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 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属于植物培养方法技术领域。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蕨类植物无菌苗诱导产生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60Co r射线为辐射源。辐射处理的绿色球状体转到附加吲哚丁酸IBA0.2mg/L的成苗培养基上萌发,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60Co r射线剂量率为1Gy/min,辐照剂量为80Gy,扇蕨的绿色球状体成苗率为38%,凤尾蕨的绿色球状体成苗率为26%。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的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 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为在器官水平上开展蕨类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提供新技术,适用于蕨类植物新品种选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 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
本专利技术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tlCo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涉及一种适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和6tlCor射线辐射诱变技术,属于植物培养方法
。
技术介绍
蕨类植物也称羊齿植物,起源于古生代志留纪和泥盆纪的裸蕨。蕨类植物的分类地位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目前全世界约有120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600多种(秦仁昌,1959,中国植物志(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孢子繁殖)、无性繁殖(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育种方法为引种驯化(韩敬,赵莉.蕨类植物繁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 (7):1261~1263)。辐射诱变已成为观赏植物品种培育和改良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据Ahloowalia等报道,全世界在营养繁殖植物中已培育出465个突变品种,其中大部分是观赏植物。通过辐射育种,我国近年来从菊花、月季、美人蕉、小苍兰、水仙、梅花、香石竹、豆瓣绿、花叶芋、百合、蝴蝶兰、唐菖蒲等中获得一些优良的突变品种(马爽,李文建,周利斌,等.观赏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核农学报,2007,21 (4):378~382)。观赏植物辐照处理材料, 包括球茎、鳞茎、插条、种子、丛芽、原球茎、植株、盆栽苗等,经组织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胚状体、组培苗也可用于辐射处理(王丹,任少雄,苏军,等.核技术在观赏植物诱变育种上的应用[J].核农学报,2004,18(6):443~447)。在蕨类植物上利用外植体诱导出绿色球状体(greenglobularbodies,简称GGB),类似于兰花的原球茎,绿色球状体经过培养获得完整的幼小植物个体(陆树刚,张光飞,苏文华,等.蕨类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3~37)。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尚未见用于辐射诱变的相关报道。有关原球茎6tlCo Y射线半致死量的报道,蝴蝶兰原球茎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50Gy剂量(孙振雷主编.观赏植物育种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2:118~127)和50~68Gy(张相锋,任艳丽,尚天翠,等.6tlCo Y射线辐照对蝴蝶兰原球茎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3):177 ~180)。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以蕨类植物离体培养诱导产生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以6tlCor射线为辐射源,研究不同剂量的6tlCor射线对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应用组织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突变体,建立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tlCor射线辐射诱变育种技术。技术方案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Co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包括:I)材料以蕨类植物无菌苗诱导产生的绿色球状体为辐射处理材料,6tlCor射线为辐射源;2)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由MS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与B5维生素组成,添加蔗糖30g/L ;绿色球状体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附加6-苄基氨基嘌呤0.5mg/L和吲哚丁酸IBA0.lmg/L;绿色球状体成苗培养基:附加吲哚丁酸IBA0.2mg/L,活性炭质量比0.1% ;上述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前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整pH值至5.8 ;3)方法将I)蕨类植物无菌苗接种到2)诱导培养基上,在无菌苗基部诱导产生绿色球状体;绿色球状体在2)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后进行辐射处理,6tlCor射线的辐照剂量是80Gy或100~120Gy ;经过辐射诱变处理的绿色球状体转移到2)成苗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30d左右萌发产生绿芽;绿芽转移到2)新鲜的成苗培养基上,30d左右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离体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为26±2°C,光照强度为15001x,光照时间为12h/d。绿色球状体增殖和成苗培养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所述蕨类植物为扇蕨或凤尾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应用组织培养和6tlCor射线辐射相结合的方法,以蕨类植物无菌苗诱导产生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进行6tlCor射线辐照处理,经过辐射诱变处理的绿色球状体在成苗培养基上,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从而获得突变体材料。