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用采暖炉。该民用采暖炉包括:锅壳,其正面开设有填煤口,顶部开设有烟囱伸出口,所述烟囱伸出口的侧面分别布设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炉胆,通过水加层隔火墙将内部空间分隔成炉膛和烟气回程通道,所述水加层隔火墙包括:炉膛水加层隔火墙和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所述炉膛水加层隔火墙与底部的炉箅子在炉胆空间内将炉膛隔出,所述炉箅子为多根并排间隔设置的超导水管构成。该民用采暖炉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实心炉箅子改进为带有搪料的超导水管,使得煤料形成上部进氧的纯反烧状态,提高了采暖炉的燃烧效率和单位发热量,同时也节省了铸铁炉箅子的材料,节能降耗、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民用米暖炉
本技术涉及采暖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民用采暖炉。
技术介绍
民用采暖炉也叫取暖炉,是采暖锅炉的简称,属于民用生活锅炉的一种,主要是指能满足人们采暖需求的一种常压锅炉,属于民用热水锅炉的范畴。现有民用采暖炉主要包括:锅壳、炉胆、横水管及烟囱(冲天管),采用单炉胆纵向布置的回程水火管式结构,炉膛(燃烧室)通过水加层隔火墙在炉胆内隔出,水加层隔火墙外侧为烟气回程通道,横水管横向密布在烟气回程通道内,炉膛通向烟气回程通道的开口开设在炉膛平行内侧面,煤料在炉膛内炉排(炉箅子)上燃烧时,空气(氧气)通过位于炉膛平行外侧面的填煤口进入,使得煤料形成半反烧状态,产生的烟气通过炉膛平行内侧面的烟气回程通道开口进入,横向冲刷横水管及加热炉胆与锅壳之间的水层,再经烟?排入大气。煤料在侧面进氧的半反烧状态时,虽然较下部进氧状态在燃烧效率、发热量等方面有所改进,但相较于上部进氧的纯反烧状态在燃烧效率、发热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燃烧效率高、发热量大、节能降耗,能够形成纯反烧状态的民用采暖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民用采暖炉,包括:锅壳,其正面开设有填煤口,顶部开设有烟囱伸出口,所述烟囱伸出口的侧面分别布设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炉胆,通过水加层隔火墙将内部空间分隔成炉膛和烟气回程通道,所述水加层隔火墙包括:炉膛水加层隔火墙和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所述炉膛水加层隔火墙与底部的炉箅子在炉胆空间内将炉膛隔出,所述炉箅子为多根并排间隔设置的超导水管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炉膛水加层隔火墙的外侧为烟气回程通道,所述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将炉膛水加层隔火墙外侧的烟气回程通道分隔开,形成多回程水火管式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横水管,所述横水管横向密布在烟气回程通道内。上述技术方案中,炉膛水加层隔火墙截面为倒L形。上述技术方案中,超导水管截面包括大底上下相对而设的两个梯形,其中,下梯形为封闭管状,内部充水,其内端与形成炉膛的炉膛水加层隔火墙连通,外端与锅壳和炉胆形成的容水空间连通;上梯形上部小底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超导水管的下梯形的大底角小于上梯形的大底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民用采暖炉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实心炉箅子改进为带有搪料的超导水管,使得煤料形成上部进氧的纯反烧状态,提高了采暖炉的燃烧效率和单位发热量,同时也节省了铸铁炉箅子的材料,节能降耗、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民用采暖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民用采暖炉的炉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民用采暖炉的炉箅子超导水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本技术的民用采暖炉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实心炉箅子改进为带有搪料的超导水管,使得煤料在燃烧室内形成上部进氧的纯反烧状态,提高了采暖炉的燃烧效率和单位发热量,同时也节省了铸铁炉箅子的材料,节能降耗、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以下详细的描述通过举例但非限制的方式说明了本公开,应该明白的是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可被单独的实现或者与其他方面结合的实现。本说明书清楚的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并使用我们相信为新的且非显而易见的改进,描述了若干实施例、变通方法、变型、备选方案以及系统应用,包括当前被认为是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技术原理的最好模式。