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孔电容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新型的电容器开发出多孔电容器。多孔电容器是利用形成在铝等金属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形成多孔(细孔的贯通孔)结构的性质而在多孔内形成内部电极,将金属氧化物作为电介质形成的电容器。在电介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层叠外部导电体,在多孔内形成的内部电极与正面的外部导电体和背面的外部导电体的任意一方连接。与和内部电极不连接的一侧的外部导电体之间,利用空隙或绝缘性材料绝缘。由此,内部电极作为隔着电介质相对的相对电极(正极或负极)发挥功能。例如,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这样结构的多孔电容器。在任一个专利文献中,内部电极均形成在多孔内,内部电极的一端与一方的导电体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方的导电体绝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4936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768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多孔电容器为形成在多孔内的内部电极隔着电介质相对的结构,电介质由金属氧化物构成,其结构不致密。因此,存在位于内部电极之间的电介质的耐电压特性产生不均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本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具有结晶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包括: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和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连通的多个贯通孔;配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外部电极层;配置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外部电极层;形成于所述多个贯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层连接的第一内部电极;和形成于所述多个贯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层连接的第二内部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8 JP 2013-023272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具有结晶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包括: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和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连通的多个贯通孔; 配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外部电极层; 配置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外部电极层; 形成于所述多个贯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层连接的第一内部电极;和 形成于所述多个贯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层连接的第二内部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介质层包括通过阳极氧化作用产生贯通孔的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宜成,增田秀俊,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