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133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一显示介质、一内围绕体、一外围绕体与一框胶。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介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内围绕体介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显示介质。外围绕体介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内围绕体,其中内围绕体、外围绕体、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框胶位于容置空间中,且接触内围绕体、外围绕体、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关于一种对框胶限位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由于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 LCD)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目前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一般而言,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 LCD)由上基板、液晶层以及下基板所构成,其中上基板藉由周边框胶的黏着性而与下基板贴合,且液晶层藉由框胶而容置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因此,框胶可将制程中所注入的液晶稳定地容置在上基板以及下基板之间。 然而,因为上基板与下基板相互压合后,导致压合后框胶的宽度过度增大时,框胶一方面可能朝内渗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以致显示面板组立时,框胶接触液晶层的液晶,而造成显示区的污染而产生露光现象;反之,框胶另一方面可能朝外渗透到下基板的外引脚接合区(Bonding Area),以致显示面板组立时,框胶覆盖至外引脚接合区上的晶片,而导致压合不良而产生晶片失效。 如此,如何研发出一种显示面板,可有效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态样是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以对涂布压合后的框胶加以限位,降低框胶过于接近或远离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机会,以符合对组位置的设计要求,并解决以上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这种显示面板包含一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一显示介质、一内围绕体、一外围绕体与一框胶。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介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内围绕体介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显示介质,且内围绕体上无开孔。外围绕体介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内围绕体,且外围绕体上无开孔,其中内围绕体、外围绕体、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框胶位于容置空间中,且接触内围绕体、外围绕体、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 如此,藉由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框胶不致渗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以避免显示介质,例如:液晶,与框胶接触后产生污染物,进而形成间隙漏光(cell light leakage)现象,以及框胶不致渗入阵列基板的外引脚接合区,以避免因为压合不良而产生的晶片失效的情形发生。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视图; 图2为图1的2-2局部剖面图; 图3A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在图1的剖面位置相同; 图3B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在图1的剖面位置相同; 图4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在图1的剖面位置相同; 图5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在图1的剖面位置相同; 图6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于第六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在图1的剖面位置相同; 图7绘示依据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8A~图8E分别为图7的步骤1~步骤4的操作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101、102、200、201、202  显示面板 110、210  阵列基板 120、220  下透明基板 130  主动彩色滤光阵列 131  叠合结构 132、232  第一金属层 133、233  介电层 135、235  第二金属层 136  第一钝化层 236  钝化层 138  第二钝化层 139、239  像素电极 150、250  对向基板 151、251  上透明基板 152、252  透明电极层 154、254  黑色矩阵 156  色阻 256、256R、256B、256G  彩色滤光色阻 160、260  显示介质 161、261  间隙物 170、270  内围绕体 171   第一内围绕部 171S  第一端面 172   第一内围绕部 172S  第一端面 172L  第一侧面 173   第二内围绕部 173S  第二端面 174   第二内围绕部 174S  第二端面 174L  第二侧面 270A  第一端面 180、280  外围绕体 181   第一外围绕部 181S  第三端面 182   第一外围绕部 182S  第三端面 182L  第三侧面 183   第二外围绕部 183S  第四端面 184   第二外围绕部 184S  第四端面 184L  第四侧面 280A  第二端面 190   容置空间 290   封闭空间 SLT   框胶 步骤1~步骤6 AA  显示区 B   外引脚接合区 G   出胶器具 Nozzle  出胶嘴 NAA     非显示区 G1、G2  间距 G3    间隙 TFT   薄膜晶体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与该阵列基板相对设置;一显示介质,介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一内围绕体,介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该显示介质,且该内围绕体上无开孔;一外围绕体,介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该内围绕体,其中该内围绕体、该外围绕体、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且该外围绕体上无开孔;以及一框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且接触该内围绕体、该外围绕体、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4.03 TW 103112527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阵列基板;
一对向基板,与该阵列基板相对设置;
一显示介质,介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一内围绕体,介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该显示介
质,且该内围绕体上无开孔;
一外围绕体,介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完全地围绕该内围绕
体,其中该内围绕体、该外围绕体、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共同定义出一容
置空间,且该外围绕体上无开孔;以及
一框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且接触该内围绕体、该外围绕体、该阵列基
板与该对向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基板包含至少
一主动彩色滤光阵列与一透明基板,该主动彩色滤光阵列包含多个薄膜晶体
管,所述薄膜晶体管间隔排列于该透明基板上,且每一所述薄膜晶体管处包含
一色阻,所述色阻分别为红色、绿色与蓝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围绕体包括:
一第一内围绕部,位于该主动彩色滤光阵列面向该对向基板的一面;以及
一第二内围绕部,位于该对向基板面向该主动彩色滤光阵列的一面,且介
于该主动彩色滤光阵列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外围绕体包括:
一第一外围绕部,位于该主动彩色滤光阵列的该面;以及
一第二外围绕部,位于该对向基板的该面,且介于该主动彩色滤光阵列与
该对向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钝化层,覆盖所述色阻、该第一内围绕部以及该第一外围绕部与该主动
彩色滤光阵列的该面,且受夹合于该第一内围绕部与该第二内围绕部之间以及
该第一外围绕部与该第二外围绕部之间,使得该容置空间成为一封闭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围绕部包含

\t二相对的第一端面,该第一内围绕部的该二第一端面其中一者抵接该主动彩色
滤光阵列的该面,
该第二内围绕部包含二相对的第二端面,该第二内围绕部的该二第二端面
其中一者抵接该对向基板的该面,该第一内围绕部的该另一第一端面通过该钝
化层抵接该第二内围绕部的该另一第二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围绕部包含
二相对的第三端面,该第一外围绕部的该二第三端面其中一者抵接该主动彩色
滤光阵列的该面,
该第二外围绕部包含二相对的第四端面,该第二外围绕部的该二第四端面
其中一者抵接该对向基板的该面,该第一外围绕部的该另一第三端面通过该钝
化层抵接该第二外围绕部的该另一第四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围绕部包含
一第一端面与一第一侧面,该第一端面连接该该主动彩色滤光阵列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佑林奕升邱骏仁林易泽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