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862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端子;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压缩机构相连以驱动所述压缩机构对进入到所述压缩机构内的冷媒进行压缩;以及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包括壳体部、转轴部和线缆,所述转轴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所述线缆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转轴部上且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部向外穿出,所述转轴部设置成相对所述壳体部可绕着所述转轴部的轴线转动以增加或减少所述线缆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部外的长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通过设置兼容度高、可靠性高的引线组件,从而克服了压缩机的尺寸波动,使压缩机小型化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指出,目前压缩机电机仍采用传统的单纯铜丝组合而成的引线部件,随着空调产品的高效化和小型化开发需求,引线部件作为电气安全保证的重要部件其可使用空间越来越小,而目前由于产品制造上存在尺寸波动,传统的引线部件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产品进一步小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设置兼容度高、可靠性高的引线组件,从而克服了压缩机的尺寸波动,使压缩机小型化成为可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端子;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压缩机构相连以驱动所述压缩机构对进入到所述压缩机构内的冷媒进行压缩;以及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包括壳体部、转轴部和线缆,所述转轴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所述线缆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转轴部上且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部向外穿出,所述转轴部设置成相对所述壳体部可绕着所述转轴部的轴线转动以增加或减少所述线缆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部外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通过引线组件将驱动电机连接至接线端子,从而实现了线缆长度的可伸缩性调整,极大程度提高了产品的兼容度,同时使压缩机产品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增加了高度尺寸要求严格的小型化产品的可靠性。具体地,所述线缆的所述一部分定位在所述转轴部上。可选地,所述线缆的所述一部分通过卡扣结构而定位在所述转轴部的外周面上。由此,方便安装和拆卸。可选地,所述线缆的中部定位在所述转轴部上,所述线缆的中部定位在所述转轴部上,并且所述线缆的两端伸出所述壳体部之外的长度相等。由此,可以充分地利用线缆。进一步地,所述线缆的两端在所述转轴部相对所述壳体部转动时同步伸缩。可选地,所述转轴部与所述壳体部之间设置有轴承结构。由此,可以实现转轴部与壳体部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部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部上。由此,实现了线缆的自动收缩。可选地,所述转轴部构造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卷簧收纳在所述转轴部内。由此,方便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相对所述转轴部具有制动状态和释放状态,在所述制动机构相对所述转轴部处于所述制动状态时所述制动机构制动所述转轴部,以防止所述转轴部相对所述壳体部转动,在所述制动机构相对所述转轴部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制动机构解除对所述转轴部的制动。具体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两个线缆出口,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两个所述线缆出口向外穿出。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引线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引线组件和驱动电机相连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引线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引线组件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图4中的引线组件的转轴部旋转180°后的后视图;图6是图4中所示的引线组件的后视图的俯视图;图7是图5中所示的引线组件的俯视图;图8是图4中所示的壳体部、轴承结构以及配合圈的仰视图;图9是图4中所示的转轴部、卷簧以及支撑板和凸起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00:驱动电机;200:引线组件:1:壳体部;111:第一出口;112:第二出口;121:垫件;122:滑槽;131:卡扣;132:通孔;2:转轴部;21:轴承结构;3:线缆;31:第一段部;32:第二段部;4:卷簧;511:罩体;512:杠杆;513:弹簧;52:配合圈;521:配合块;522:限位孔;53:支撑板;531: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图未示出)。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机构、驱动电机100以及引线组件200。其中,压缩机适用于空调器、除湿机、干衣机以及热泵热水器等电器。具体地,压缩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驱动电机100与压缩机构相连以驱动压缩机构对进入到压缩机构内的冷媒进行压缩,其中压缩机构包括曲轴和气缸部,气缸部内限定出压缩腔。可选地,壳体可以大体形成为密闭的圆筒形,驱动电机100与曲轴相连,当驱动电机100驱动曲轴旋转时,曲轴带动套设在曲轴上的活塞在压缩腔内转动,以对进入到压缩腔内的冷媒进行压缩。[0041 ] 具体地,参照图2,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和驱动电机100通过线缆3相连,也就是说,线缆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线端子和驱动电机100从而形成电连接,以使驱动电机100能够获得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压。进一步地,参照图1,引线组件200包括壳体部1、转轴部2以及上述线缆3,转轴部2设置在壳体部I内,线缆3的一部分配合在转轴部2上,且线缆3的两端分别从壳体部I向外穿出,转轴部2设置成相对壳体部I可绕着转轴部2的轴线转动以增加或减少线缆3的两端穿出壳体部I外的长度。如图1和图3所示,线缆3的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下端,为方便下文描述,将该端定义为第一段部31)与驱动电机100相连,线缆3的另一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上端,为方便下文描述,将该端定义为第二段部32)穿过壳体部I后与接线端子相连,线缆3的伸入壳体部I内的部分限定在转轴部2上,当转轴部2在壳体部I内按照某一方向转动时,线缆3跟随转轴部2 —并转动,并螺旋盘绕在转轴部2上,这样,随着线缆3的盘绕,线缆3的位于壳体部I外的部分不断向壳体部I内收入并盘绕在转轴部2上,由此线缆3伸出壳体部I之外的长度将减小。由此,可以实现线缆3的缩短收纳问题,这样,当压缩机壳体内的空间紧凑且线缆3较长时,多余、凌乱的线缆3可以收纳在壳体部I内,以保证压缩机壳体内的空间整洁、有序,从而可以满足压缩机的小型化开发需求。另外,提高了压缩机工作的安全可靠性,改善安全隐患的发生,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当向壳体部I外拉出线缆3时,也就是说,当向远离壳体部I中心的方向拉动线缆3的位于壳体部I外的部分时,位于壳体部I内的线缆3向外运动,以带动转轴部2按照与上述盘绕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盘绕在转轴部2上的线缆3逐渐一圈圈地松开,以伸出到壳体部I外。由此,可以实现线缆3的伸长展出问题,即线缆3伸出壳体部I之外的长度将增力口。这样,当压缩机壳体内的空间较大,且驱动电机100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可以将收纳在壳体部I内的线缆3拉出,以通过足够长的线缆3将驱动电机100与接线端子连接在一起,从而线缆3组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用于不同尺寸和结构的压缩机。另外,引线组件的操作简易,使用方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引线组件200将驱动电机100连接至接线端子,从而实现了线缆3长度的可伸缩性调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的兼容度,同时使压缩机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增加了高度尺寸要求严格的小型化产品的可靠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端子;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压缩机构相连以驱动所述压缩机构对进入到所述压缩机构内的冷媒进行压缩;以及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包括壳体部、转轴部和线缆,所述转轴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所述线缆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转轴部上且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部向外穿出,所述转轴部设置成相对所述壳体部可绕着所述转轴部的轴线转动以增加或减少所述线缆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部外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端子;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压缩机构相连以驱动所述压缩机构对进入到所述压缩机构内的冷媒进行压缩;以及 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包括壳体部、转轴部和线缆,所述转轴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内,所述线缆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转轴部上且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部向外穿出,所述转轴部设置成相对所述壳体部可绕着所述转轴部的轴线转动以增加或减少所述线缆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部外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所述一部分定位在所述转轴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所述一部分通过卡扣结构定位在所述转轴部的外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中部定位在所述转轴部上,并且所述线缆的两端伸出所述壳体部之外的长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杨泾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