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培养基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634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42
一种用于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培养基,包括A、B、C三种培养基:培养基A:花多多11号,1.5~2.8g/L;胰蛋白胨,1.5~2.5g/L;活性炭,1.0~3.0g/L;谷胱甘肽20~30mg/L;蔗糖,20~30g/L;琼脂粉,8.0~9.0g/L;最终pH调节为5.2~5.5;培养基B和培养基C。使用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系列培养基包括A、B、C三种培养基在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应用。使用该系列培养基及方法简便、适用。而应用方便的培育适用现有蝴蝶兰属内绝大多数园艺种的自交或品种间杂交种的无菌播种,不仅能获得大量的蝴蝶兰不同品种的优质实生苗,而且因不添加任何激素而减少了实生苗的变异率,加快了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培育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培养基,包括A、B、C三种培养基:培养基A:花多多11号,1.5~2.8g/L;胰蛋白胨,1.5~2.5g/L;活性炭,1.0~3.0g/L;谷胱甘肽20~30mg/L;蔗糖,20~30g/L;琼脂粉,8.0~9.0g/L;最终pH调节为5.2~5.5;培养基B和培养基C。使用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系列培养基包括A、B、C三种培养基在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应用。使用该系列培养基及方法简便、适用。而应用方便的培育适用现有蝴蝶兰属内绝大多数园艺种的自交或品种间杂交种的无菌播种,不仅能获得大量的蝴蝶兰不同品种的优质实生苗,而且因不添加任何激素而减少了实生苗的变异率,加快了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培育速度。【专利说明】用于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培养基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林业花卉培养,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培养基及应用。
技术介绍
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其花形状奇异清秀,花大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蝴蝶兰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蝴蝶兰为典型的单茎性热带附生兰,植物很少发生侧枝,分株繁殖系数极低。蝴蝶兰需经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但其种子发育不全,没有胚乳,只有一层极薄的种皮,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需经组织培养无菌播种才能获得植株。在蝴蝶兰开花时进行自交或杂交授粉,授粉成功的花朵3— 4个月后果荚方便可进行试管无菌播种。由于果荚内种子数量较多,I个果荚便可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植株。采用无菌播种途径快繁蝴蝶兰,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植株,且成本较低,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蝴蝶兰种苗的繁殖主要通过组培苗培养的方法繁殖。Kundson(1922)经过系列研究,成功地在含糖培养基上用种子培育出兰花幼苗,建立了一套兰花种子无菌萌发实验方法和萌发所需的恰当培养基配方,无菌萌发获得的兰花幼苗可以正常生长开花,此方法为以后的杂交育种和兰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GaVin0R0ter(1949)首先对兰花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成功,他将蝴蝶兰茎节接种于KundsonC培养基上获得再生苗;Morel (1960)开创了兰花茎尖组织培养工业化生产技术,并被兰花生产者应用到新品种的快速繁殖中来,兰花工业从此兴起。Potor (1949)采用蝴蝶兰花梗上的休眠芽作为外植体,进行无菌培养成为完整的植株,引 起人们关注,曾一度成为蝴蝶兰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Intuwong等(1974)采用蝴蝶兰茎尖作为外植体,诱导PLB(原球茎)分化成植株,为实现蝴蝶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此后,国外兰花组织培养文献大量增加,东洋兰花的组织培养方面,在日本和韩国有大量的应用研究,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我国,兰花的组织培养起步较晚,吴应祥(1960)研究了兰花种子无菌萌发;1980年以后,国兰与洋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文献量激增;云南植物研究所(1982)对蕙兰属10个种的种子进行了无菌播种技术的研究;四川省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1987)报道了中囯兰45个品种的组织培养繁殖研究,成功诱导了 20个品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韩国特别是台湾地区的蝴蝶兰花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发展蝴蝶兰花产业,带来了大量兰花新品种和培育新技术,催生了我国“兰花工业”,目前,蝴蝶兰、文心兰、卡特兰、石斛兰、大花蕙兰等洋兰和春兰、春剑、建兰、墨兰、寒兰等国兰巳大部分品种实现了组织培养规模化生产,其中仅蝴蝶兰组培试管苗全国年产量超过4000万株。