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文物保护袋用复合膜
本技术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文物保护、具有气体阻隔功能、吸氧功能、紫外线阻隔功能的多功能复合膜。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地下蕴藏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但这些珍贵的文物一旦离开地下高湿、绝氧、无光的密闭环境,在地面上高氧气浓度、有紫外光照射的环境中,一些文物会立即灰飞烟灭,瞬间消失,即使是木器、金属、丝绸等耐老化的文物,在地面环境中,也会由于氧化降解和光降解加速文物的自然损坏,因此需要及时对文物进行隔氧防光保护,而这种隔氧防光材料需要便携并能够高效的隔氧、防光。在现有技术中对文物即时保护的措施有在文物表面涂覆保护材料,将文物转移至密闭容器中等,这些方法操作复杂,时效性差,在中国专利CN103264A,公开了一种食品包装用三层共挤吸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膜上层采用未改性聚乙烯或聚丙烯树脂;下层为食品接触层,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改性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树脂,芯层为吸氧树脂,采用含有天然橡胶和铁系催化剂亚铁盐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树脂,该膜为食品包装用,仅具有吸氧和抗潮的作用,而不具有抗紫外作用,不适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文物保护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膜包括相接的外膜(1)和内膜,外膜为与外界环境接触膜,阻隔外界氧气和水蒸气,内膜为与文物相接触的膜,吸收由外膜渗入的氧气和来自文物的氧气,其中,内膜包括依次层压的上层(3)、芯层(4)和下层(5),上层为内膜与外膜的连接层,阻隔外界的氧气和水蒸气,芯层与上层相接,吸收氧气并阻隔紫外线,下层为文物接触层,其与芯层相接,允许来自文物的氧气透过,所述外膜的厚度为15~30μm,所述上层的厚度为8~12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30~70μm,所述下层的厚度为8~12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文物保护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膜包括相接的外膜(I)和内膜,外膜为与外界环境接触膜,阻隔外界氧气和水蒸气,内膜为与文物相接触的膜,吸收由外膜渗入的氧气和来自文物的氧气, 其中,内膜包括依次层压的上层(3)、芯层(4)和下层(5), 上层为内膜与外膜的连接层,阻隔外界的氧气和水蒸气, 芯层与上层相接,吸收氧气并阻隔紫外线, 下层为文物接触层,其与芯层相接,允许来自文物的氧气透过, 所述外膜的厚度为15?30 μ m, 所述上层的厚度为8?12 μ m, 所述芯层的厚度为30?70 μ m, 所述下层的厚度为8?12 μ 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文物保护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为高阻隔薄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