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015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液瓶,其用于盛装液体物质,该储液瓶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与一瓶体,该下盖位于上盖与瓶体之间,下盖与瓶体直接设置有一相匹配的面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储液瓶适用于各种形状结构的液体装置,其易于加工生产,装配速度快,密封效果好,使用便捷,携带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液瓶
】本技术涉及一种盛装液体的瓶子,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形状结构,易于加工生产,装配速度快,密封效果好的储液瓶。【
技术介绍
】液体产品的存储与运输一直是液体产品生产商们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一些危险液态物质或易于挥发液态物质的存放与运输,密封性能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储液瓶一直是各大液态产品生产商以及液体产品使用者们的追求。用于盛装液态物体的储液瓶随处可见,如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胶水瓶,香水瓶等等。常用的储液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瓶体部分,二是瓶嘴部分,三是瓶盖部分。大多数的储液瓶的瓶体与瓶嘴之间大都采用螺纹式拧接结构,如上述的胶水瓶,香水瓶,也有瓶体与瓶嘴一体成型制成的结构,如矿泉水瓶。瓶体与瓶嘴之间采用螺纹拧接结构时,瓶体与瓶嘴的连接部位均只能采用单一的圆形结构,当生产商想要制作其他形状的储液瓶时,采用螺纹式拧接结构则会受到诸多的限制;另外,螺纹式拧接结构容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老化,从而导致液体外流,这当然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尤其是所盛装液体对人体有害或者液体产品较为贵重的情况下,再有拧接结构的液体在液体物质的工业生产装配过程中,需要人工拧接,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如果制造商采用瓶体与瓶嘴一体成型制成储液瓶的方法时,储液瓶的加工工艺上,又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尤其是在制作容量较小的储液瓶时,许多工艺便无法达到设计师的要求,或者是加工工艺非常复杂,生产成本过高。设计出新的相匹配的瓶体与瓶嘴结构一直是生产商们的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目前储液瓶存在的结构单一,工艺复杂,生产装配耗时,以及密封性差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种形状结构,生产工艺简单,装配速度快,密封性好,结构简单的储液瓶。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液瓶,其用于盛装液体物质,该储液瓶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与一瓶体,该下盖位于上盖与瓶体之间,下盖与瓶体直接设置有一相匹配的面密封结构。优选地,该面密封结构包括一中空圆柱状的阻液圈,该阻液圈设置在下盖的内部。优选地,瓶体包括一提供液体注入的瓶体嘴,阻液圈的内径等于该瓶体嘴的外径,阻液圈与瓶体嘴之间形成匹配的面密封结构。优选地,下盖包括一供液体滴出的瓶嘴,该瓶嘴为锥形,液体的流出口径由瓶体方向朝下盖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下盖与瓶体之间由内而外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在第一卡接结构中,下盖与瓶体的接触部位呈圆弧形,在第二卡接结构中,下盖与瓶体的接触部位呈方形。优选地,该第一卡接结构包括两锁固件,该两锁固件为圆形条状体,其一体成型于阻液圈末端,该锁固件内壁设有卡槽。优选地,瓶体嘴上设置有卡勾,该卡勾结构的尺寸大于或等于锁固件内壁上的卡槽的尺寸。优选地,瓶体嘴外部包括一环形阻液条,该阻液条与瓶体嘴部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一卡接结构与阻液圈相互分离一体成型于下盖内。优选地,第一卡接结构对称设置在阻液圈的外围,第一卡接结构间设置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储液瓶分三节设计,任意形状的储液瓶均可采用本技术以及本技术的变形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来实现,由于储液瓶分体制作,其不仅可以简化储液瓶的模型结构,也可以简化储液瓶制作的工艺。进一步,生产商们可以将储液瓶的瓶体上端以及下盖下端的参数进行标准化,使用标准化参数生产出来的不同形状的瓶体与不同形状的下盖之间均可卡合,增强了下盖与瓶体之间的通用性,简化了各类储液瓶的生产工艺。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首先将液体装入瓶体内,然后将下盖轻轻一压,瓶体与下盖之间的密封固定卡接,然后将上盖扣合即可,操作简单快捷,现有的储液瓶顺利装配的时间大约8秒左右,而本技术所揭示的储液瓶装配时间为2秒左右,其大大的缩短了储液瓶组装所花费的时间,节约了劳动成本。瓶体的上端与下盖的下端结构相互匹配,尤其是阻液条的设置,可以使储液瓶达到非常好的密封效果,下盖上固接件与瓶体嘴上的卡勾结构相互配合形成瓶体与下盖之间的一重卡接,巧妙地解决了瓶体与下盖卡接与密封问题。