)挡风的腔壁(806)—侧,所述导流体(803)呈弧形设置在扇叶滚筒(701)的外侧; 所述第二抽气风机(9)包括第二叶轮(902),和用于容纳第二叶轮(902)的第二机壳(901),以及安装在第二叶轮(902)上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传动轴,和为第二叶轮(902)输送空气的第二进气管道(907 ),和用于将回收风机(7 )的转动轴(704)和第二传动轴连接的变速装置(906 ),所述第二机壳(901)在第二抽气风机(9 )的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903 )将第二抽气风机(9 )抽出的空气向回收风机(7 )的扇叶滚筒(701)的受力方向(708)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能量回收风机的抽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气风机(6)为含有多个送风通道的加长式离心风机,所述加长式离心风机包括多叶叶轮(641),和向多叶叶轮(641)提供动力的电机(680),和用于将空气污染处理装置内的空气向多叶叶轮(641)输送的第一进气管道(602),和从动装置,和辅助支架(660),以及用于容纳多叶叶轮(641)的第一机壳(601),和用于连接相关部件的框架(10),所述多叶叶轮(641)包括前盘(646)、后盘(645),和设置在前盘(646)和后盘(645)之间的由多个被加长的叶片组成的叶片滚筒(644),以及三者之间形成的送风空腔(642),和第一传动轴(643),所述第一传动轴(643)安装在后盘(645)上并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643)与电机(680)的轴连接并随其转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602)包括进气端和送风单元,所述进气端通过固定件(11)安装在送风空腔(642 )的进气口并与第一机壳(601)连接,所述送风单元的隔离管(650)将多叶叶轮(6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传宾
申请(专利权)人:开县人人有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