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粗纱运输系统,具体为一种粗纱运输装置。解决现有粗纱运输装置因结构缺陷所带来的轨道内积花严重的问题,以及滚轮轴承内容易积花和滚轮运动摩擦阻力大的问题。该粗纱运输装置包括截面为开口向下的“C”形的轨道,位于轨道内的运输滑车;运输滑车包括位于轨道内的两个滚轮,两个导轮以及一个支撑架;两个滚轮经轴承定位于一个轴的两端;支撑架由悬吊于两滚轮之间的轴上的支架和支架下部的悬杆构成;所述的轨道在其开口两侧设有导翼,支架位于两导翼之间的部分沿轨道向两个滚轮的前后延伸并形成轴端,两个导轮位于两导翼之间并设置于轴端上,悬杆伸出导翼。该装置普遍适用于各类纺纱厂,配置各种规格细纱机和粗纱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粗纱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纱设备,特别涉及粗纱运输系统,具体为一种粗纱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粗纱运输装置,简称粗细联,环绕在粗纱机和细纱机上方并连通,在粗纱机和细纱机之间形成一个粗纱运输通道。现有粗纱运输装置包括固定在粗纱运输通道和粗纱机周围的立柱群,水平吊挂在立柱上并封闭成粗纱运输环形通道的轨道1,若干位于轨道上(内)的运输滑车,用于连接相邻运输滑车的连杆,固定于连杆上的粗纱吊锭以及运输滑车驱动机构,所有运输滑车和相邻运输滑车之间的连杆形成环绕轨道的闭环;所述轨道I的截面形状为开口向下的“C”形;运输滑车包括位于截面为开口向下的“C”形的轨道I内的两个滚轮2和两个导轮3以及一个支撑架;两个滚轮2经轴承定位于一个轴4的两端;支撑架由悬吊于两滚轮之间的轴4上的支架5和支架下部的悬杆6构成,支架5的一部分及悬杆6经轨道I的开口伸出轨道外,悬杆6用于与连杆连接,支架5位于轨道内的部分沿轨道向两个滚轮2的前后延伸并形成轴端,所述的两个导轮3位于轴端上;所述的运输滑车驱动机构由多组电机和摩擦轮组成,固定在轨道上,摩擦轮带动连杆,连杆带动运输滑车沿轨道运动,从而带动由连杆和运输滑车连成的闭环沿轨道循环移动而完成粗纱的运输(粗纱设置于粗纱吊锭上)。现有的粗纱运输装置存在如下缺陷:1、轨道的开口基本上处于敞开状态,大量棉花絮经轨道开口进入轨道内而形成严重积花,影响粗纱运输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2、滚轮的轴承处于开放状态,棉花絮容易进入轴承内而影响运行。3、滚轮与轨道呈面接触,运动摩擦阻力大,容易造成运动、转向不畅及卡死,所需驱动动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粗纱运输装置因结构缺陷所带来的轨道内积花严重的问题,以及滚轮轴承内容易积花和滚轮运动摩擦阻力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粗纱运输装置。该粗纱运输装置通过改变轨道截面的形状及导轮的位置,克服了轨道内积花问题;进一步通过改变滚轮形状和结构克服滚轮轴承内容易积花和滚轮运动摩擦阻力大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粗纱运输装置,包括截面为开口向下的“C”形的轨道,位于轨道内的运输滑车;运输滑车包括位于轨道内的两个滚轮,两个导轮以及一个支撑架;两个滚轮经轴承定位于一个轴的两端;支撑架由悬吊于两滚轮之间的轴上的支架和支架下部的悬杆构成;所述的轨道在其开口两侧设有导翼(导翼与轨道同长),支架位于两导翼之间的部分沿轨道向两个滚轮的前后延伸并形成轴端,两个导轮位于两导翼之间并设置于轴端上,悬杆伸出导翼。本技术改变了轨道的截面形状(即在开口向下的“C”形截面基础上,在开口开侧增加了两条直线)和导轮的位置(由原来位于“C”形截面部分内移至两导翼之间),由于导轮与导翼之间的配合间隙非常小,所以轨道内腔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轨道内不易积花。进一步的,所述的滚轮的外侧端面(即其轴的非进入端)为封闭状,这样滚轮轴承在滚轮内处于半封闭状态,极大地减少了滚轮轴承内的积花。