瓶体的锥台底部设置有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下盖底部结构相对应,下盖底部卡入凹槽中,瓶体与下盖之间的二重卡接完成,瓶体与下盖在一重卡接与二重卡接结构中两者的接触部分分别呈圆弧 形与方形,其使下盖与瓶体之间的卡接非常严密,在受到水平方向外力的挤压下,卡勾被固接件之锁固件与凹槽卡住,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时,卡勾被固定在阻液圈与锁固件之弧形凸起段之间,故,瓶体与盖体之间彻底被卡住,这样在携带过程中,不会轻易因为与其他物品挤压导致下盖脱落,避免了现有的储液瓶上盖容易脱落而导致液体流出的问题。瓶体与下盖之间的卡接非常稳固,需要使用强力才能打开,避免了孩童轻易将瓶体与下盖拧开或拨开,从而将液体物质倒出或误食。瓶体结构上设置了锥台结构,其增大了储液瓶的容量,以30ml的储液瓶为例,该储液瓶其比相同体积的储液瓶的容量要多出5%-30%的容量。同时本技术储液瓶采用的是方形结构,其携带方便,空间利用率高,其外侧均采用了倒圆角或倒角结构,使储液瓶的外形美观大方的同时手感舒适。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揭示的储液瓶适用于各种形状结构的液体装置,其易于加工生产,装配速度快,密封效果好,使用便捷,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储液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储液瓶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与一瓶体。图2是本技术储液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储液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瓶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所示瓶体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W处的结构放大图。图7是图1中所示的下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所示的下盖的另一视角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所示的下盖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P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1是图1中所示的下盖的变形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中所示的上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储液瓶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3,呈长方形盒体状的储液瓶10用于盛装各种液体物质,该储液瓶10包括一上盖11,一下盖15以及一瓶体17,上盖11,下盖15以及瓶体17之间结构相互匹配,下盖15位于上盖11与瓶体17之间,上盖11与下盖15之间包括一连接件13,该连接件13位于上盖11与下盖15的边沿,上盖11与下盖15通过该连接件13实现可开合式连接,上盖11可扣合于下盖15上。下盖15与瓶体17之间相互独立制造形成,在使用状态下的储液瓶10中,两者固定连接。上盖11与下盖15之间,下盖15与瓶体17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结构,使瓶体17,下盖15以及上盖11可合成一密封的容纳空间来盛装各种液体,使储液瓶10内的液体不会从下盖15或上盖11处流出。储液瓶10采用塑胶材料制成,把储液瓶10瓶体17底部至上盖11顶部的距离定义为储液瓶10的高度,储液瓶10的长度大于储液瓶10的宽度,其长度与宽度所指边不做设定,储液瓶10的长宽高比范围为(1-5):1: (0.5-10),其优选为2:1:4。储液瓶10的转角处设置有倒角,该倒角的尺寸参数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液瓶,其用于盛装液体物质,其特征在于:该储液瓶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与一瓶体,该下盖位于上盖与瓶体之间,下盖与瓶体直接设置有一相匹配的面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瓶,其用于盛装液体物质,其特征在于:该储液瓶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与一瓶体,该下盖位于上盖与瓶体之间,下盖与瓶体直接设置有一相匹配的面密封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瓶,其特征在于:该面密封结构包括一中空圆柱状的阻液圈,该阻液圈设置在下盖的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瓶,其特征在于:瓶体包括一提供液体注入的瓶体嘴,阻液圈的内径等于该瓶体嘴的外径,阻液圈与瓶体嘴之间形成匹配的面密封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瓶,其特征在于:下盖包括一供液体滴出的瓶嘴,该瓶嘴为锥形,液体的流出口径由瓶体方向朝下盖方向逐渐减小。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瓶,其特征在于:下盖与瓶体之间由内而外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利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