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550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包括漂浮沉淀分离池、折流混合发酵池、高效生化处理池三室。漂浮沉淀分离池中部通过导流管与折流混合发酵池相通,折流混合发酵池上部通过三通导流管进入高效生化处理池底部,高效生化处理池上部通过导流管进入深度处理设施或外环境。折流混合发酵池内设置折流板,高效生化处理池内悬挂宜于生物挂膜的立体弹性填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传统三格式化粪池的工艺,延长了污水停留时间,提高了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程度,利用地热改善了污水冬季的处理效果,具有成本造价低、运行成本低、高效、易推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工程领域可生化处理污水的生物厌氧发酵处理系统,具体涉及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出现一大批类似于城市社区的村庄和小城镇,迫切需要新建环保设施处理相对集中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厌氧技术由于在节能、物质和能源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建造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的化粪池、沼气池等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技术是适用于农村(社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代表。近年来,随着农村环保工作的深入,三格式化粪池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利用厌氧发酵微生物降低废水中的SS、有机物和营养盐浓度。为了提高单位容积的去除效率,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提高污水与池内活性污泥的混合程度、提高冬季池内的水温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技术。传统三格式化粪池由于未充分利用容积,有死角,污水与活性污泥难以有效混合,对污水处理的处理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低温,冬季对污水处理效果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三格式化粪池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方便,维护费用及运行管理费用低,能减少占地面积,处理效率高的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相互分隔、依次串联设置的封闭的漂浮沉淀分离池、折流混合发酵池和高效生化处理池三室,所述漂浮沉淀分离池上连接有进水管路,漂浮沉淀分离池与折流混合发酵池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折流混合发酵池通过三通导流管与高效生化处理池相连通;所述高效生化处理池中设有立体弹性填料,上部通过出水管路将处理后的清洁水排入深度处理设施或外环境;三通导流管进水口的一端连接折流混合发酵池,出水口一端贯穿所述立体弹性填料延伸至高效生化处理池底部,通气口位于高效生化处理池水面上部。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沉淀分离池侧壁导流管沿其侧壁倾斜设置,导流管与侧壁设置的角度为20-30°,导流管进水口设置在漂浮沉淀分离池中部水深处;导流管或为在漂浮沉淀分离池侧壁上打通的水平导流孔,导流孔高度为漂浮沉淀分离池中部水深处。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混合发酵池内设置有折流板,折流板将折流混合发酵池分隔成串联的大小显著不同的降流区和升流区2个区,降流区大小为折流混合发酵池的1/4-1/3。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为自折流混合发酵池水面以上60-80cm处至底部垂直设置的墙体,在折流板的底部设有3个等间距设置的宽0.2m、高出池底0.3m的矩形导流通道。进一步地,折流混合发酵池池底设有3条深、宽均为0.2m的导流沟,导流沟两侧池底以20%的坡度向导流沟倾斜;所述折流板底部的3个矩形导流通道与池底的3条导流沟对应,成为一体,形成宽0.2m、高0.5m的导流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混合发酵池与高效生化处理池连通的三通导流管进水口设在其液面下20cm-40cm处;所述三通导流管出水口距高效生化处理池池底40cm-60cm。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生化处理池内设置的立体弹性填料距池底50cm,距液面30cmo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生化处理池池底为锥形,锥形池底坡度为20%,锥形池底正对三通导流管出水口为一深0.2m、直径为0.8m的圆坑。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混合发酵池、高效生化处理池两池深度为5m_8m,漂浮沉淀分离池可稍浅,也可与折流混合发酵池、高效生化处理池两池深度相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处理装置设置折流板、三通导流管,通过改变水流路径延长了污水在处理装置内的停留反应时间。