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及处理废气用洗涤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394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及处理废气用洗涤系统。所述装置包括碱液进入管和碱液分布组件。其中,碱液进入管的一端与碱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液分布组件包括上表面正对碱液进入管下端的板状本体、多个上下贯通板状本体的碱液喷孔和多个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上且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沟槽。板状本体中心的碱液喷孔为竖向贯通,中心以外的碱液喷孔斜向贯通,且碱液喷孔越靠近板状本体边缘斜度越大。所述洗涤系统包括碱液供给装置、废气洗涤段、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和设置在洗涤段中的上述碱液喷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碱液喷淋过程中管道堵塞和碱液与废气接触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洗涤系统的废气处理能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及处理废气用洗涤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处理废气(例如,含氯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碱液喷淋装置的处理废气用洗涤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在氯化炉生产四氯化钛或镁电解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氯废气,这种含氯废气必须处理后达标排放。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循环吸收废气中的氯气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且吸收时碱液优选与废气逆流接触。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喷淋液在洗涤塔内均匀分布,常在洗涤塔顶设置多根管径较小的竖管。然而,随着循环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液中的盐浓度增加,会出现喷淋管堵塞的问题;另外,从喷淋管中喷出的洗涤液呈柱状垂直下落,因此,废气与洗涤液不能充分接触,导致洗涤装置处理废气能力偏低。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改善碱液喷淋效果并提高对含氯废气的处理能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碱液喷淋处理含氯废气过程中管道堵塞和/或碱液与废气不能充分接触等问题的碱液喷淋装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所述碱液喷淋装置包括碱液进入管和碱液分布组件,其中,碱液进入管的一端与碱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液分布组件包括板状本体和多个碱液喷孔,板状本体设置在碱液进入管的另一端下方且板状本体的上表面正对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多个碱液喷孔贯穿地设置在板状本体上,并且所述多个碱液喷孔包括第一碱液喷孔、第二碱液喷孔和第三碱液喷孔,其中,第一碱液喷孔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正下方且沿竖直方向贯穿板状本体;第二碱液喷孔未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正下方(也就是说,第二碱液喷孔没有在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竖直投影内,而是在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竖直投影之外)并沿第一斜向方向设置,第一斜向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位于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之上的部分呈第一锐角,第二碱液喷孔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三碱液喷孔未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正下方(也就是说,第二碱液喷孔没有在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竖直投影内,而是在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竖直投影之外)并沿第二斜向方向设置,第二斜向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位于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之上的部分呈第二锐角,第三碱液喷孔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且第二锐角大于第一锐角。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碱液喷淋装置还可包括一根或多根连接杆,所述一根或多根连接杆将碱液分布组件固定在碱液进入管的另一端下方。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碱液分布组件还可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上且能够容纳碱液喷孔的多个沟槽。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碱液进入管的管径可以为50?150mmo例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碱液喷淋处理含氯废气过程中管道堵塞和/或碱液与废气不能充分接触等问题的洗涤系统。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废气用洗涤系统。所述洗涤系统包括碱液供给装置、废气洗涤段、与废气洗涤段连通的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废气出口的位置高于废气入口的位置,并且所述洗涤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所述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设置在洗涤段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碱液喷淋过程中管道堵塞和碱液与废气不能充分接触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洗涤系统对废气的处理能力。【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A示出了本技术的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B示出了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碱液进入管、2-板状本体、3-碱液喷孔、4-连接杆以及5-沟槽。【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A示出了本技术的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B示出了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包括碱液进入管1、连接杆4和碱液分布组件,碱液进入管I的上端与碱液供给装置(未示出)连接。例如,碱液进入管I的管径可以为50?150mm。其中,碱液分布组件包括板状本体2和多个碱液喷孔3。板状本体2 (例如,可以为托盘)设置在碱液进入管I的下端下方且板状本体2的上表面正对碱液进入管I的下端。板状本体2上均匀分布上下贯通的多个碱液喷孔3和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板状本体2的上表面上的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多个沟槽5。沟槽5能够容纳数个碱液喷孔3,例如,沟槽5的宽度可以略大于碱液喷孔3的孔径,沟槽5的长度可接近板状本体2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例如,托盘的直径)。板状本体2中心的碱液喷孔3 (例如,可称为第一碱液喷孔)为竖向贯通,中心以外的碱液喷孔3 (例如,可以称为第二碱液喷孔和第三碱液喷孔)斜向贯通,且碱液喷孔3越靠近板状本体2边缘斜度越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碱液喷淋装置具有三根连接杆4 (也可为三根以上)。三根连接杆4将碱液分布组件的板状本体2固定在碱液进入管I的下端下方。在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废气的洗涤系统包括碱液供给装置、废气洗涤段、与废气洗涤段连通的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和如上所述结构的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废气出口的位置高于废气入口的位置,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设置在洗涤段中。在本技术中,优选地,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所选用的材料耐浓度15%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效氯浓度10%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在温度为10?100°C情况下的冲刷和腐蚀,且所选用材料的强度要足以保证碱液喷淋装置在运行过程不变形。综上所示,本技术的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及处理废气用洗涤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碱液喷淋过程中管道堵塞和碱液与废气不能充分接触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洗涤系统对废气的处理能力。尽管上面已经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喷淋装置包括碱液进入管和碱液分布组件,其中,碱液进入管的一端与碱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液分布组件包括板状本体和多个碱液喷孔,板状本体设置在碱液进入管的另一端下方且板状本体的上表面正对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多个碱液喷孔贯穿地设置在板状本体上,并且所述多个碱液喷孔包括第一碱液喷孔、第二碱液喷孔和第三碱液喷孔,其中,第一碱液喷孔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正下方且沿竖直方向贯穿板状本体;第二碱液喷孔未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正下方并沿第一斜向方向设置,第一斜向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位于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之上的部分呈第一锐角,第二碱液喷孔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三碱液喷孔未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正下方并沿第二斜向方向设置,第二斜向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位于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之上的部分呈第二锐角,第三碱液喷孔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且第二锐角大于第一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废气用碱液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喷淋装置包括碱液进入管和碱液分布组件,其中,碱液进入管的一端与碱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液分布组件包括板状本体和多个碱液喷孔,板状本体设置在碱液进入管的另一端下方且板状本体的上表面正对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多个碱液喷孔贯穿地设置在板状本体上,并且所述多个碱液喷孔包括第一碱液喷孔、第二碱液喷孔和第三碱液喷孔,其中,第一碱液喷孔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正下方且沿竖直方向贯穿板状本体;第二碱液喷孔未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正下方并沿第一斜向方向设置,第一斜向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位于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之上的部分呈第一锐角,第二碱液喷孔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的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三碱液喷孔未位于碱液进入管的所述另一端正下方并沿第二斜向方向设置,第二斜向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位于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之上的部分呈第二锐角,第三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良王睿侯世健黄文彬文兰杜鑫郑超张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