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包括避雷针、桅杆和底座,所述底座与接地线连接,所述避雷针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罩,所述桅杆上端伸入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中与避雷针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桅杆连接套和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桅杆连接套通过支架支撑于安装板上,所述桅杆连接套的通孔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段,所述桅杆下端为锥形,所述桅杆下端插入桅杆连接套中与锥形孔段配合,形成定位,并通过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的螺栓锁紧固定。本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运输、安装方便快捷,避免了天线材料的浪费,大大降低了天线成本,且能满足不同的现场环境的要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
本技术涉及电力负荷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
技术介绍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由负荷控制中心、控制终端和通信系统组成。控制终端是装在用户端,受负荷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的设备。控制终端与负荷控制中心之间是通过终端的天线通讯的。现有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天线,一般是由避雷针、桅杆和桅杆座组成。避雷针、桅杆是一个整体,是通过焊接技术焊接而成的,桅杆一般长2?3米,加上避雷针的长度,其天线的总长度在31米。桅杆座上设有接地螺栓,通过接地螺栓连接接地线接地。安装时,先将桅杆座固定于墙面或地面上,然后将桅杆螺栓固定在桅杆座上。由于现有的桅杆与桅杆座通过螺栓与桅杆座固定连接,安装不方便,且由于桅杆长度大,通过螺栓固定在桅杆座上易松动、倾斜。由于接地螺栓孔是焊接在桅杆座上的,由于桅杆与桅杆座的连接不紧密可能会形成接地电阻的增加。由于,避雷针与整个桅杆是一个整体,所以存在以下弊端:(I)整个天线太长给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费时费力。(2)当天线安装于不会被雷击的位置时,是不需要再装避雷针的,由于避雷针与整个桅杆是一个整体,无法取下避雷针,且避雷针的尺寸是固定的不能依据不同天线进行调节,所以,现有天线材料浪费大且不能满足不同的现场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该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运输、安装方便快捷,避免了天线材料的浪费,大大降低了天线成本,且能满足不同的现场环境的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包括避雷针、桅杆和底座,所述底座与接地线连接,所述避雷针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罩,所述桅杆上端伸入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中与避雷针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桅杆连接套和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桅杆连接套通过支架支撑于安装板上,所述桅杆连接套的通孔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段,所述桅杆下端为锥形,所述桅杆下端插入桅杆连接套中与锥形孔段配合,形成定位,并通过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的螺栓锁紧固定。所述避雷针下端设有位于第一防水罩中的外螺纹段,所述桅杆上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用于与避雷针下端的外螺纹段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防水罩的上端为拱形弧面,下端为圆筒形,所述桅杆上端与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防水罩为喇叭形。所述桅杆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防水罩。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对桅杆锁紧固定的螺栓为两个。两个螺栓不平行。两个螺栓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接地线。所述底座的安装板位于桅杆连接套的侧边。所述底座的安装板位于桅杆连接套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的避雷针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罩,所述桅杆上端伸入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中与避雷针螺纹固定连接,使得桅杆与避雷针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便于桅杆与避雷针的安装、拆卸。在运输以及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把天线分开成三段来运输和安装,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和物力,包装方便、快捷。且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时,不用更换整个天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装,可以节约材料费用,在天线安装于不会被雷击的位置时,就可以很方便地从桅杆上端取下避雷针,或安装时不安装避雷针,节约材料费用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防水罩用于保护桅杆与避雷针的连接处不会因为雨水等因素而锈蚀,增加了本天线的使用寿命。所述底座包括桅杆连接套和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桅杆连接套通过支架支撑于安装板上。本天线通过安装板可以很方便地固定于地上和墙上。所述桅杆连接套的通孔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段,所述桅杆下端为锥形,所述桅杆下端插入桅杆连接套中与锥形孔段配合,形成定位,并通过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的螺栓锁紧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进行定位,使得桅杆不会发生倾斜,且固定更牢固,桅杆与底座的连接更紧密,确保了天线接地电阻不增加。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对桅杆锁紧固定的螺栓为两个。两个螺栓不平行,使得桅杆一定不会发生转动,进一步地增加了天线桅杆的紧固度。