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固定的网格金属框架和可变塑料弹片嵌接组成。网格运行过程中,不同流量的水流流经网格孔时会使可变塑料弹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向下弯折,从而改变了网格孔孔径大小,达到调整水流流速和紊流强度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流量变化自动调节网格孔径大小均化水流流速,稳定水力搅拌强度,因此抗冲击负荷,管理运行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固定的网格金属框架和可变塑料弹片嵌接组成。网格运行过程中,不同流量的水流流经网格孔时会使可变塑料弹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向下弯折,从而改变了网格孔孔径大小,达到调整水流流速和紊流强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流量变化自动调节网格孔径大小均化水流流速,稳定水力搅拌强度,因此抗冲击负荷,管理运行方便。【专利说明】—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
技术介绍
絮凝是投加混凝剂并经充分混合后的原水,在水流作用下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形成更大絮粒的过程。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为絮凝池,习惯上也称作反应池。目前在给水处理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反应池有水力反应和机械反应两大类,水力反应主要有网格反应池、折板反应池、隔板反应池,机械反应主要有机械反应池。网格反应池从诞生至今经历多年发展,应用越来越普及,已成为供水行业水处理的主要池型。网格反应池工艺设计的依据是紊流理论。网格反应池由多格竖井组成,各格平面面积相等,每格竖井中安装若干层网格,上下交错开孔,行程串联通道。当水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通过网格时,水流收缩后再扩大,引起水流紊动,形成漩涡,促使水中颗粒相互碰撞聚结,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网格絮凝池的优点: 适用范围广、水头 损失较小、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较短、减少混凝剂用量,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闻。网格反应池的缺点: (I)难以适应小型水厂处理流量变化大的情况 城镇小水厂在应用网格反应池时,由于其处理规模较小,不能保证处理水量,其处理水量会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内发生较大变化,使得经过网格的流量会产生较大差异,导致网格的过水断面流速也会随着流量变化而产生变化。这种流速不稳定的现象使得网格反应池在不同的处理时段内的G值、GT值存在差异,不同的水力搅拌条件使其絮凝效果不能稳定在较好的范围内。(2)同一网格通道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 传统网格尺寸均匀的模式使水流受边壁效应的影响较大,通道内水流在中间区域形成主流区,流量较大流速较高,而边壁附近形成缓流区,流量较小流速较低。这种同一网格通道内的流速不均衡现象影响了絮凝效率及效果。目前国内外针对网格反应池的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过一种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的解决方案。其变孔径格网上的网格是由若干网条互相交织加工而成,交织的网条从内至外由密渐疏,所形成的网眼孔径由内到外逐渐增大,通过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来调整均化通道内流量与流速的分布。但是由于这种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的孔径依然是固定不变的,其流速均化作用只能解决网格通道内流量分布不均的问题,不能解决通过网格的处理流量不均匀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小型水厂会直接选择机械反应池以避免流量变化对絮凝效果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机械反应池的投资、运行、维修费用较高,并不能广泛地在各类小型水厂中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小型水厂的网格反应池在流量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稳定的絮凝效果的可变网格。