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化工领域废水除油脱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92830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化工领域废水除油脱酚的方法,本方法针对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和/或酚的废水,其中油多为可溶性油,通过废水预处理、萃取除油脱酚、萃取剂回收几道程序和相关工艺的结合,达到了良好的除油脱酚效果,并有效降低了其中可溶性油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萃取剂环己烷,经现场试验,除油率达到94.71~97.30%,可溶性油除去率达到87.08~92.81%,脱酚率达到96.94~98.21%,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本方法针对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和/或酚的废水,其中油多为可溶性油,通过废水预处理、萃取除油脱酚、萃取剂回收几道程序和相关工艺的结合,达到了良好的除油脱酚效果,并有效降低了其中可溶性油的含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萃取剂环己烷,经现场试验,除油率达到94.71~97.30%,可溶性油除去率达到87.08~92.81%,脱酚率达到96.94~98.21%,效果显著。【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化工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技术背景在煤的气化、液化制油、燃烧发电、焦化、煤热解等煤的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高污染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油质、氨类、酚等污染物质,只有经过净化除油脱酚后,才可以进一步通过生化处理等深度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同时可将水中含有的油及酚回收,实现其价值。废水中的油类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赋存状态:(I)浮上油(粒径> 100 μ 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2)分散油(粒径介于10-100 μ m之间),悬浮于水中;(3)乳化油(粒径< 10 μ m),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不易被分离清除;(4)溶解油,也叫可溶性油,完全溶解在水中的油。废水中酚类主要是以酚基化合物形式存在,可分为以下几类:(1)烷基酚类(浓度范围为30-200mg/L),如含苯酚、2-甲酚、3-甲酚、2,4-二甲酚等;(2)氯酚(浓度范围为3-8Pg/L)如4-氯-3-甲基酚、2-氯酚、2-氯酚等;(3)硝基酚(浓度范围为9_15Pg/L),如2-硝基酚、4-硝基酚等; 富含油/酚的废水有着巨大的危害,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废水一旦排放,油会漂浮于水面,迅速扩散开成油膜,断绝水体氧的来源,对水中生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其排放的过程中,油会在管道中同水中的其他悬浮固体颗粒和氧化铁皮一起沉降,最终形成粘性极高的油泥团,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堵塞管道。此外废水中的酚是一种原生质毒物,直接排入水中不仅会危害水生生物的繁殖与生存,还会使BOD值增大。高浓度酚对农作物的危害表现在抑制光合作用和酶的活力、妨碍细胞功能、破坏植物生长素的形成等方面,而且会导致生物体内酚含量增加,影响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常规的处理废水方法只能单一除油或脱酚,尚不能用单一手段满足除油和/或脱酚的要求,尤其是溶解性油和/或酚的脱除。这些方法虽工艺已成熟,但仍存在不同缺点:(I)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借助离心力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该法分离设备体积小、除油效率高,但高流速产生的紊流容易将部分分散剪碎,且运行费用高,处理水量少,对溶解性油无作用;(2)电絮凝法除油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阳极金属消耗量大、阳极钝化、需要大量盐类作辅助药剂、耗电量高等缺点,对溶解性油无作用;(3)过滤法一般用于二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废水中油质,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需要进行反冲洗,如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滤料堵塞,对溶解性油无作用;(4)采用强烈的高温蒸汽加热含酚废水的方法为蒸汽脱酚法,主要用于高浓度挥发酚的处理上,回收酚质量好,不带进其它污染,但蒸汽耗量太大,只能脱除低沸点酚系物,脱酚效果不理想;(5)生化法是常规的废水脱酚方法,但该工艺对水温和有机物(如油含量、酚含量等)浓度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有机物含量必须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如油含量小于50 mg/L、酚含量小于400 mg/L,否则会使微生物死亡;(6)活性污泥法除酚是一种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法设备简单、处理效果良好、受气候条件影响小等,但它预处理要求高、运行开支较大,同样对有机物(如油含量、酚含量等)浓度有一定的要求。