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闭合装置及灌装饮料闭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758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的口部安装的合成树脂制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盖具备顶部和从该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在顶部的内面形成有嵌入口部内的环状的内侧密封突起和与口部的外面抵接的外侧密封突起。在内侧密封突起的外面形成有与口部的内面抵接的环状的抵接凸部。外侧密封突起具有内径朝向前端减小的内面,内面的下端即最小内径部在从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口部的外面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闭合装置及灌装饮料闭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容器口部闭合的合成树脂制盖、使用该合成树脂制盖的闭合装置以及灌装饮料闭合装置,详细而言,涉及用于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的合成树脂制盖、使用该合成树脂制盖的闭合装置以及灌装饮料闭合装置。本申请基于2011年11月21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1 — 253824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的合成树脂制盖(以下,简称为盖),具有如下的盖,其具备顶部和从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在筒部的内面形成有螺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6是盖的一例,该盖31具备顶部32和从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33,在筒部33的内面形成有与容器20的口部21的阳螺纹22嵌合的螺纹部40。容器20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构成。在顶部32的内面形成有嵌入容器20的口部21并与口部21的内面21a抵接的内侧密封突起42和与从口部21的开口端面21b到外面21c的部分抵接的外侧密封突起44。内侧及外侧的密封突起42、44与容器20的口部21抵接而对容器20进行密封。特别是,夕卜侧密封突起44以比内侧密封突起42更强的按压力与容器20相接,成为密封的主体。盖31由于用于填充碳酸饮料的容器20,故而具有容器20的内压提高,顶部32向上方鼓出变形的情况。若顶部32鼓出变形,则内侧密封突起42也向上方移动,考虑这些情况,内侧密封突起42以在低位置与内面21a抵接的方式设计。图7是盖的另一例,该盖51具备由顶部52和从顶部52的周缘垂下的筒部53构成的盖主体54,在筒部33的内面形成有螺纹部60。在顶部52的内面形成有与口部21的内面21a抵接的内侧密封突起62和与从口部21的开口端面21b到外面21c的部分抵接的开口端密封突起63。开口端密封突起63在封盖时被容器20的口部21按压而向扩径方向弯曲变形至与盖主体54抵接的状态下将口部21密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 2116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 — 175948号公报盖31、51由于用于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20,故而容器20的内压增高,要求高的密封性能。但是,容器20往往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使口部21的尺寸(内径、外径等)发生变动,这会影响到盖31、51的密封性能。另外,在施加了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外侧密封突起44的密封性会降低,密封性能降低。另外,通常,为了开盖性及封盖性的优化,在盖31、51中添加有润滑材料(芥酸酰胺等),但在向容器20填充内容液前的清洗工序中,盖31、51表面的润滑材料被洗掉,不能够得到足够的润滑效果。另外,由于盖31、51表面的润滑材料的渗化量因制造后的时间及季节等易发生变动,故而不易使润滑材料正常发挥功能。因此,期望即使不添加润滑材料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开盖性及封盖性的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的盖、使用该盖的闭合装置及灌装饮料闭合装置,不会发生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来自外部的冲击造成的密封性能的降低,即使不添加润滑材料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开盖性及封盖性。本专利技术的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其安装于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的口部,其中,具备顶部和从该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在所述顶部的内面形成有嵌入所述口部内的内侧密封突起和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的外侧密封突起,在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外面形成有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内面抵接并密封所述容器的抵接凸部,所述外侧密封突起具有内径朝向前端减小的内面,所述内面的下端即最小内径部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密封突起的最小内径部处于比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抵接凸部的最大外径部高的位置。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密封突起形成为板状。优选的是,所述最小内径部和所述最大外径部的高低差为2.5mm以下。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密封突起从基端部至所述最小内径部的平均厚度为0.5?2mm ο本专利技术的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可以在接近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基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厚度比其它部分薄的薄壁部。本专利技术的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中,优选未添加润滑材料。本专利技术的闭合装置,其具备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和安装于所述容器的口部的合成树脂制盖,其中,所述合成树脂制盖具备顶部和从该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在所述顶部的内面形成有嵌入所述口部内的内侧密封突起和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的外侧密封突起,在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外面形成有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内面抵接并密封所述容器的抵接凸部,所述外侧密封突起具有内径朝向前端减小的内面,所述内面的下端即最小内径部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本专利技术的灌装饮料闭合装置,其具备填充碳酸饮料的容器和安装于所述容器的口部的合成树脂制盖,其中,所述合成树脂制盖具备顶部和从该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在所述顶部的内面形成有嵌入所述口部内的内侧密封突起和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的外侧密封突起,在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外面形成有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内面抵接并密封所述容器的抵接凸部,所述外侧密封突起具有内径朝向前端减小的内面,所述内面的下端即最小内径部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外侧密封突起具有内径朝向前端减小的内面,在其下端与口部外面抵接,因此,能够对外侧密封突起赋予随从变形性。因此,在从外部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相对于口部外面的抵接状态,能够防止密封性能降低。在碳酸饮料用盖中,考虑容器内压上升造成的鼓出变形,将内侧密封突起与容器抵接的位置设计得较低,因此,容易发生容器的口部的内方变形。对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外侧密封突起相对于口部外面的抵接位置降低,故而能够减小外侧密封突起和内侧密封突起的口部按压位置的高低差,因此,即使在环境温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容器的口部的内方变形,能够防止密封性能的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外侧密封突起在基端部的前端侧与口部相接,因此,与抵接位置为基端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将相对于口部的按压力设定得较低。因此,将外侧密封突起和内侧密封突起的按压力之比优化,防止口部的内方变形,在这一点上优选。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的外侧密封突起的构造,能够不降低密封性能而减小外侧密封突起的内方按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开盖扭矩及封盖扭矩,能够使开盖性及封盖性良好。因此,不需要润滑材料。虽然润滑材料不易使其功能(例如,开盖扭矩及封盖扭矩的抑制)适当地发挥,但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不需要润滑材料,故而可得到稳定的开盖性及封盖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不会发生开盖时碳酸饮料剧烈地起泡而从口部溢出的现象。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碳酸饮料溢出的现象的理由虽不明确,但有可能和无需润滑材料有关。【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盖的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是未安装于容器的口部的状态的盖;图1B是表示图1A的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盖的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是安装于容器的口部的状态的盖;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制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其安装于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的口部,其中,具备顶部和从该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在所述顶部的内面形成有嵌入所述口部内的内侧密封突起和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的外侧密封突起,在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外面形成有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内面抵接并密封所述容器的抵接凸部,所述外侧密封突起具有内径朝向前端减小的内面,所述内面的下端即最小内径部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21 JP 2011-2538241.一种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其安装于填充有碳酸饮料的容器的口部,其中, 具备顶部和从该顶部的周缘垂下的筒部, 在所述顶部的内面形成有嵌入所述口部内的内侧密封突起和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的外侧密封突起, 在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外面形成有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内面抵接并密封所述容器的抵接凸部, 所述外侧密封突起具有内径朝向前端减小的内面, 所述内面的下端即最小内径部在从所述口部的开口端部向容器主体侧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口部的外面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其中, 所述外侧密封突起的最小内径部处于比所述内侧密封突起的抵接凸部的最大外径部高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饮料填充容器用合成树脂制盖,其中, 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筑光夫高泽史宪山本祥司
申请(专利权)人:希赛瓶盖系统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