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上罩和底座;所述保护罩还包括有使惰性气体通入上罩内的进气口和使上罩内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口,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在文物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利于在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方面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文物的存放和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文物保护罩。
技术介绍
目前的文物保护,方法很多,但是很多文物,尤其是可移动的文物,在展览和存放时均知识通过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来进行保护,这样的保护方式不仅掌握困难、操作繁琐且保护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当文物展览的时候,这样的保护方法更难把握。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文物保护罩,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可移动文物保护过程中炒作繁琐和保护效果不好的问题。技术方案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上罩和底座;所述保护罩还包括有使惰性气体通入上罩内的进气口和使上罩内的空气排出的出气□。进气口设置在上罩或底座上,出气口设置在上罩或底座上。进气口设置在上罩和底座上,出气口设置在上罩和底座上。在进气口处设置有检测上罩内惰性气体压力的压力表;在所述进气口处还设置有阀门,压力表设置在阀门与进气口之间。进气口设置在底座上,出气口设置在上罩上。进气口设置在上罩上,出气口设置在底座上。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在底座上。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在上罩上。在底座下设置有箱体。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设置多个。优点及效果该技术提供一种文物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上罩和底座;所述保护罩还设置有使惰性气体通入上罩内的进气口和使上罩内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口 ;进气口设置在上罩或底座上,出气口设置在上罩或底座上。该技术通过进气口向上罩内通入惰性气体,一般主要采用氩气,通过惰性气体的通入,将上罩内的空气从出气口顶出,这样就在文物所在的上罩内充满了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对文物进行保护,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文物展览时,还是在文物的储存时都可以对文物进行更好的保护,而上罩还可以防止展览时,参观人员对文物的触碰及其他因素对文物的损伤。本技术结构简洁合理,效果明显,炒作简洁,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对文物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的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的再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因具体的实施例限制本技术。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文物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上罩1和底座 2 ;上罩1设置在底座2上,上罩1与底座2之间可以拆卸,也就是说当需要放置文物时拿开上罩1,将文物放置于底座2上,然后盖上上罩1,将上罩1与底座2之间临时性的密封连接即可。所述保护罩还设置有使惰性气体通入上罩1内的进气口 3和使上罩1内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口 4 ;进气口 3设置在上罩1或底座2上,出气口 4设置在上罩1或底座2上。也就是说进气口 3与出气口 4的设置方式很灵活,只要进气口 3能满足向上罩1内通入惰性气体即可,而出气口 4能满足将上罩1内的空气排出即可,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设置形式设置形式⑴进气口 3设置在底座2上,出气口 4设置在上罩1上,这时出气口 4 可以设置在上罩1的顶面或侧面,当然也可以在上罩1的顶面和侧面都设置出气口 4,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出气效果。设置形式⑵进气口 3设置在上罩1上,出气口 4设置在底座2上,这时,进气口 3 设置在上罩1的顶面或侧面,当然,为了保证进气效果也可以同时设置在顶面和侧面。设置形式⑶进气口 3和出气口 4均设置在底座2上。设置形式⑷进气口 3和出气口 4均设置在上罩1上。而上罩1可以采用8-lOmm的钢化玻璃,以便于文物的参观展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质。而上罩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圆柱形、多棱柱形等形状。另外,在进气口 3处设置有检测上罩1内惰性气体压力的压力表6,这样一来压力表6可以随时监测上罩1内惰性气体的压力情况,从而判定是否漏气,进而更好的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压力表6设置在阀门5与进气口 3之间。在所述进气口 3处还设置有阀门5,用于开闭进气口 3。进气口 3和出气口 4可以设置多个。如图3所示,在底座2下设置有箱体7,箱体7可以将供气的设备包裹在箱体内,从而不仅美观,也使得携带更加方便。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先将上罩1拿下,然后将文物放置在底座2上,再将上罩1罩在文物上,然后将上罩1与底座2之间临时性的密封,然后从进气口 3向上罩1内通入惰性气体,使得上罩1内的空气从出气口 4被顶出,这时通过另外的监测装置在出气口 4 检测空气顶出量的情况,待上罩1内的惰性气体完全将空气顶出后,关闭出气口 4,这时,停止向上罩1内供气,关闭进气口 3,这时,压力表处于对上罩1内的惰性气体的压力检测状态,以氩气为例,当上罩1内的氩气压力低于1. 2个大气压时,继续通入氩气,直到上罩1内的气体压力再次平衡。该技术结构合理,在文物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利于在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方面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上罩(1)和底座(2);所述保护罩还包括有使惰性气体通入上罩(1)内的进气口(3)和使上罩(1)内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进气口(3)设置在上罩(1)或底座 (2)上,出气口(4)设置在上罩(1)或底座(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进气口(3)设置在上罩(1)和底座 (2)上,出气口(4)设置在上罩(1)和底座(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在进气口(3)处设置有检测上罩 (1)内惰性气体压力的压力表(6);在所述进气口(3)处还设置有阀门(5),压力表(6)设置在阀门(5)与进气口(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进气口(3)设置在底座(2)上,出气口(4)设置在上罩(1)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进气口(3)设置在上罩(1)上,出气口(4)设置在底座(2)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进气口(3)和出气口(4)均设置在底座(2)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进气口(3)和出气口(4)均设置在上罩(1)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在底座(2)下设置有箱体(7)。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进气口(3)和出气口(4)可以设置多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文物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上罩和底座;所述保护罩还包括有使惰性气体通入上罩内的进气口和使上罩内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口,该技术结构合理,在文物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利于在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方面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65D81/20GK202170084SQ20112024204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学 申请人:刘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
申请(专利权)人:刘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