(7)现有工艺方法中,均无法满足采用单一手段除油和/或脱酚的要求。随着近年来煤化工工艺的日趋复杂化,煤化工废水中的可溶性油含量越来越高,现有除油技术虽具有良好的除油效果,但均不能除去可溶性油,人们固守于传统成熟的工艺,未对去除可溶性油给予足够的重视,且目前基本未见有关此类问题的方法。此外,虽然若是为了除去可溶性油,人们或许会想到根据所需选用一些萃取剂,但是,废水作为一种处理量大的多组分复杂体系,仅仅依赖于已知的萃取剂特性研究,是无法解决煤化工领域废水的可溶性油去除问题。废水作为一种附加值低但处理量大的多组分复杂体系,如何实现稀溶液的选择性分离,是实现萃取法废水除油和/或脱酚的关键。而解决该问题,除了依赖萃取剂的选择,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萃取设备和萃取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煤化工领域除油脱酚的方法,该方法运行过程中不但能有效的除油和/或脱酚,特别是能够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油,并实现油和/或酚的分离,而且能够有效的回收萃取剂,避免或减少萃取剂的消耗。,所述除油脱酚是指除油和/或脱酚,所述油包括可溶性油,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废水预处理:原料废水 进入调节罐,按照除油脱酚的需要调节废水的pH值和温度; b、萃取除油脱酚:将经过预处理的废水送入混合装置中,加萃取剂搅拌、澄清,分离出萃取相及水相,除油脱酚后的水相送后续处理工段; c、萃取剂回收:经萃取除油脱酚后的萃取相进入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除油脱酚使用的萃取剂为环己烷。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除油脱酚使用的萃取剂为环己烷,所述废水预处理步骤中,调节废水的pH值和温度可以为:pH ( 6.0,水温为5~40°C。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混合装置为萃取塔,所述萃取除油脱酚步骤具体为:将经过预处理的废水送入萃取装置顶部,与从底部进入的萃取剂逆流萃取,萃取剂与废水的体积比为1:1~1:20,塔板数为f 20,塔顶压力0.1~0.7MPa,温度≤60°C;塔底压力为0.5^1.1MPa,塔底温度< 60°C,萃取相从塔顶采出;萃取除油脱酚后的水相从塔底采出,送往后续处理工段。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回收装置为萃取剂回收塔,萃取剂回收步骤具体为:经萃取除油脱酚后的萃取相进入萃取剂回收塔回收萃取剂,萃取剂回收塔塔顶压力为0.1~0.6MPa,塔顶温度6(Tl50°C,塔底压力0.4~0.8MPa,塔底温度85~200°C,塔顶得到萃取剂,送至萃取剂罐循环使用;塔底采出液送分离装置分离后得到油和/或酚钠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萃取回收塔塔底采出液分离装置包括碱洗塔,分离得到油品和酚钠盐,酚钠盐经进一步酸洗后得到粗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回收装置可为板式塔、填料塔或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混合结构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废水预处理步骤中,调节废水的pH值和温度为:ρΗ3.0~5.0,水温为20~40°C。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萃取塔采用浮顶罐,且夏天有降温措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萃取除油脱酚后水相的后续处理工段为:利用汽提塔或多功能塔进行萃取剂回收,脱除酸性气去酸性气体处理;中上部侧线采出氨气,去氨精制;中部侧线采出含有萃取剂的少量侧线水,直接送往调节罐;底部出水为处理后的废水,送往后续工序处理。下面结合有益效果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I)本方法突破传统成熟工艺的局限,利用萃取剂实现除油脱酚、包括除去可溶性油的目的,根据除油脱酚的需要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化工领域废水除油脱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脱酚是指除油和/或脱酚,所述油包括可溶性油,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废水预处理:原料废水进入调节罐,按照除油脱酚的需要调节废水的pH值和温度;b、萃取除油脱酚:将经过预处理的废水送入混合装置中,加萃取剂搅拌、澄清,分离出萃取相及水相,除油脱酚后的水相送后续处理工段; c、萃取剂回收:经萃取除油脱酚后的萃取相进入回收装置进行回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太宽王洪博徐丹刘永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