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安全救生及环境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设施主要用于为矿井发生事故后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氧气、食物和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同时,被困人员还能通过舱内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其现有的空气调节方法主要有二氧化碳制冷和蓄冰制冷方法。其中二氧化碳制冷系统需要大量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以满足额定防护时间内人员生存温度需要,其所需二氧化碳气瓶众多,在井下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蓄冰方式需长年累月开启进行蓄冰以备紧急情况使用,其成本过高。涡流管作为一种新兴的简便制冷方法,在救生舱/避难硐室中具有较大的使用潜力。近年来,相关专利也提出了一些采用涡流管的救生舱/避难硐室空气调节系统,如专利CN203394563E提出了用于硐室的空气调节装置,专利CN 103321667 A提出的一种无源压风蓄冰系统等,这些技术虽然成功应用了涡流管技术,提高了系统安全性,但系统可行度稍欠佳:用于硐室的空气调节装置直接将涡流管两端排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舱/避难硐室用无源压风制冷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外连接的压风接头(1)、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的空气瓶接头(2)、三通换向阀(3)、除尘过滤器(4)、涡流管制冷箱(5)、热气调节阀(6)、气动风机(7)、冷气调节阀(8)、空气换热器(9)、净化室(10)和杂质过滤器(11);其中三通换向阀(3)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涡流管制冷箱(5)由若干涡流管并联而成,涡流管制冷箱(5)具有压风进气口(5‑1)、热气出口(5‑2)、冷气出口(5‑3);气动风机(7)具有驱动气体入口、驱动气体出口、空气入口、空气出口;空气换热器(9)具有冷气入口、冷气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舱/避难硐室用无源压风制冷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外连接的压风接头(I)、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的空气瓶接头(2 )、三通换向阀(3 )、除尘过滤器(4)、涡流管制冷箱(5)、热气调节阀(6)、气动风机(7)、冷气调节阀(8)、空气换热器(9)、净化室(10)和杂质过滤器(11); 其中三通换向阀(3)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涡流管制冷箱(5)由若干涡流管并联而成,涡流管制冷箱(5)具有压风进气口(5-1)、热气出口(5-2)、冷气出口(5-3);气动风机(7 )具有驱动气体入口、驱动气体出口、空气入口、空气出口;空气换热器(9 )具有冷气入口、冷气出口、空气入口与空气出口 ; 压风接头(I)与三通换向阀(3 )第一端相连,三通换向阀(3 )第二端经过除尘过滤器(4)与涡流管制冷箱(5)的压风进气口(5-1)相连,涡流管制冷箱(5)的热气出口(5-2)经过热气调节阀(6 )与气动风机(7 )驱动气体入口相连,气动风机(7 )驱动气体出口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外环境相连; 涡流管制冷箱(5)的冷气出口(5-3)经过冷气调节阀(8)与空气换热器(9)的冷气入口相连,空气换热器(9)的冷气出口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外环境相连; 杂质过滤器(11)的入口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环境相连,杂质过滤器(11)的出口与净化室(10)的入口相连,净化室(10)的出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彦龙,钱晓辉,王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