2、本处理装置通 过设置折流板、三通导流管,以及在池底设沟渠、圆深坑、20%坡度汇集活性污泥,在不增加动力能源的情况下,提高了污水与装置内活性污泥的混合程度,使污水与微生物污泥迅速充分接触,污水处理效率可提高30-50%。因此在相同处理效果情况下,可有效减小处理装置的体积,减少占地面积和基建投资。3、本处理装置折流混合发酵池、高效生化处理池两池进水采用液面下进水,可有效防止表层漂浮物流入。4、本处理装置深度5米-8米,冬季底层核心生化反应区四周及底部土层温度约18摄氏度,传统化粪池深度均小于4米,核心生化反应区温度约8摄氏度。本专利技术装置利用地热可提高寒冷地区冬季污水的反应温度约5摄氏度,可提高反应效率50%,在不增加运行费用的情况下,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污水冬季处理效果差的问题。5、高效生化处理池内悬挂宜于生物挂膜的立体弹性填料可进一步改善生化处理效果,立体弹性填料距液面约30cm可防止脱落生物膜排出,影响水质,距池底约50cm可为深度处理预留空间。6、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装置内无复杂设备,维修和管理费用低。污水、污泥无动力混合,节能效果明显,几乎无运行费用。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折流混合发酵池池底及池内折流板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高效生化处理池底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_漂浮沉淀分离池;2_折流混合发酵池;3_高效生化处理池;4_导流管;5-折流板;6_三通导流管;7_立体弹性填料;8_进水管路;9-出水管路;10_检修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相互分隔、依次串联设置的密闭的漂浮沉淀分离池1、折流混合发酵池2和高效生化处理池3三室。其中,漂浮沉淀分离池I上部连接有进水管路8,与折流混合发酵池2相分隔的漂浮沉淀分离池I侧壁中部设有导流管4与折流混合发酵池2相连通,与高效生化处理池3相分隔的折流混合发酵池2侧壁上部设有三通导流管6与高效生化处理池3相连通;所述高效生化处理池3中设有宜于生物挂膜的立体弹性填料7,(立体弹性填料可以购自宜兴市仁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上部通过出水管路9将处理后的清洁水排入深度处理设施或外环境;三通导流管6的进水口连接折流混合发酵池2,出水口贯穿所述立体弹性填料?延伸至高效生化 处理池3底部,通气口位于高效生化处理池水面上部。在三个池中分别设有检修口 10。在该装置中,在折流混合发酵池2内设置有折流板5,折流板5设在与漂浮沉淀分离池I侧壁距离为1/4-1/3池边长的折流混合发酵池2中,将折流混合发酵池2分隔成大小显著不同的降流区和升流区2个区,较小的降流区利于水流冲涮池底。折流混合发酵池2内与高效生化处理池3连通的三通导流管6进水口设在折流混合发酵池液面下20cm-40cm处;所述三通导流管6出水口距高效生化处理池3池底40cm-60cm。漂浮沉淀分离池I侧壁导流管4沿其侧壁倾斜设置,与侧壁的角度约为20-30°,导流管进水口设置在漂浮沉淀分离池I中部水深处,也可简化为在漂浮沉淀分离池I侧壁上打通的水平导流孔,导流孔高度为漂浮沉淀分离池I中部水深处。其中,折流板5为一沿折流混合发酵池2水面以上60-80cm处至底部垂直设置的墙体,如图3所不,在折流板5的底部设有3个等间距设置的宽0.2m、闻出池底0.3m的矩形导流通道。折流混合发酵池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相互分隔、依次串联设置的封闭的漂浮沉淀分离池、折流混合发酵池和高效生化处理池三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沉淀分离池上连接有进水管路,漂浮沉淀分离池与折流混合发酵池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折流混合发酵池通过三通导流管与高效生化处理池相连通;所述高效生化处理池中设有立体弹性填料,上部通过出水管路将处理后的清洁水排入深度处理设施或外环境;三通导流管进水口的一端连接折流混合发酵池,出水口一端贯穿所述立体弹性填料延伸至高效生化处理池底部,通气口位于高效生化处理池水面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相互分隔、依次串联设置的封闭的漂浮沉淀分离池、折流混合发酵池和高效生化处理池三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沉淀分离池上连接有进水管路,漂浮沉淀分离池与折流混合发酵池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折流混合发酵池通过三通导流管与高效生化处理池相连通;所述高效生化处理池中设有立体弹性填料,上部通过出水管路将处理后的清洁水排入深度处理设施或外环境;三通导流管进水口的一端连接折流混合发酵池,出水口一端贯穿所述立体弹性填料延伸至高效生化处理池底部,通气口位于高效生化处理池水面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沉淀分离池侧壁导流管沿其侧壁倾斜设置,导流管与侧壁设置的角度为20-30°,导流管进水口设置在漂浮沉淀分离池中部水深处;导流管或为在漂浮沉淀分离池侧壁上打通的水平导流孔,导流孔高度为漂浮沉淀分离池中部水深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混合发酵池内设置有折流板,将折流混合发酵池分隔成串联的大小显著不同的降流区和升流区2个区,降流区大小为折流混合发酵池的1/4-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为自折流混合发酵池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杰张振文孙长顺张蓓薛旭东杨晨曦林启才王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