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毛织物的防缩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1824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羊毛织物的防缩整理方法,步骤如下:a.织物准备;b.整理液配制:在轧槽内加入0.5~1.5%owf降解后的壳聚糖、3~6%owf交联剂柠檬酸和1~4%owf催化剂次亚磷酸钠;c.织物氧化预处理:15~20g/L的双氧水、2g/L的稳定剂,pH=9,70℃下处理1小时;d.浸轧:采用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5%,浸轧过程采用超声波处理,浸轧温度为45~65℃;e.烘干;f.水洗;g.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缩整理方法,浸轧过程中采用超声波处理,提高壳聚糖在羊毛纤维上的接枝率,超声波处理本身使羊毛鳞片变钝、变光,从而降低羊毛的摩擦效应,减小羊毛的毡缩性能;两者协同作用后,可以使整理后的羊毛织物具有非常优异的防缩性能和蓬松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的整理工艺,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羊毛作为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具有诸多的优点,比如保暖性良好、弹性好、质地坚牢且具有一定阻燃性及防污性,使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另外羊毛纤维是一种被人们使用最多的动物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功能,被誉为“会呼吸的动物纤维”,冬暖夏凉.四季皆可被使用。羊毛表面的鳞片结构是羊毛纤维的一个主要特点,这种结构会导致纤维的异向摩擦效应,从而使羊毛纤维具有了缩绒性。虽然其缩绒性能够使得毛纺织品具有独特风格,比如经适度缩绒整理后可达到富有弹性,丰满厚实的效果,但是缩绒性不利于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在洗涤时会使得纤维产生毡缩粘化现象。织物变厚.手感粗硬,服装的尺寸不稳定等。防缩整理的实质是改变羊毛纤维表面鳞片的形态,限制羊毛发生相互纠缠。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品与鳞片发生作用,损伤和软化鳞片;或利用树脂均匀的扩散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从而有效的限制了鳞片的作用,使羊毛纤维失去缩绒性,达到防缩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的羊毛织物的防缩整理方法存在的整理效果不够理想等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羊毛织物的防缩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 织物准备:将羊毛织物用40℃温水洗净后,烘干至恒重;b. 整理液配制:在轧槽内加入0.5~1.5% owf 降解后的壳聚糖、3~6% owf 交联剂柠檬酸和1~4% owf 催化剂次亚磷酸钠,配制成溶液;c. 织物氧化预处理:将羊毛织物用15~20g/L的双氧水、2g/L的稳定剂,在pH=9,70℃下处理1小时;d. 浸轧:将氧化处理后的羊毛织物投入到整理液中进行浸轧,所述浸轧整理工序采用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5%,所述浸轧过程采用超声波处理,所述浸轧温度为45~65℃;e. 烘干:将浸轧后的羊毛织物在70~80℃下烘3~5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毛织物的防缩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织物准备:将羊毛织物用40°C温水洗净后,烘干至恒重;b.整理液配制:在轧槽内加入0.5~1.5% owf降解后的壳聚糖、3~6% owf交联剂柠檬酸和I~4% owf催化剂次亚磷酸钠,配制成溶液;c.织物氧化预处理:将羊毛织物用15~20g/L的双氧水、2g/L的稳定剂,在pH=9,70°C下处理1小时;d.浸轧:将氧化处理后的羊毛织物投入到整理液中进行浸轧,所述浸轧整理工序采用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5%,所述浸轧过程采用超声波处理,所述浸轧温度为45~65°C ;e.烘干:将浸轧后的羊毛织物在70~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濮院毛针织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