目前国内外栽培的蝴蝶兰品种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杂交育种得到的。在蝴蝶兰杂交育种中,也常遇到雌、雄孢子不亲和性,杂种胚发育不良,没有胚乳,只有一层极薄的种皮,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需经组织培养无菌播种才能获得大量兰花苗。通过无菌播种与组织培养,获得大量优良植株,可以保持优良品质特征,是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和新品种选育的关键,杂种胚培养已成为蝴蝶兰杂交育种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也成为兰花育苗的一项标准程序;通过无菌播种与组织培养,缩短了杂交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加快了蝴蝶兰规模化生产的进程。自从Kundson(1922)成功地在含糖培养基上用种子培育出兰花幼苗以来,我国吴应祥(I960)也研究了兰花种子无菌萌发,但这些均是地生兰的研究;对气生热带兰的研究一直不太多。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蝴蝶兰无菌的播种和组织培养开始起步,近年囯内有许多学者(魏翠华,等,2000年)、(杨美纯,等,2002年)、(王慧瑜,等,2003年)、(徐晓薇,等,2004年)、(姚丽娟,等,2004年)、(梁宏伟,等,2004年)、(章玉平,等,2004年)、(俞继英,等,2004年)、(陈超等,2006年)、(曹君迈,等,2006年)、(杨杞,等,2006年)、(范成五等,2006年)、(余慧琳,等,2009年)、(丘亮伟,等,2009年)、(蒲海萍,等,2011年)先后报道了蝴蝶兰无菌播种的结果,并且有的已应用于蝴蝶兰杂交育种和实生种苗的繁育生产。所见以上报道所釆用的培养基具有以下特点:(I)源于种子的再生体系,大多数釆用愈伤组织再生途径和晶胚再生途径及原球茎再生途径等,但所用培养基成分较多,原料保存和配制很不便。例如,Chen Y C,等(2000年)采用蝴蝶兰‘Nebula’白花授粉120天的种子作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培养基为1/4MS+蛋白胨 1.0g/L+AC2.0g/L+香蕉泥 50g/LL+肌醇 100mg/L+鹿糖 20mg/L+Gelrite (凝固剂)3.0g/L,并逐渐形成原球茎;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1/2MS+肌醇100mg/L+烟酸0.5mg/L+VB60.5mg/L+VB10.lmg/L+ 甘氨酸 2.0mg/L+ 蛋白胨 1.0g/L+NaH2P04170.0mg/L+蔗糖 20g/L+Gelrite2.2mg/L+TDZl.0mg/L。Chen J T,等(2004 年)采用蝴蝶兰 Phal.amabilis白花授粉后3个月的种子作为外植体培养基为1/2改良MS+肌醇100mg/L+烟酸 0.5mg/L+VB60. 5mg/L+VB10.lmg/L+ 甘氨酸 2.0mg/L+ 蛋白胨 1.0g/L+NaH2P04170.0mg/L+鹿糖20g/L+Celrite(凝固剂)2.2g/L+TDZ3.0mg/L,可诱导出大量的晶胚,再转入不含激素的上述培养基中,培养4~6周,可形成带有5~6片叶,3~4条根的小苗。王云惠等(2007年)采用白花授粉后120天的蝴蝶兰种子作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S十ΒΑ0.5mg/L+NAA1.0mg/L+ACl.0g/L+ 蔗糖 20L+ 琼脂 5.8g/L,可获得大量的 PLB。(2)培养基大多添加了植物激素,不仅延长繁殖周期,也增加了体细胞变异的可能性。例如,杨美纯,等(2002年)认为MS+BA3mg/L+NAA0.05mg/L有利于蝴蝶兰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代容春等(2003年)以蝴蝶兰无菌幼苗(株高约1.5 (3m)为外植体,其分株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l/2MS+6-BA3.0mg/L+NAA0.2mg/L+CM20g/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用于培育优质蝴蝶兰实生苗的无激素系列培养基,包括A、B、C三种培养基:各包含下列组分:培养基A:花多多11号,1.5~2.8g/L;胰蛋白胨,1.5~2.5g/L;活性炭,1.0~3.0g/L;谷胱甘肽20~30mg/L;蔗糖,20~30g/L;琼脂粉,8.0~9.0g/L;最终pH调节为5.2~5.5;培养基B:花多多11号,1.5~2.8g/L;胰蛋白胨,1.5~2.5g/L;活性炭,1.0~3.0g/L;苹果酸30~50mg/L;腺嘌呤5.0~10mg/L;香蕉泥30~60g/L;蔗糖,10~15g/L;琼脂粉,8.0~9.0g/L;最终pH调节为5.0~5.5;培养基C:花多多11号,1.5~2.8g/L;胰蛋白胨,2.5~3.5g/L;活性炭,1.0~3.0g/L;苹果酸30~50mg/L;香蕉泥50~80g/L;蔗糖,10~15g/L;琼脂粉,8.0~9.0g/L;最终pH调节为5.0~5.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强夏时云李雁鹏刘月兵吴金凤孙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城天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