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滑杆、滑动于所述滑杆上的滑块、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钢丝轮、绕设于所述钢丝轮上的钢丝以及设于钢丝末端的吊环,所述钢丝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并可被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滑块之间连接有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丝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块的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采用滚珠丝杆螺母副,摩擦阻尼小,噪声小;通过滑块两侧的传感器,可以限制滑块的最大滑动距离,避免其与两侧的结构相撞,安全,可靠,稳定;滑块的两侧还设有行程保护开关,当系统失灵时可以实现机械断电,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臂康复训练装置
本申请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臂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因偏瘫、脑血栓、外伤等造成的手臂运动障碍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臂康复训练的辅助治疗。手臂康复训练装置作为一种手臂康复医疗设备,以医学理论为依据,帮助患者进行科学而又有效的康复训练,从而使患者的运动机能得到更好地恢复,其还具有康复费用较低、每次康复训练的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因此手臂康复训练装置越来越多的被患者使用,并在临床取得非常不错的康复成效。现有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一般包括第一电机、滑杆以及被第一电机驱动并沿滑杆滑动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钢丝轮、绕设于钢丝轮上的钢丝以及设于钢丝末端的吊环,第二电机连接于钢丝轮并驱动钢丝轮转动。其具有如下缺点:(I)第一电机通过带动皮带轮旋转,皮带轮与升降组件连接并可驱动升降组件左右移动,其摩擦阻尼大,噪声大。(2)升降组件在左右移动过程中没有保护措施,当系统失灵时,升降组件容易撞坏左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臂康复训练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摩擦阻尼大、噪声大、无保护措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滑杆、滑动于所述滑杆上的滑块、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钢丝轮、绕设于所述钢丝轮上的钢丝以及设于钢丝末端的吊环,所述钢丝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并可被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滑块之间连接有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丝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块的螺母。优选的,在上述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中,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传感器,所述滑块上配合所述传感器设有感应金属条。优选的,在上述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中,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行程开关。优选的,在上述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中,所述滑杆的上方平行设有中空的走线钢管。优选的,在上述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中,所述丝杆螺母副为滚珠丝杆螺母副。优选的,在上述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和钢丝轮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机驱动滚珠丝杆螺母副,通过与滚珠丝杆螺母副固定的滑块带动其下方的升降组件左右移动,由于采用了滚珠丝杆螺母副,摩擦阻尼小,噪声小。(2)、通过滑块两侧的传感器,可以限制滑块的最大滑动距离,避免其与两侧的结构相撞,安全,可靠,稳定。(3)、滑块的两侧还设有行程保护开关,当系统失灵时可以实现机械断电,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4)、通过设置走线钢管,方便系统走线,而且美观。(5)、结构更加简洁,轻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床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床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床底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动缸的剖视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手臂训练组件的立体放大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立体爆炸图;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脚部固定装置的立体放大图;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踝关节训练装置的立体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图1和图2所示,康复训练床包括床体11、床板12、护栏13、支架14、手臂训练组件15、控制装置16和支脚组件17。床体11为一矩形框架,定义其长边位于第一方向,短边位于第二方向。床板12支撑于床体11上,包括沿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背部床板121、臀部床板122、大腿部床板123和小腿部床板124。大腿部床板123和小腿部床板124均为分体式设置,其中,大腿部床板123包括并列设置的大腿部第一床板1231和大腿部第二床板1232,小腿部床板124包括并列设置的小腿部第一床板1241和小腿部第二床板1242,大腿部第一床板1241的两端分别与小腿部第一床板1241以及臀部床板122相铰接,大腿部第二床板1242的两端分别与小腿部第二床板1242以及臀部床板122相铰接,臀部床板122的另一端与背部床板121相铰接。易于想到的是,大腿部第一床板1231和大腿部第二床板1232靠近臀部床板122的一侧也可以直接与床体11铰接。背部床板121靠近臀部床板122的一侧也可以直接与床体11铰接。参图3所示,床体11对应于臀部床板122下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部111,安装部111上沿第二方向上开设有条形的安装孔112。臀部床板122的下方对应该安装孔112设有通孔(图未示),螺钉可以穿过安装孔112与臀部床板122上的通孔固定,从而实现臀部床板122与床体11之间的固定,另外,通过条形的安装孔112,可以对臀部床板122的左右位置进行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112还可以为沿第二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圆孔,根据臀部床板122的位置需要,以选择不同的圆孔。参图4所示,大腿部第一床板1231和大腿部第二床板1232的下方分别独立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8,每个第一驱动装置18分别用于驱动对应的大腿部第一床板1231或大腿部第二床板1232在 一定的弧度之间做往复运动。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驱动装置18包括第一手柄181、第一丝杆(图未示)、第一推杆182、第一推杆套筒183和电动缸184。第一推杆182滑动设于第一推杆套筒183内,第一推杆182套设于第一丝杆的外侦牝且第一丝杆与第一推杆182之间配合设有螺纹表面,当第一丝杆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一推杆182沿第一方向前进或后退,第一推杆182的末端与电动缸184连接,并可推动或拉动整个电动缸184前进或后退,电动缸184前后移动,进而可驱动大腿部床板123进行翻转。第一手柄181安装于第一丝杆的末端,用以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参图7所示,电动缸184包括缸体1841、电机1842、第一皮带轮1843、第二皮带轮1844、第二推杆1845以及连接在第二皮带轮1844和第二推杆1845之间的丝杆螺母副1846。电机1842安装于缸体1841的外侧,第一皮带轮1843连接于电机1842,并可在电机1842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1843和第二皮带轮1844位于缸体1841内,且第一皮带轮1843位于第二皮带轮1844的正下方,第一皮带轮184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滑杆、滑动于所述滑杆上的滑块、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钢丝轮、绕设于所述钢丝轮上的钢丝以及设于钢丝末端的吊环,所述钢丝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并可被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滑块之间连接有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丝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块的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滑杆、滑动于所述滑杆上的滑块、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钢丝轮、绕设于所述钢丝轮上的钢丝以及设于钢丝末端的吊环,所述钢丝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并可被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滑块之间连接有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丝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块的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勋,董一龙,徐金随,张永发,韩亮,赵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发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