更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滚动面为弧面,运动摩擦减小,便于转向;所述滚轮的封闭状的外侧端面为球面(鼓形轮辐),与轨道侧壁的摩擦碰撞由面接触优化为点接触,使滑车在轨道中运行更顺畅。本技术所述的粗纱运输装置,通过改变轨道截面的形状及导轮的位置,克服了轨道内积花问题;通过改变滚轮形状和结构克服滚轮轴承内容易积花和滚轮运动摩擦阻力大的问题。轨道结构合理、轨道安装对接良好、滑车轮磨损少、不易卡死、故障率低。该装置成本低,易推广,操作方便,故障少,普遍适用于各类纺纱厂,配置各种规格细纱机和粗纱机,可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粗纱运输装置的轨道及其内的运输滑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粗纱运输装置的轨道及其内的运输滑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粗纱运输装置的滚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轨道,2 —滚轮,3 —导轮,4 一轴,5 —支架,6 —悬杆,7 —导翼,8 —卡钩,9 —内凹。【具体实施方式】粗纱运输装置,包括截面为开口向下的“C”形的轨道1,位于轨道内的运输滑车;运输滑车包括位于轨道I内的两个滚轮2,两个导轮3以及一个支撑架;两个滚轮2经轴承定位于一个轴4的两端;支撑架由悬吊于两滚轮之间的轴4上的支架5和支架下部的悬杆6构成;所述的轨道I在其开口两侧设有导翼7(导翼与轨道同长),支架5位于两导翼之间的部分沿轨道向两个滚轮2的前后延伸并形成轴端,两个导轮3位于两导翼7之间并设置于轴端上,悬杆6伸出导翼。所述的滚轮2的外侧端面(即其轴4的非进入端)为封闭状,这样滚轮轴承在滚轮内处于半封闭状态,极大地减少了滚轮轴承内的积花。所述滚轮2的滚动面为弧面,运动摩擦减小,便于转向;所述滚轮2的封闭状的外侧端面为球面(鼓形轮辐),与轨道侧壁的摩擦碰撞由面接触优化为点接触,使滑车在轨道中运行更顺畅。具体实施时,所述导翼7的外侧面设有卡钩8,这样在轨道的衔接处可以方便地在轨道上套固卡箍,使轨道对接更加整齐。轨道顶部还设有内凹9,以更充分地实现滚轮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粗纱运输装置,包括截面为开口向下的“C”形的轨道(1),位于轨道内的运输滑车;运输滑车包括位于轨道(1)内的两个滚轮(2),两个导轮(3)以及一个支撑架;两个滚轮(2)经轴承定位于一个轴(4)的两端;支撑架由悬吊于两滚轮之间的轴(4)上的支架(5)和支架下部的悬杆(6)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1)在其开口两侧设有导翼(7),支架(5)位于两导翼之间的部分沿轨道向两个滚轮(2)的前后延伸并形成轴端,两个导轮(3)位于两导翼(7)之间并设置于轴端上,悬杆(6)伸出导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纱运输装置,包括截面为开口向下的“C”形的轨道(1),位于轨道内的运输滑车;运输滑车包括位于轨道(I)内的两个滚轮(2),两个导轮(3)以及一个支撑架;两个滚轮(2)经轴承定位于一个轴(4)的两端;支撑架由悬吊于两滚轮之间的轴(4)上的支架(5)和支架下部的悬杆(6)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I)在其开口两侧设有导翼(7),支架(5)位于两导翼之间的部分沿轨道向两个滚轮(2)的前后延伸并形成轴端,两个导轮(3)位于两导翼(7)之间并设置于轴端上,悬杆(6)伸出导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2)的外侧端面为封闭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粗纱运输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