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任意且容易地改变照射面积、照射强度等照射光的特性的灯泡型照明装置。该灯泡型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灯泡型照明装置主体(30)且具备多个发光元件(71)的发光体(70);透镜部件(40),其包括与多个发光元件(71)分别相对配置的多个透镜(41)和防止自身旋转的防旋转部件(42);和透镜部件移动机构,其以维持发光元件(71)与透镜(41)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使透镜部件(40)在发光元件(71)射出的光的光轴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任意且容易地改变照射面积、照射强度等照射光的特性的灯泡型照明装置。该灯泡型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灯泡型照明装置主体(30)且具备多个发光元件(71)的发光体(70);透镜部件(40),其包括与多个发光元件(71)分别相对配置的多个透镜(41)和防止自身旋转的防旋转部件(42);和透镜部件移动机构,其以维持发光元件(71)与透镜(41)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使透镜部件(40)在发光元件(71)射出的光的光轴方向移动。【专利说明】灯泡型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泡型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包含具有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发光体的灯泡型照明装置与白炽灯相比能够实现长寿命化、节能化,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这种灯泡型照明装置中,来自发光元件的光通常透过透镜等照射外部。此时,通过改变发光元件与透镜等的距离,能够改变照射外部的光(照射光)的特性(照射面积、照射强度等)。与该技术相关联的技术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以下结构:局部照明灯具有发光二极管和配置在其前方的透镜,透镜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分布而被分成多个透镜部。此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中,光强度高的光透过透镜部而以大的扩散角度向被照射面照射,在被照射面上形成大致矩形的照射光图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46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四个透镜配置为位于正方形的各顶点来形成透镜部件,以各透镜分别相对置的方式配置有四个发光元件。而且,透镜部件的中心(上述正方形的中心)围绕光轴旋转,由此透镜与发光元件的距离可变。因此,透镜与发光元件的距离只是能够根据旋转的角度(专利文献I中为每45° )按规定间隔设定。所以,通过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无法连续改变透镜与发光元件的距离,无法任意变更照射光的特性。另外,为了使透镜部件旋转,在透镜部件旋转前后,有时从发光体射出的光入射到透镜时的入射角不同。即,在旋转前后,有时发光元件的光轴的相对位置相对于相对置的透镜不同。由此,透过透镜射出到外部的光(即照射光)的特性有时不同。另外,对于不是预定角度(专利文献I中例如22.5°、67.5°等)的角度等,根据旋转的角度,透镜与发光元件有时不相对置,在这种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充分的照射光。因此,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严格地进行透镜对发光元件的位置对准(即透镜部件的旋转)。因此,改变照射光的特性时操作繁琐。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任意且容易地改变照射面积、照射强度等照射光的特性的灯泡型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发现,配置透镜位置调整单元,使与多个发光元件各自相对的多个透镜以维持该相对关系的状态在发光元件的光轴方向上下移动,由此能够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任意且容易地改变照射面积、照射强度等照射光的特性的灯泡型照明装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的上方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将比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的发光体更上方的局部放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的透镜位置调整部件的截面图(图4的A-A线截面图)。图6是对通过使透镜位置调整部件旋转而使发光体与透镜部件的距离改变时的各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符号说明20透镜似直调整部件(透镜部件移动机构)21导槽(透镜部件移动机构、第一导槽)22凸部(透镜部件移动机构)30主体部(灯泡型照明装置主体)40透镜部件41 透镜42凸部(防旋转部件、透镜部件移动机构)60反射部件64凸部(透镜部件移动机构、第一凸部)70发光体71发光元件100灯泡型照明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任何以下的内容。〈结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100的侧视图。灯泡型照明装置100包括圆环状的透镜位置调整部件20和主体部30。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灯泡型照明装置100中,透镜位置调整部件20构成为能够旋转,通过透镜位置调整部件20旋转,使得支承于透镜位置调整部件20的内部的透镜部件40 (参照图3,图1中未图示)的位置发生变化。主体部30除散热体50和灯头31之外还包括发光体70和反射部件60(图1中未图示。均在后面描述)等而构成。伴随着发光体70的发光而产生的热通过散热体50散发到外部。另外,构成灯头31的导电性的连接部32与未图示的连接口连接,由此电力供给至发光体70等,使得发光体70发光。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100的上方立体图。在透镜位置调整部件20内,支承有具备位于正方形的顶点和中心的五个透镜41的透镜部件40。透镜部件40例如由透明的丙烯酸树脂等构成。散热体50的内部所具备的发光体70发出的光透过透镜部件40向外部射出(照射外部)。更具体而言,在后面参照图3详细说明,发光体70所含的五个发光元件71(LED等)发出的光通过与各个发光元件71相对配置的五个透镜41而向外部射出。另外,透镜位置调整部件20的端部的内侧面呈朝向上方变窄的锥形状。由此,透过透镜41的光被反射而聚集(聚光),指向性提闻。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在散热体50的内部,配设有经由引线(未图示)将规定的电力供给至发光体70的发光元件71的电源电路基板35和收纳电源电路基板35的树脂制的收纳盒36。另外,电源电路基板35和连接部32由用于将商用电源供给至电源电路基板35的引线(未图示)连接。另外,在散热体50的上端面设置有插入用于固定后述的发光体70和反射部件60的四个螺钉61的四个螺钉孔51。电源电路基板35是多个电子部件(未图示)安装于基板而形成的。电源电路基板35例如包括将来自商用电源的交流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力的电路、调整整流后的直流电力的电压、电流等的电路等。收纳盒36设置在散热体50的内部。收纳盒36例如为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 (聚碳酸酯)等树脂制的。在收纳盒36的与发光体70相反侧的端部嵌合灯头31,通过粘合剂等进行固定。另外,灯头31和连接部32利用绝缘部件33进行绝缘。发光体70设置于主体部30 (灯泡型照明装置主体),发光体70上,在正方形的各顶点和其中央部分总共五处配置有发光元件71。即,发光体70配置在主体部30 (灯泡型照明装置主体),包括多个发光元件71 (本实施方式中是五个发光元件71)。另外,在发光体70的外缘附近,为了与反射部件60 —起将发光体70固定在散热体50的上端面而设置有用于贯通四个螺钉61的四个贯通孔72。此处,参照图4说明构成主体部30的发光体70和反射部件60以及配置在它们的上方的透镜部件40和透镜位置调整部件20。图4是将比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灯泡型照明装置100的发光体70更上方的局部放大表不的分解立体图。反射部件60中,在与发光体70 —起固定于散热体50时的发光兀件71的光轴所贯通的位置,设置有五个光导出孔65。即,例如从图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泡型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灯泡型照明装置主体且具备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体;透镜部件,其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分别相对配置的多个透镜和防止自身旋转的防旋转部件;和透镜部件移动机构,其以维持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透镜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使所述透镜部件在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光轴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谷优,别井圭一,村田诚治,冈田隆,粟野孝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