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壳聚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2634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壳聚糖材料,其原料的各组分按重量计为:壳聚糖聚合物85-95份;低聚合度接枝物2-8份;叠氮化试剂0.5-2份;乙炔化试剂0.5-2份;卤化试剂2-5份。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材料及打印方法成形的多孔材料孔隙率较大、孔径分布可控、具有一定的强度。改性过程反应温和、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壳聚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点击化学改性的壳聚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3D打印是增材制造技术的通俗称谓。一般指利用数字模型模拟三维实体,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打印喷头,可以逐层控制实体的轮廓形貌。它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及多道加工工序,利用三维设计数据在一台设备上由程序控制自动、快速和精确地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从而实现设计和制造数字化“自由制造”。该技术可以实现许多过去难以制造的复杂结构零件的成形,并大大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3D打印与传统成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精细的特点。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医学、电子器件、建筑、服装、航空等领域。激光选区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利用高能激光束的热效应使一层层材料软化或熔化而粘接成形并逐层叠加,获得三维实体零件。SLS技术成形材料广泛,适用于多种粉末材料的成形制造。高分子材料具有成形温度低、所需激光功率小、成形精度高等优点,因此成为最早在SLS工艺中得到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多和最成功的材料。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甲壳素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甲壳素是自然界除了蛋白质外数量最大的含氮天然有机高分子,每年生物合成量约在100亿吨,仅次于纤维素,是地球上第二大再生资源,其中海洋生物的生成量约在10亿吨以上。一般而言,甲壳素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壳聚糖的正电荷是其各种生物效应的基础。因其本身聚合分子结构类似皮肤表层,又带有正电荷,所以会与皮肤及毛发表面(通常带负电荷)紧密结合,可应用于化妆品。作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聚合物,它易与带负电荷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中性。因此,它既是一种絮凝剂,又能与许多金属离子鳌合形成鳌合物,可与病菌表面鞭毛及套膜吸附凝集,抑制其繁殖,因此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明显。它能加速伤口愈合,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在改善愈合质量方式上发挥作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将体外培养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增后,可以接种于壳聚糖材料上,经体外培养形成的皮肤。将其移植于皮肤创面处可以实现创伤的修复和重建。因此,高分子量的壳聚糖可以作为皮肤敷材。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是由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Sharpless首次提出。最主要的一类点击化学反应是Cu(I)化合物催化叠氮化合物与炔基化合物反应生成1,2,3-三唑五元环化合物,它能够将两种不同物质通过五元环共价结合起来。糖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和药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修饰和改性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糖类化合物结构复杂,使其在改性时常伴随副反应发生且产物收率低。而点击化学所独有的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以及选择性好等特性,可避免传统改性方法带来的这些问题。利用点击化学改性高分子量壳聚糖的侧链结构,可以得到性能不同的改性壳聚糖材料。目前,针对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壳聚糖材料制备的技术文献资料还很少。许多专利公开了低分子量的壳聚糖配合其他高分子主体材料使用,作为3D打印材料。中国专利申请CN102886076A公开了一种骨修复多孔支架及其快速成型方法,该方法利用聚酯类材料作为支架的基材,壳聚糖作为缓释微球材料填入支架基材中。中国专利申请CN103479450A公开了一种髁突假肢及其制作方法,壳聚糖同样作为骨填充物质。中国专利申请CN103520771A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活性材料微区雕刻(3D)仿生人工骨的方法。该方法将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NBG)粉体与磷酰胆碱类聚合物、甲壳素混合,作为3D打印骨材料。单独使用壳聚糖作为3D打印材料,一般难以满足骨材料要求的机械强度。但是利用高分子量壳聚糖可以制造一定强度的皮肤组织支架材料,根据数字模型快速增材制造符合创口形状的人工皮肤。在这基础上,利用点击化学修饰壳聚糖的侧链,可以高效、方便地得到空隙率高、孔斜率可控的壳聚糖组织支架材料。从而扩展了溶解性较差的高分子量壳聚糖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3D打印可以单独使用的利用点击化学进行侧链改性的壳聚糖类材料的相关专利公开内容极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适合3D打印的利用点击化学改性侧链的壳聚糖类材料。