当描述元件或特征和/或实施例时,冠以“一” “一个” “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具有元件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术语“包括” “包含”和“具有”旨在为包括性的,并表示在那些具体描述的元件或特征以外还具有额外的元件或特征。如图1至图3所示,该民用采暖炉采用单炉胆纵向布置的回程水火管式结构,其具体结构包括:锅壳1、炉胆2、横水管3及烟囱4,炉胆2布设在锅壳I内,二者之间的夹层形成容水空间。炉胆2内部空间分隔成炉膛(燃烧室)21和烟气回程通道22,其中,炉膛21通过水加层隔火墙和炉箅子23在炉胆空间内隔出,水加层隔火墙外侧为烟气回程通道,横水管3横向密布在烟气回程通道内,炉箅子23作为炉膛通向烟气回程通道的开口,煤料在炉膛内炉箅子(炉排)上燃烧时,空气(氧气)通过位于炉膛外侧面上部的填煤口进入,产生的烟气通过炉箅子23的缝隙向下进入烟气回程通道22,使得煤料形成纯反烧状态,进入烟气回程通道的烟气再横向冲刷横水管3及加热炉胆与锅壳之间的容水层,再经烟?排入大气。煤料在纯反烧状态时能够提高采暖炉的燃烧效率和单位发热量,节能降耗。其中,锅壳I为长方体结构,正面中上部开设有纵向椭圆形的清灰口 11,清灰口 11与炉胆内的烟气回程通道相通,用于清理烟气回程通道内长期使用时沉积的烟灰,保持烟气回程通道通气顺畅,不至影响采暖炉的燃烧效率。清灰口 11的下部开设有横向椭圆形填煤口 12,填煤口 12与炉胆内的炉膛(燃烧室)21相通,一方面用于向炉膛内填充煤料,以供燃烧;另一方面作为煤料形成纯反烧状态的空气进口,为煤料燃烧提高氧气。锅壳I的底部侧面开设有清灰总口(图中未示出),用于清理炉箅子23的缝隙漏下的炉灰。锅壳I的顶部开设有烟囱伸出口,用于供烟囱4伸出排烟。烟囱伸出口的旁边分别布设有进水接头13和出水接头14,分别与暖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如图2所示,炉胆2整体为与锅壳I适配的长方体结构,通过水加层隔火墙将内部空间分隔成炉膛(燃烧室)21和烟气回程通道22,水加层隔火墙包括:炉膛水加层隔火墙24和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25,炉膛水加层隔火墙24截面为倒L形,与底部的炉箅子23在炉胆空间内将炉膛(燃烧室)21隔出,炉膛水加层隔火墙24的外侧为烟气回程通道,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25又将炉膛水加层隔火墙24外侧的烟气回程通道分隔开,形成多回程水火管式结构,横水管3横向密布在烟气回程通道内,其中炉膛水加层隔火墙24右侧的烟气回程通道内布设五根横水管3,炉膛水加层隔火墙24上侧的烟气回程通道内布设四根横水管3。如图3所示,炉箅子23为多根并排间隔设置的超导水管构成,超导水管截面包括大底上下相对而设的两个梯形,其中,下梯形为封闭管状,内部充水,其内端与形成炉膛的炉膛水加层隔火墙24连通,外端与锅壳和炉胆形成的容水空间连通,煤料纯反烧,烟气通过炉箅子23的缝隙向下进入烟气回程通道22时,横向冲刷炉箅子23的超导水管,对其加热,较现有采暖炉增加了炉箅子处的超导水管,能够提高采暖炉的燃烧效率和单位发热量,节能降耗。同时也节省了铸铁炉箅子的材料,节能降耗、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上梯形上部小底开口,用于搪设超导搪料,超导搪料一方面能够提高煤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超导水管下面的下梯形封闭管,防止其过热损坏。另外,超导水管的下梯形的大底角小于上梯形的大底角,以保证煤料燃烧后能够从间隔设置的超导水管缝隙处漏下,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民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壳,其正面开设有填煤口,顶部开设有烟囱伸出口,所述烟囱伸出口的侧面分别布设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 炉胆,通过水加层隔火墙将内部空间分隔成炉膛和烟气回程通道,所述水加层隔火墙包括:炉膛水加层隔火墙和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所述炉膛水加层隔火墙与底部的炉箅子在炉胆空间内将炉膛隔出,所述炉箅子为多根并排间隔设置的超导水管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壳,其正面开设有填煤口,顶部开设有烟囱伸出口,所述烟囱伸出口的侧面分别布设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 炉胆,通过水加层隔火墙将内部空间分隔成炉膛和烟气回程通道,所述水加层隔火墙包括:炉膛水加层隔火墙和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所述炉膛水加层隔火墙与底部的炉箅子在炉胆空间内将炉膛隔出,所述炉箅子为多根并排间隔设置的超导水管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水加层隔火墙的外侧为烟气回程通道,所述烟气回程通道水加层隔火墙将炉膛水加层隔火墙外侧的烟气回程通道分隔开,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付,
申请(专利权)人:朱广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