以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为材料,6ciCor射线的剂量率为IGy/min,辐照剂量为80Gy,扇蕨绿色球状体的成苗率为38%,凤尾蕨绿色球状体的成苗率为26%。绿色球状体在6ciCor射线辐照剂量100~120Gy处理下,也获得了少量植株。本专利技术建立的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ciCo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为在器官水平上开展蕨类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提供新技术,适用于蕨类植物新品种选育。【附图说明】图1SOGy剂量辐射处理的扇蕨绿色球状体萌发绿芽。图280Gy剂量辐射处理的凤尾蕨绿色球状体萌发绿芽。图380Gy剂量辐射处理的扇蕨绿色球状体成苗。图480Gy剂量辐射处理的凤尾蕨绿色球状体成苗。【具体实施方式】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蕨类植物扇蕨和凤尾蕨无菌苗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无菌苗诱导产生的绿色球状体(greenglobularbodies,简称GGB)为材料,6ciCor射线为福射源。1.2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由MS大量兀素、MS微量兀素(MurashigeT, SkoogF.Arevised mediumfromrapidgrowthandbioassayswithtobaccotissuecultures[J].Physiolplant, 1962, 15:473 ~497)和 B5 维生素(GamborgOL, MillerRA, OjimaK.Nutrientrequirementsofsuspensionculturesofsoybeanrootcells[J].Exp.CellRes., 1968.50:151 ~158)组成,为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用的培养基,蔗糖30g/L,琼脂条(乘风牌,福建泉州市泉港化工厂)8g/L;绿色球状体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附加激素:6_苄基氨基嘌呤(简称BAP,上海雪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mg/L,吲哚丁酸(简称IBA,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lmg/L ;绿色球状体成苗培养基附加激素:吲哚丁酸(简称IBA,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2mg/L,活性炭质量比0.1% (南京助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前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整pH值至5.8。1.3 方法将I)扇蕨和凤尾蕨无菌苗接种到2)诱导培养基上,在无菌苗基部诱导产生绿色球状体;绿色球状体在2)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后进行辐射处理;经过辐射诱变处理的绿色球状体转移到2)成苗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30d左右萌发产生绿芽;绿芽转移到2)新鲜的成苗培养基上,30d左右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离体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为26±2°C,光照强度为15001x,光照时间为12h/d。绿色球状体增殖和成苗培养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用6tlCor射线对绿色球状体进行辐射处理。剂量率为IGy/min,辐射剂量分别设置0、50、60、70、80、90、100和120Gy八个处理。2.结果2.160Cor射线对绿色球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 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其特征在于:1) 材料以蕨类植物无菌苗诱导产生的绿色球状体为辐射处理材料,60Co r射线为辐射源;2) 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由MS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与B5维生素组成,添加蔗糖30 g/L,琼脂条 8 g/L;绿色球状体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附加6‑苄基氨基嘌呤0.5 mg/L和吲哚丁酸IBA 0.1 mg/L;绿色球状体成苗培养基:附加吲哚丁酸IBA 0.2 mg/L,活性炭质量比 0.1%;上述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前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整pH值至5.8;3) 方法将1)扇蕨和凤尾蕨无菌苗接种到2)诱导培养基上,在无菌苗基部诱导产生绿色球状体;绿色球状体在2)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后进行辐射处理, 60Co r射线的辐照剂量是80 Gy或100 ~ 120 Gy;经过辐射诱变处理的绿色球状体转移到2)成苗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30 d左右萌发产生绿芽;绿芽转移到2)新鲜的成苗培养基上,30 d左右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离体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为26±20C,光照强度为1500 lx,光照时间为12 h/d;绿色球状体增殖和成苗培养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tlCor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其特征在于: O材料 以蕨类植物无菌苗诱导产生的绿色球状体为辐射处理材料,6°Co r射线为辐射源; 2)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由MS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与B5维生素组成,添加蔗糖30 g/L,琼脂条8g/L ; 绿色球状体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附加6-苄基氨基嘌呤0.5 mg/L和吲哚丁酸IBA 0.1mg/L ; 绿色球状体成苗培养基:附加吲哚丁酸IBA 0.2 mg/L,活性炭质量比0.1% ; 上述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前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整PH值至5.8 ; 3)方法 将I)扇蕨和凤尾蕨无菌苗接种到2)诱导培养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青,佘建明,邓衍明,贾新平,梁丽建,孙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