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利用壳聚糖聚合物、低聚合度接枝物、卤化试剂、乙炔化试 剂、叠氮化试剂,获得改性壳聚糖材料。一种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侧链的壳聚糖组合物,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壳聚糖聚合物85-95份低聚合度接枝物2-8份叠氮化试剂0.5-2份炔基化试剂0.5-2份卤化试剂2-5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壳聚糖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0-40万,具体可以为300kD壳聚糖、400kD壳聚糖。所述壳聚糖的用量优选为88或93重量份。所述的低聚合度接枝物为重复单元10-50的聚乳酸单甲醚(mPLA)或重复单元10-5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例如mPEG-1000或mPEG_2000 ;优选为4或8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叠氮化试剂是指含有叠氮基(-N3)的化合物,优选为金属叠氮化合物;如叠氮化钠,也可以是类似叠氮化物。其用量优选为I或2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中,炔基化试剂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反应给底物引入炔基的物质,可以为炔基化合物的卤化物,优选为溴丙炔等炔基试剂;优选为I或2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中,卤化试剂优选为溴化氢等溴化试剂,更优选为7%溴化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例中,上述壳聚糖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4重量份的mPEG-1000、2重量份的7%溴化氢、I重量份的叠氮化钠、93重量份的400kD壳聚糖、I重量份溴丙炔。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例中,上述壳聚糖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8重量份的mPEG-2000、5重量份的7%溴化氢、2重量份的叠氮化钠、88重量份的300kD壳聚糖、2重量份溴丙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侧链的壳聚糖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组合物。优选地,所述壳聚糖材料,由上述组合物制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侧链的壳聚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按比例向低聚合度接枝物中滴加卤化试剂,滴加完成后反应,烘干得到溴代低聚合度接枝物;(2)将叠氮化试剂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再加入步骤⑴得到的溴代低聚合度接枝物,反应后冷却并后 处理制得叠氮化低聚合度接枝物;(3)将壳聚糖聚合物溶于缓冲液中,滴加乙炔化试剂,反应并后处理得到N,O-炔基化壳聚糖;(4)将步骤⑵和步骤(3)得到的叠氮化低聚合度接枝物和炔基化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后再用碱性溶液调节PH至近中性;加入催化剂搅拌反应,后处理得到不溶性改性壳聚糖粉末。在上述方法中,步骤(1)控制在10°C反应lh,反应后加入适量二甲苯,升温回流,同时用分水器分水,减压蒸馏二甲苯,冷却后用丙酮洗涤二次,烘干。所述步骤⑵是在75V反应21h后冷却到0°C,所述后处理是指加入适量乙醚和氢氧化钾,分离有机相,水相用过量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后过滤,旋蒸去除乙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壳聚糖聚合物 85‑95份低聚合度接枝物 2‑8份叠氮化试剂 0.5‑2份炔基化试剂 0.5‑2份卤化试剂 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壳聚糖聚合物85-95份 低聚合度接枝物2-8份 叠氮化试剂0.5-2份 炔基化试剂0.5-2份 卤化试剂2-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所述壳聚糖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0-40万,选自300kD壳聚糖、400kD壳聚糖;优选所述低聚合度接枝物为重复单元10-50的聚乳酸单甲醚(mPLA)或重复单元10-5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优选所述低聚合度接枝物为mPEG-1000或mPEG-2000。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所述叠氮化试剂为叠氮化钠;炔基化试剂为溴丙炔;卤化试剂为溴化氢,优选为7wt%溴化氢溶液。4.一种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侧链的壳聚糖材料,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制得。5.权利要求4所述适合3D打印的点击化学改性侧链的壳聚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向低聚合度接枝物中滴加卤化试剂,滴加完成后反应,烘干得到溴代低聚合度接枝物; 2)将叠氮化试剂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再加入步骤I)得到的溴代低聚合度接枝物,反应后冷却并后处理制得叠氮化低聚合度接枝物; 3)将壳聚糖聚合物溶于缓冲液中,滴加乙炔化试剂,反应并后处理得到N,O-炔基化壳聚糖; 4)将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叠氮化低聚合度接枝物和炔基化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后再用碱性溶液调节PH至近中性;加入催化剂搅拌反应,后处理得到不溶性改性壳聚糖粉末。 优选地,步骤I)控制在10°C反应lh,反应后加入适量二甲苯,升温回流,同时用分水器分水,减压蒸馏二甲苯,冷却后用丙酮洗涤二次,烘干。 所述步骤2)是在75°C反应2Ih后冷却到(TC,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波王小实夏爽盛力符文鑫林学春马永梅孙文华徐坚董金勇李春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