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雄专利>正文

一种卡箍接头铝合金两叶连筋垂直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094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专用阀门,一种卡箍接头铝合金两叶连筋垂直止回阀,包括下卡箍头半球壳、上卡箍头半球壳、圆筒管和变流道阀芯,下卡箍头半球壳上的圆孔进口管下端有下管端平面与系统进管上的进管端平面密封接触,下管端平面背面的下管背锥面与进管端平面背面的进管锥面相对称,下管背锥面和进管锥面同时与下卡箍右半瓦内的下箍右双锥面以及下卡箍左半瓦内的下箍左双锥面之间为活动配合,下卡箍右半瓦与下卡箍左半瓦之间有两组下螺栓螺母组成对组装紧固;变流道阀芯中的变形流道从阀芯下球面上的阀芯环状孔渐变为阀芯上球面上的阀芯圆孔,确保在变流道阀芯相对于圆筒管做上下移动的同时就能做到单向流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箍接头铝合金两叶连筋垂直止回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专用阀门,尤其涉及无弹簧等任何阻碍零件的一种卡箍接头铝合金两叶连筋垂直止回阀。
技术介绍
继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利用木制平台钻井,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后,1922年前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1936年以后,美国又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开始钻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20世纪40?60年代,随着焊接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钢质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钻井装置,使海上油气开采扩大到30米水深的海域。1950年,出现了移动式海洋钻井装置,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1951年,沙特阿拉伯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建成各种大型复杂的海上钻井、采集、储输设施,促进了海上油气开采的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洋。墨西哥湾是世界上钻井最活跃的近海区域,目前作业的就有19000多口井,随之而来的海上油井事故也频频发生。众所周知,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系统每次维修的费用都是惊人的,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箍接头铝合金两叶连筋垂直止回阀,包括下卡箍头半球壳(90)、上卡箍头半球壳(80)、圆筒管(20)和变流道阀芯(10),所述的下卡箍头半球壳(90)上的圆孔进口管(95)下端有下管端平面(92)与系统进管(32)上的进管端平面(39)密封接触,所述的下管端平面(92)背面的下管背锥面(91)与所述的进管端平面(39)背面的进管锥面(34)相对称,所述的下管背锥面(91)和所述的进管锥面(34)同时与下卡箍右半瓦(41)内的下箍右双锥面(45)以及下卡箍左半瓦(42)内的下箍左双锥面(47)之间为活动配合,所述的下卡箍右半瓦(41)与所述的下卡箍左半瓦(42)之间有两组下螺栓螺母组(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箍接头招合金两叶连筋垂直止回阀,包括下卡箍头半球壳(90)、上卡箍头半球壳(80)、圆筒管(20)和变流道阀芯(10),所述的下卡箍头半球壳(90)上的圆孔进口管(95)下端有下管端平面(92)与系统进管(32)上的进管端平面(39)密封接触,所述的下管端平面(92)背面的下管背锥面(91)与所述的进管端平面(39)背面的进管锥面(34)相对称,所述的下管背锥面(91)和所述的进管锥面(34)同时与下卡箍右半瓦(41)内的下箍右双锥面(45)以及下卡箍左半瓦(42)内的下箍左双锥面(47)之间为活动配合,所述的下卡箍右半瓦(41)与所述的下卡箍左半瓦(42)之间有两组下螺栓螺母组(44)成对组装紧固;所述的上卡箍头半球壳(80)上的圆孔出口管(85)上端有上管端平面(82)与系统出管(31)上的出管端平面(38)密封接触,所述的上管端平面(82)背面的上管背锥面(81)与所述的出管端平面(38)背面的出管锥面(36)相对称,所述的上管背锥面(81)和所述的出管锥面(36)同时与上卡箍右 半瓦(61)内的上箍右双锥面(65)以及上卡箍左半瓦(62)内的上箍左双锥面(67)之间为活动配合,所述的上卡箍右半瓦(61)与所述的上卡箍左半瓦(62)之间有两组上螺栓螺母组(66)成对组装紧固;所述的下卡箍头半球壳(90)上的下四凸耳(98)和上卡箍头半球壳(80)上的上四凸耳(89)之间有四组阀壳螺栓螺母组(40)密封定位固定,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卡箍头半球壳(90)上的下内半球面(96)上有下凹圆槽(93)内圆与所述的圆筒管(20)上的圆管外圆(23)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的下凹圆槽(93)上的下凹槽底平面(94)与所述的圆筒管(20)上的圆管下端面(29)之间为密封接触;所述的上卡箍头半球壳(80)上的上内半球面(87)上有上凹圆槽(83)内圆与所述的圆管外圆(23)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的上凹圆槽(83)上的上凹槽底平面(84)与所述的圆筒管(20)上的圆管上端面(28)之间为密封接触;所述的圆筒管(20)上的圆管内圆(21)与所述的变流道阀芯(10)上的阀芯外圆(12)之间为活动配合,所述的变流道阀芯(10)上的阀芯下球面(15)曲面半径与所述的下内半球面(96)曲面半径相同可吻合,所述的变流道阀芯(10)上的阀芯上球面(17)曲面半径与所述的上内半球面(87)曲面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