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喂棉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309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喂棉箱,包括棉箱底座和位于棉箱底座上方的机架,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储棉仓,储棉仓上设置有配棉管和回风管,机架的中部设置有与储棉仓相连通的落棉通道,落棉通道内设置有给棉罗拉组及与给棉罗拉组相啮合且位于其下方的开松辊,给棉罗拉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相互啮合的给棉罗拉,各给棉罗拉均位于储棉仓的下方,落棉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风机,落棉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气流导入口,机架的下部设置有与落棉通道相连通的出棉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纤维的损伤小,可实现自动喂棉且可对喂入棉层进行细致而彻底的分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喂棉箱,包括棉箱底座和位于棉箱底座上方的机架,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储棉仓,储棉仓上设置有配棉管和回风管,机架的中部设置有与储棉仓相连通的落棉通道,落棉通道内设置有给棉罗拉组及与给棉罗拉组相啮合且位于其下方的开松辊,给棉罗拉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相互啮合的给棉罗拉,各给棉罗拉均位于储棉仓的下方,落棉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风机,落棉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气流导入口,机架的下部设置有与落棉通道相连通的出棉箱。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纤维的损伤小,可实现自动喂棉且可对喂入棉层进行细致而彻底的分梳。【专利说明】自动喂棉箱
本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喂棉箱。
技术介绍
原棉经过开清棉联合机加工后,棉卷或散棉中纤维多呈松散棉块、棉束状态,并含有40%?50%的杂质,其中多数为细小的、粘附性较强的纤维性杂质,如带纤维破籽、籽屑、软籽表皮、棉结等,所以必需将纤维束彻底分解成单根纤维,清除残留在其中的细小杂质,使各配棉成分纤维在单纤维状态下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棉条以满足后道工序的要求。梳棉工序的首要任务是分梳,即在尽可能少损伤纤维的前提下,对喂入棉层进行细致而彻底的分梳,使束纤维分离成单纤维状态。传统梳棉机的喂入部分由给棉罗拉和给棉板组成,给棉罗拉在给棉板的上方,给棉罗拉表面通常设计为直齿沟槽形状,另外在给棉罗拉两端采用弹簧或重锤杠杆加压,增强给棉罗拉和给棉板对棉层的握持力,这种传统梳棉机的喂入部分由于采用直尺沟槽给棉罗拉,往往会造成分流工艺长度不一:由于采用给棉罗拉在上、给棉板在下的喂入组合方式,往往会造成里外棉层始梳点位置差异,影响梳棉机的产量和质量;此外,传统的梳棉机喂入部分往往不能适应梳棉机自调匀整器检测装置的要求,使生条的重量不匀无法得到严格控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传统梳棉机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梳棉机喂棉箱,但大多存在机械部件故障多,操作麻烦,运行成本高,仅靠摩擦力调节效果有限的问题。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自动喂棉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喂棉箱,包括棉箱底座和位于棉箱底座上方的机架,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储棉仓,储棉仓上设置有配棉管和回风管,机架的中部设置有与储棉仓相连通的落棉通道,落棉通道内设置有给棉罗拉组及与给棉罗拉组相啮合且位于其下方的开松辊,给棉罗拉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两给棉罗拉之间存在间隙,各给棉罗拉均位于储棉仓的下方,落棉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风机,落棉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气流导入口,机架的下部设置有与落棉通道相连通的出棉箱。所述储棉仓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出棉箱内设置有输棉罗拉组,输棉罗拉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相互啮合的输棉罗拉,输棉罗拉组的下方设置有导棉板,导棉板呈倾斜设置,其一端位于出棉箱内,另一端伸出至出棉箱外侧。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带动给棉罗拉、开松辊及输棉罗拉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气流导入口有两个,其分别位于风机的左上方和右上方,风机位于开松辊的右侧。所述给棉罗拉和开松辊的转向均顺沿纤维的流向。所述储棉仓和配棉管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纤维的损伤小,可实现自动喂棉且可对喂入棉层进行细致而彻底的分梳,此外,本技术还可节省人力,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其中,1、棉箱底座2、机架3、配棉管4、回风管5、储棉仓6、给棉罗拉7、开松辊8、风机9、落棉通道10、出棉箱11、导棉板12、输棉罗拉13、气流导入口 14、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自动喂棉箱,包括棉箱底座I和位于棉箱底座I上方的机架2,机架2的上部设置有储棉仓5,储棉仓5上设置有配棉管3和回风管4,储棉仓5上还开设有用于观察储棉仓5内落棉状况的观察窗14,所述储棉仓5和配棉管3内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压力变化以控制喂棉量的压力传感器,机架2的中部设置有与储棉仓5相连通的落棉通道9,落棉通道9内设置有给棉罗拉组及与给棉罗拉组相啮合且位于其下方的开松辊7,给棉罗拉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6,两给棉罗拉之间具有一定的隔距,各给棉罗拉6均位于储棉仓5的下方,所述给棉罗拉6和开松辊7的转向均顺沿纤维的流向;落棉通道9的一侧设置有风机8,落棉通道9的通道壁上开设有气流导入口,13所述气流导入口 13有两个,其分别位于风机8的左上方和右上方,风机8位于开松辊7的右侧;机架2的下部设置有与落棉通道9相连通的出棉箱10,出棉箱10内设置有输棉罗拉组,输棉罗拉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相互啮合的输棉罗拉12,输棉罗拉组的下方设置有导棉板11,导棉板11呈倾斜设置,其一端位于出棉箱10内,另一端伸出至出棉箱10外侧;所述机架2上还设置有带动给棉罗拉6、开松辊7及输棉罗拉12旋转的驱动机构。本技术的前方设置有输棉风机和与配棉管3相连通的输棉管,经初步开松混合的原棉经由输棉管及配棉管3被送至储棉仓5,在配棉管3和储棉仓5内均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棉道的畅通情况,从储棉仓5内落下的原棉,经两个给棉罗拉6的夹持并顺向喂入,然后被高速旋转的开松辊7进行充分开松、混合,形成细小棉束,在风机8产生的气流作用下,被吹向出棉箱10内均勻堆积,并由输棉罗拉12和导棉板11向梳理成条机同步输出。本技术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棉箱底座1、配棉管3、储棉仓5、风机8、输棉罗拉12、观察窗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自动喂棉箱,包括棉箱底座和位于棉箱底座上方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储棉仓,储棉仓上设置有配棉管和回风管,机架的中部设置有与储棉仓相连通的落棉通道,落棉通道内设置有给棉罗拉组及与给棉罗拉组相啮合且位于其下方的开松辊,给棉罗拉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两给棉罗拉之间存在间隙,各给棉罗拉均位于储棉仓的下方,落棉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风机,落棉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气流导入口,机架的下部设置有与落棉通道相连通的出棉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棉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棉仓上设置有观察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动喂棉箱,包括棉箱底座和位于棉箱底座上方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储棉仓,储棉仓上设置有配棉管和回风管,机架的中部设置有与储棉仓相连通的落棉通道,落棉通道内设置有给棉罗拉组及与给棉罗拉组相啮合且位于其下方的开松辊,给棉罗拉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两给棉罗拉之间存在间隙,各给棉罗拉均位于储棉仓的下方,落棉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风机,落棉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气流导入口,机架的下部设置有与落棉通道相连通的出棉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发杨效慧纪合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