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轧机轧制带钢的过程中,需要对轧制速度进行调整。一般典型的速度调整策略是这样的:首先,轧机从零速起车,达到穿带速度后保持当前速度,直到带钢头部穿过轧机卷在卷取机上以后,穿带过程完成。然后,轧机开始升速到正常轧制速度,这段过程中通常是分为两次或更多次的加速,以逐渐加速到达轧制速度然后保持。大部分带钢以轧制速度进行轧制,直到一卷钢即将轧完时,轧机则开始降速,同样的,降速过程一般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分为两次或更多次,逐渐降速为零。如上所述,一卷钢的轧制过程中存在多次加减速的过程,而速度对轧出带钢的厚度是有较大影响的。一般来说,如果保持恒定的轧制力,随着轧制速度的增大,则带钢出口厚度会变薄,直到速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出口厚度不再变薄。其内部的机理是随着速度变化带来的摩擦力变化,低速时摩擦力较大,高速时摩擦力减小,等速度升高到一定值,摩擦力就不再减小了。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摩擦力的变化影响了轧制力,最终反映到带钢的厚度上,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带钢在当前轧制速度下的出口厚度差值;根据获取的出口厚度差值、预存的出口厚度差值与辊缝补偿增益值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的轧制效率曲线,获取所述带钢在当前轧制状态下对应的辊缝补偿增益值以及轧制效率值;根据获取的辊缝补偿增益值以及轧制效率值、以及预存的辊缝补偿增益值、轧制效率值与辊缝调节量的函数关系计算出辊缝调节量;根据计算出的辊缝调节量,调整所述带钢在轧制过程中的辊缝设定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带钢在当前轧制速度下的出口厚度差值; 根据获取的出口厚度差值、预存的出口厚度差值与辊缝补偿增益值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的轧制效率曲线,获取所述带钢在当前轧制状态下对应的辊缝补偿增益值以及轧制效率值; 根据获取的辊缝补偿增益值以及轧制效率值、以及预存的辊缝补偿增益值、轧制效率值与辊缝调节量的函数关系计算出辊缝调节量; 根据计算出的辊缝调节量,调整所述带钢在轧制过程中的辊缝设定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出口厚度差值、预存的出口厚度差值与辊缝补偿增益值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的轧制效率曲线,获取所述带钢在当前轧制状态下对应的辊缝补偿增益值以及轧制效率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轧机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当获取的出口厚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厚度绝对差值时,设定所述辊缝补偿增益值为第一预设辊缝补偿增益值,当获取的出口厚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厚度绝对差值时,设定所述辊缝补偿增益值为第二预设辊缝补偿增益值; 将所述带钢的塑性系数、当前轧制速度与预存的轧制效率曲线对比,获取所述带钢的当前轧制效率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计算出的辊缝调节量,调整所述带钢在轧制过程中的辊缝设定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再次获取所述带钢在辊缝设定值进行调整后的出口厚度差值; 在轧机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当再次获取的出口厚度差值减小至第一预设厚度差值且当前辊缝补偿增益值为第一预设辊缝补偿增益值时,更新所述辊缝补偿增益值提高至第三预设辊缝补偿增益值,当再次获取的出口厚度差值增大至第二预设厚度差值且当前辊缝补偿增益值为第二预设辊缝补偿增益值时,更新所述辊缝补偿增益值降低至第四预设辊缝补偿增益值; 根据更新后的辊缝补偿增益值,调整所述带钢在轧制过程中的辊缝设定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带钢的塑性系数位于预存的轧制效率曲线对应的多条塑性系数之间,和/或所述当前轧制速度位于预存的轧制效率曲线中存储的速度档之间时,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所述带钢的当前轧制效率值。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带钢在当前轧制速度下的出口厚度差值时,采用测量多次出口厚度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所述出口厚度差值。6.一种轧机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