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网格板I和反应池墙体3组成,若干个网格板I自上而下通过支撑2固定在反应池墙体3的不同位置,构成竖向的多层网格反应池;所述每块网格板I由纵横分布的金属条相连构成网格状结构,网格板I上的单个网格孔为矩形结构的网格骨架6,网格骨架6内对称镶嵌有两对可变弹片5 ;所述可变弹片5内部为弹性金属条7,外层为柔性塑料覆层8 ;网格板I安装在反应池墙体3的水流通道4中,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流量不同给可变弹片带来不同的冲击强度,使可变弹片出现不同的下弯幅度,从而通过调节网格孔孔径大小来调节水流过孔流速,大流量水流通过网格时网格面积较大,小流量水流通过网格时网格面积较小,根据r=Q/A(r为水流速度,Q为流量,A是水流断面面积),可以达到稳定网格通道内水流流速的目的,从而稳定网格反应池运行过程中的G值、GT值进而稳定水力搅拌强度,保证絮凝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网格板I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本专利技术中,可变弹片5采用柔性塑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调节网孔大小均化水流过孔流速,保证絮凝效果的稳定性;(2)实时根据水流流量的变化调节网孔大小,适应能力强;(3)自动利用不同的水力条件,无 需机械参与或人工干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网格结构俯视图。图2为单列水流通道网格布置剖面示意图。图3为网格板细部结构图示。图4为可变弹片大样图。图中标号:1为网格板,2为支撑,3为反应池墙体,4为水流通道,5为可变弹片,6为网格骨架,7为弹性金属条,8为柔性塑料覆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网格反应池的可变网格整体由网格板1、反应池墙体3组成,网格金属板框架中有众多网格孔。剖面如图2所示,众多的网格板I通过支撑2固定在反应池墙体3的不同位置,构造成竖向的多层网格反应池。网格孔如图3所示,在单个的网格孔中,可变塑料弹片5镶嵌在网格纵横分布的金属条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流量不同给可变塑料弹片带来不同的冲击强度,使可变塑料弹片出现不同的下弯幅度,从而通过调节网格孔大小来调节水流过孔流速,大流量水流通过网格时网格面积较大,小流量水流通过网格时网格面积较小,根据r=Q/A,可以达到稳定网格通道内水流流速的目的,从而稳定网格反应池运行过程中的G值、GT值进而稳定水力搅拌强度,保证絮凝效果。网格板I可以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分层安装在絮凝池水流通道4中。可变塑料弹片5对称镶嵌在网格骨架6的两侧,在单个的网格孔中有4个呈对称分布的可变弹片5。可变弹片5内部为弹性金属条7,外层为柔性塑料覆层8,当有水流通过时,弹性金属条7的变弯程度会随着水流速的大小变化,从而改变网格孔径的大小。原水经过可变网格反应池时,通过水流通道4进入单列网格,水流在通过网格板I时,会引起可变弹片5发生弯折,水流量越大,流速越大,弯折的程度就越大,网格孔的孔径扩大,从而减小流速;相反,当水流量减小,可变弹片5则恢复,网格孔的孔径变小,从增大流速。可变弹片5削弱了流量变化导致的冲击。 实施例2:某网格絮凝池后续采用斜管沉淀,设计处理规模为5000m3/d,絮凝池停留时间为15min。由于水量经常波动,在处理水量为5000m3/d时,沉淀出水浊度为3NTU ;在处理水量为7000m3/d时,沉淀出水浊度为5NTU ;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可变网格进行改造后,絮凝效果得到提升,在处理水量为5000m3/d时,沉淀出水浊度为2.5NTU ;在处理水量为7000m3/d时,沉淀出水浊度为3.5NTU ;处理效果明显得到改善。【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网格板(I)和反应池墙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网格板(I)自上而下通过支撑(2)固定在反应池墙体(3)的不同位置,构成竖向的多层网格反应池;所述每块网格板(I)由纵横分布的金属条相连构成网格状结构,网格板(I)上的单个网格孔为矩形结构的网格骨架(6),网格骨架(6)内对称镶嵌有两对可变弹片(5);所述可变弹片(5)内部为弹性金属条(7),外层为柔性塑料覆层(8);网格板(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网格板(1)和反应池墙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网格板(1)自上而下通过支撑(2)固定在反应池墙体(3)的不同位置,构成竖向的多层网格反应池;所述每块网格板(1)由纵横分布的金属条相连构成网格状结构,网格板(1)上的单个网格孔为矩形结构的网格骨架(6),网格骨架(6)内对称镶嵌有两对可变弹片(5);所述可变弹片(5)内部为弹性金属条(7),外层为柔性塑料覆层(8);网格板(1)安装在反应池墙体(3)的水流通道(4)中,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流量不同给可变弹片带来不同的冲击强度,使可变弹片出现不同的下弯幅度,从而通过调节网格孔孔径大小来调节水流过孔流速,大流量水流通过网格时网格面积较大,小流量水流通过网格时网格面积较小,根据v=Q/A,v为水流速度,Q为流量,A是水流断面面积,可以达到稳定网格通道内水流流速的目的,从而稳定网格反应池运行过程中的G值、GT值,进而稳定水力搅拌强度,保证絮凝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秋颖,庞维海,徐扬舸,王丝可,尹大强,杨殿海,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