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5692 阅读:140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8-14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包括转轴,固定联接于转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升力型叶片,与转轴转动联接的尾翼,以及两端分别联接于尾翼及叶片的变桨连杆;在工作状态下,变桨连杆在尾翼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叶片按其桨距角曲线为正弦曲线的方式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发生区域性的失速现象,有效地增大了气动攻角,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叶片在最大做功区域的做功能力,同时通过变桨技术使最小做功区域的做功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改善效果明显。(*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
本技术涉及叶轮,尤其是用于风力机和海流能发电等领域的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
技术介绍
目前,升力型立轴风力机叶轮的优点已经被学者公认,具有无需对风偏航系统,对风向适应性更强等优点。但是升力型立轴风力机一直没有像水平轴风力机一样,在大型机组产品化方向有快速发展,原因之一升力型立轴风力机叶轮的气动性能不及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同样,升力型立轴叶轮也可用于潮流能水轮机,或者微水头水力发电的水轮机,但是这种立轴的水轮机也因不及水平轴水轮机的出力效率高,所以产品化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部分问题,提高水轮机的出力效率,推动器产品化速度。技术方案:一种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包括转轴,固定联接于转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升力型叶片,与转轴转动联接的尾翼,以及两端分别联接于尾翼及叶片的变桨连杆;在工作状态下,变桨连杆在尾翼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叶片按其桨距角曲线为正弦曲线的方式转动。所述升力型叶片为圆头尖尾的流线形。工作原理:在尾翼的作用下,变桨连杆带动叶片转动一定的角度,叶片在0°方位角和180°方位角时不发生变桨,在90°和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包括转轴(1)及联接于转轴(1)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升力型叶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转轴(1)转动联接的尾翼(4),以及两端分别联接于尾翼及叶片的变桨连杆;在工作状态下,变桨连杆在尾翼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叶片按其桨距角曲线为正弦曲线的方式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桨距型升力型叶轮,包括转轴(I)及联接于转轴(I)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升力型叶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转轴(I)转动联接的尾翼(4),以及两端分别联接于尾翼及叶片的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宙郑源高玉琴李涛陈景茹叶芬赵振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14日 11:38
    升力,就是向上的力。使你上升的力。有很多种了。一般都是说在空气中。也就是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其合力可以使物体上升。这个力就是升力。升力的成因较复杂,因为要考虑实际流体的粘性、可压缩性等诸多条件。目前大多用的是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它是工程师计算飞机升力最精确的方法。具体内容就是由绕翼环流导致升力,产生了上下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Y),升力和向后的诱导阻力(d)合成为空气动力(R)。流过各个剖面升力总合就是机翼的升力。升力维持飞机在空中飞行。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