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引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引风箱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敞口为出风口,在引风箱内设有若干风机,各风机在引风箱内横向排列设置,所述的风机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引风箱内。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耗低,能够大幅降低使用成本。2、工作稳定性好,即便部分风机出现故障也能确保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无需停机检查。3、使用灵活方便,能够根据需要对引风能力进行调整,以获得最经济的工作状态。4、引风效果更好,提高了出风效率。5、能够方便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拆装、检修、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引风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
技术介绍
引风装置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冶金、热电、矿山、化工、石油、建筑、机械、轻纺等领域均有涉及。现有的引风装置主要为单个大功率离心式风机,为了确保引风效果,通常采用比实际所需功率要大的风机,因此存在着能源损耗高的问题,浪费社会资源。此外,单一的离心式风机还存在着工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技术问题。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均未能获得显著的改进。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烟气通道防风引风装置[申请号:95226938.4],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三通管、连杆、风叶、小轴、支架及铰链支座几部分,在三通管的两管口上分别固定一个支架,再将两根活动固定有风叶的小轴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架上,并将两块风叶合适位置所设的铰链支座用合适长度的连杆活动连接。还有人设计了一种用于炉灶烟囱排烟的引风装置[申请号:201320758187.2],包括排烟管,其特征在于在此排烟管的侧面设有离心风机,在此离心风机的外侧设有防雨罩,离心风机包括电机,叶片外壳,设在此叶片外壳内且与电机相连接的叶片,排烟管与离心风机的连接处设有出风口,叶片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叶片外壳的下端设有排水口。 上述方案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引风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能源损耗过大,加重了企业的成本,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工作性能不稳定,一旦出现故障将造成整个系统停止工作,此外使用不够灵活方便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耗低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引风箱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另一端敞口为出风口,在引风箱内设有若干风机,各风机在引风箱内横向排列设置,所述的风机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引风箱内。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所述的风机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风筒,在风筒内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有电机,所述的风筒内壁和电机外侧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所述的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风叶。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电机的壳体外,在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风叶且两个风叶产生的风力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的转轴的一端穿出电机壳体外,在转轴穿出电机壳体外的一端固定有风叶。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同一风机的两个风叶中朝向进风口一端的风力小于朝向出风口一端的风力。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所述的风筒呈圆筒状,且风筒的长度不超过引风箱的长度。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所述的引风箱的长度为风筒长度的三倍且风筒设置在引风箱长度方向的中部,在引风箱的至少一端侧部设有检修口,所述的检修口上封装有封板。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相邻设置的若干风筒之间形成第一空隙,风筒与引风箱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隙。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的第一定位板固定在第一空隙内且形状与第一空隙相吻合,所述的第二定位板固定在第二空隙内且形状与第二空隙相吻合;所述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均位于引风箱的同一横截面上或者所述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布在引风箱的不同横截面上。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所述的引风箱呈方体、梯台形、圆筒形、圆锥台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所述的引风箱的进风口设有第一连接法兰,引风箱的出风口设有第二连接法兰。 在上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中,所述的电机并联在供电接线装置上,各电机还分别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耗低,能够大幅降低使用成本。2、工作稳定性好,即便部分风机出现故障也能确保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无需停机检查。3、使用灵活方便,能够根据需要对引风能力进行调整,以获得最经济的工作状态。4、引风效果更好,提高了出风效率。5、能够方便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拆装、检修、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大的风机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3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4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引风箱1、进风口11、出风口12、风机2、定位结构3、风筒21、电机22、气流间隙23、转轴221、风叶222、第一空隙211、第二空隙212、第一定位板31、第二定位板32、第一连接法兰1a、第二连接法兰1b、供电接线装置22a、变频控制器22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1,引风箱1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11,另一端敞口为出风口12,在引风箱1内设有若干风机2,各风机2在引风箱1内横向排列设置,风机2通过定位结构3固定在引风箱1内。本实施例中的引风箱1呈梯台形,显然引风箱1采用其他形状也是可行的,例如圆筒形、圆锥台形等。更具体地说,风机2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风筒21,在风筒21内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有电机22,风筒21内壁和电机22外侧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23,电机22的转轴221上固定有风叶222。这里的固定结构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只要能将电机22固定在风筒21内壁即可,当然前提是固定结构不能封堵气流间隙23。理论上,在固定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固定结构对气流间隙23的影响越小越好。此外,为了确保气流间隙23足够大,电机22采用长型电机,从而确保气流间隙23的通量。 本实施例中,电机22并联在供电接线装置22a上,各电机22还分别与变频控制器22b相连接。由于设置了多个风机2,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1),引风箱(1)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11),另一端敞口为出风口(12),在引风箱(1)内设有若干风机(2),各风机(2)在引风箱(1)内横向排列设置,所述的风机(2)通过定位结构(3)固定在引风箱(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周向
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1),引风箱(1)的一端敞口为进风口
(11),另一端敞口为出风口(12),在引风箱(1)内设有若干风
机(2),各风机(2)在引风箱(1)内横向排列设置,所述的风
机(2)通过定位结构(3)固定在引风箱(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风机(2)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风筒(21),在风筒
(21)内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有电机(22),所述的风筒(21)内壁
和电机(22)外侧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23),所述的
电机(22)的转轴(221)上固定有风叶(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轴(221)的两端分别穿出电机(22)的壳体外,在转轴
(2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风叶(222)且两个风叶(222)产生的
风力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的转轴(221)的一端穿出电机(22)壳
体外,在转轴(221)穿出电机(22)壳体外的一端固定有风叶(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同一风机(2)的两个风叶(222)中朝向进风口(11)一端的风
力小于朝向出风口(12)一端的风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筒(21)呈圆筒状,且风筒(21)的长度不
超过引风箱(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风机式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陈花,
申请(专利权)人:林陈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