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由放置于体外的内带有中空的主体腔室构成,主体腔室由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组成,第一、二内腔间设有隔膜,第一内腔设有无瓣开口,通过有刚性的人工血管与大动脉吻合,第二内腔设有进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驱动装置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人工血管与第一内腔的无瓣开口吻合处植入有监测压力变化的测压细管。有益效果:可以同步监测压力变化,在心脏收缩期将大动脉血液吸入本装置内,明显降低大动脉收缩压,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在心脏舒张期,将本装置内血液打入大血管内,明显提高大动脉平均压和舒张压,增加冠脉和其他组织的灌注,以达到有效辅助循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心脏机械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易于观察循环变化,在心衰病人长期应用中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机械辅助装置是通过维持有效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心室重构,增加冠脉灌注,促进心肌恢复,以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目前,重度急性心功能衰竭、心脏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和等待心脏移植及终末期心脏病人越来越多,急需心脏辅助短期过渡或维持较长时间等待心脏供体或长期辅助。因此,要求辅助装置不仅要有良好的耐久性,而且要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目前,轴流血泵和离心血泵可以提供非常有效的循环支持,但患者可能出现抗凝过度后出血和抗凝不足血栓形成,左心辅助后右心衰竭等致命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IABP)因植入简单、安全,价格低廉,通过降低后负荷改善心功能,成为临床最常用的循环辅助装置。但其应用过程中,临床发现有如下缺点:①提供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有限,较强依赖患者自身的心脏功能而发挥作用由于限制患者活动而不能长期应用(一般在2周以内);③可能发生IABP植入血管远端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申请人:以专利申请号201020275403.4公开了一种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放置于体外的内带有中空的主体腔室构成,主体腔室由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组成,第一、二内腔间设有隔膜,第一内腔设有无瓣开口,通过有刚性的人工血管与大动脉相通,第二内腔设有进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驱动装置相连;第一内腔的腔室内壁及隔膜表面均设有有机结合的肝素层。它可以根据患者体表面积选择最佳反搏泵容量,在心脏收缩期将大动脉血液吸入本装置内,明显降低大动脉收缩压,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在心脏舒张期,将本装置内血液打入大血管内,明显提高大动脉舒张压,增加冠脉和其他组织的灌注,已达到有效辅助循环的目的。上述专利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是利用主动脉旁反搏,无法实现一体的动脉压力检测。长期以来一直是股动脉或桡动脉测压,给患者和治疗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心电或压力触发气体驱动的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应用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可以实时和长期同步监测血压,便与治疗效果的观察和管理。弥补了原主动脉旁反搏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由放置于体外的内带有中空的主体腔室构成,主体腔室由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组成,第一、二内腔间设有隔膜,第一内腔设有无瓣开口,通过有刚性的人工血管与大动脉吻合,第二内腔设有进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驱动装置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人工血管与第一内腔的无瓣开口吻合处植入有监测压力变化的测压细管,所述测压细管前端的植入深度小于2cm,测压细管呈浮动状态。所述测压细管的前端沿人工血管上壁移动至人工血管与大动脉的吻合处,测压细管另一端与测压装置连接。所述测压细管的直径l-2mm,其长度50_70cm。所述测压细管采用聚乙烯和聚录乙烯材料制成。有益效果:可以同步监测压力变化,可以实时和长期同步监测血压,便与治疗效果的观察和管理。根据患者体表面积选择反搏泵容量,在心脏收缩期将大动脉血液吸入本装置内,明显降低大动脉收缩压,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在心脏舒张期,将本装置内血液打入大血管内,明显提高大动脉平均压和舒张压,增加冠脉和其他组织的灌注,已达到有效辅助循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腔室,2、第一内腔,3、第一内腔,4、隔膜,5、无瓣开口,6、人工血管,7、进出气口,8 、测压细管,9、气体驱动装置,10、大动脉,11、人工血管与大动脉的吻合处,12、测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实施例详见附图,一种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由放置于体外的内带有中空的主体腔室I构成,主体腔室由第一内腔2和第二内腔3组成,第一、二内腔间设有隔膜4,第一内腔设有无瓣开口 5,通过有刚性的人工血管6与大动脉缝合,第二内腔设有进出气口 7,通过管道与气体驱动装置9相连,所述人工血管与第一内腔的无瓣开口吻合处预埋植入有监测压力变化的测压细管8,所述测压细管的植入深度小于2cm深度,测压细管呈浮动状态。术中大血管吻合后,将测压细管沿人工血管上壁轻轻推入到人工血管与大动脉10吻合处11。所述测压细管的直径l_2mm,其长度50-70cm。所述测压细管采用医用聚乙烯和聚录乙烯材料制成。工作原理: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通过有刚性的人造血管缝合于人体大动脉切口上成一整体,反搏心脏辅助装置放置于人体外。在心脏收缩期将主动脉内血液吸入,降低主动脉收缩压,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减低心肌耗氧量;心脏舒张期将本装置内的血液打入主动脉内,以提高主动脉平均压和舒张压,增加冠脉和周围组织的灌注,改善心脏功能。人工血管与第一内腔的无瓣开口吻合处预埋植入有监测压力变化的测压细管,术中大血管吻合后,将测压细管沿人工血管上壁轻轻推入人工血管与大动脉的吻合处,吻合成功后,测压细管一端在吻合口处,另一端与测压装置12连接,通过人工血管内测压细管可实时监测大动脉压力变化,指导反搏辅助治疗,掌握反搏辅助效果。动物实验应用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后,实时监测压力变化,掌握辅助效果。且操作简单,免除了其他动脉测压管路。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一种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由放置于体外的内带有中空的主体腔室构成,主体腔室由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组成,第一、二内腔间设有隔膜,第一内腔设有无瓣开口,通过有刚性的人工血管与大动脉吻合,第二内腔设有进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驱动装置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人工血管与第一内腔的无瓣开口吻合处植入有监测压力变化的测压细管,所述测压细管前端的植入深度小于2cm,测压细管呈浮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压一体的外置大动脉旁反搏心脏辅助装置,由放置于体外的内带有中空的主体腔室构成,主体腔室由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组成,第一、二内腔间设有隔膜,第一内腔设有无瓣开口,通过有刚性的人工血管与大动脉吻合,第二内腔设有进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驱动装置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人工血管与第一内腔的无瓣开口吻合处植入有监测压力变化的测压细管,所述测压细管前端的植入深度小于2cm,测压细管呈浮动状态。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程,张杰民,刘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