所述第一防水罩的上端为拱形弧面,下端为圆筒形,所述桅杆上端与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间隙配合。这种结构的第一防水罩效果较好,可以将桅杆与避雷针的连接处全部保护在第一防水罩内,且还增加了桅杆与避雷针的连接的刚度,使桅杆与避雷针连接更牢固,不会发生折断。当所述底座的安装板位于桅杆连接套的侧边,形成用于墙面安装的底座。当所述底座的安装板位于桅杆连接套的下方,形成用于地面安装的底座。采用两种结构的底座使得本天线在墙上与地面都可以使用,只需要使用不同底座,就可以实现在地上和墙上安装的两用,在运输以及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把分开来运输和安装,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和物力,且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时,不用更换整个天线,可以节约材料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P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Q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用于墙面安装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用于地面安装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为避雷针,11为外螺纹段,2为第一防水罩,3为桅杆,31为螺纹孔,4为第二防水罩,5为桅杆连接套,51为锥形孔段,61为第一安装板,62为第二安装板,7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5,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的一种实施例,包括避雷针1、桅杆3和底座,所述底座与接地线连接,所述避雷针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罩2,所述桅杆3上端伸入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中与避雷针I螺纹固定连接,使得桅杆与避雷针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便于桅杆与避雷针的安装、拆卸。在运输以及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把天线分开成避雷针、桅杆、底座三段来运输和安装,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和物力,且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时,不用更换整个天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装,可以节约材料费用。在天线安装于不会被雷击的位置时,就可以很方便地从桅杆上端取下避雷针,或安装时不安装避雷针,节约材料费用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防水罩用于保护桅杆与避雷针的连接处不会因为雨水等因素而锈蚀,增加了本天线的使用寿命。所述避雷针I下端设有位于第一防水罩中的外螺纹段11,所述桅杆3上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31,用于与避雷针下端的外螺纹段螺纹配合。所述底座包括桅杆连接套5和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桅杆连接套通过支架支撑于安装板上。本天线通过安装板可以很方便地固定于地上和墙上。所述桅杆连接套的通孔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段51,所述桅杆下端为锥形,所述桅杆下端插入桅杆连接套中与锥形孔段配合,形成定位,并通过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的螺栓7锁紧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进行定位,使得桅杆不会发生倾斜,且固定更牢固,桅杆与底座的连接更紧密,确保了天线接地电阻不增加。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对桅杆锁紧固定的螺栓为两个。两个螺栓不平行,使得桅杆一定不会发生转动,进一步地增加了天线桅杆的紧固度。两个螺栓中的其中一个螺栓连接接地线,用于接地。所述桅杆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防水罩。所述第二防水罩焊接固定在桅杆上。即使桅杆下端不设置第二防水罩4,水也可以通过桅杆连接套的下端孔口流出,不会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包括避雷针、桅杆和底座,所述底座与接地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罩,所述桅杆上端伸入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中与避雷针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桅杆连接套和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桅杆连接套通过支架支撑于安装板上,所述桅杆连接套的通孔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段,所述桅杆下端为锥形,所述桅杆下端插入桅杆连接套中与锥形孔段配合,形成定位,并通过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的螺栓锁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包括避雷针、桅杆和底座,所述底座与接地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罩,所述桅杆上端伸入避雷针下端的第一防水罩中与避雷针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桅杆连接套和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桅杆连接套通过支架支撑于安装板上,所述桅杆连接套的通孔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段,所述桅杆下端为锥形,所述桅杆下端插入桅杆连接套中与锥形孔段配合,形成定位,并通过径向插入桅杆连接套中的螺栓锁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下端设有位于第一防水罩中的外螺纹段,所述桅杆上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用于与避雷针下端的外螺纹段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组合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罩的上端为拱形弧面,下端为圆筒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志明,朱靖,黄旭,敬勇,彭立波,周飞,章陈勇,刘克恒,马元忠,邹燕,陈渝,邓勇,秦少祥,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