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大切深磨削加工磨轮工件接触弧区力载荷分布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8243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3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切深磨削加工磨轮工件接触弧区力载荷分布测量方法,将一工件薄片在与加工接触弧线所对应的相同的磨削参数下进行磨削加工,并将该工件薄片固定在测力仪器上,通过测力仪器实时地记录下该工件薄片在整个加工接触弧线轨迹上所受的磨削力及对应的磨削时刻,再通过所记录下的磨削力及时刻,以弧区位置角为自变量,磨削力载荷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即得到该磨削参数对应下的加工接触弧线上的磨削力载荷分布。该方法将实际磨削加工过程中处于静态的一条完整的加工接触弧线,用该工件薄片沿进给方向在相同的磨削参数下进行磨削勾勒出的一条磨削轨迹来体现,即将该整条完整加工接触弧线对应的磨削力通过该工件薄片进行微分割细化,该方法简单有效、直观、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采用圆盘形磨轮(比如砂轮、锯片等)磨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各种金属、岩石、陶瓷、玻璃、晶体等材料成型加工的关键手段之一。从业人员把磨削加工时磨轮外圆与工件相接触的弧段区域称为加工弧区。磨削力是加工弧区内磨轮与工件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力,是研究磨削过程、工件材料去除机理、磨轮磨损机制的重要参量,也是控制磨削过程和提高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磨削力沿弧区接触弧线上的分布是研究磨削力、磨削功率与磨削参数之间对应关系、实现磨削力预测和优化的关键,对控制磨削过程、提高磨削质量意义重大。尽管人们很早就推测磨削力载荷在接触弧区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一直没有直接的测量手段。因此,如何获得磨削弧区内力载荷分布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A.G.Mamalis尝试通过单个节块锯切石材来跟踪节块进出锯切弧区的磨削力变化特征,但仍无法获得磨削力沿接触弧线的分布情况。也有通过单颗磨粒切削对磨削弧区内相关微观作用进行揭示,但对大切深长弧区来讲存在严重的失真。目前最为常用的是通过系列磨削实验通过弧度内整段力进行反算,但必须基于一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切深磨削加工磨轮工件接触弧区力载荷分布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根据磨削参数提取磨轮与工件的完整加工接触弧线,该完整加工接触弧线为既定的磨削参数下的磨轮外圆周与工件发生的几何干涉部分;步骤2,将一工件薄片固定在测力仪器上并在与步骤1相同的磨削参数下进行磨削加工,其中:该完整加工接触弧线的沿进给方向的长度是工件薄片沿进给方向的厚度的整数倍,该测力仪器在该薄片工件的磨削加工过程中实时记录工件薄片与磨轮的接触面上的磨削力及对应的时刻;步骤3,计算该工件薄片所受的磨削力载荷以及该工件薄片所在的弧区位置角,得到系列不同弧区位置角及对应的磨削力载荷即为加工接触弧线上的磨削力载荷分布,其中:该工...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切深磨削加工磨轮工件接触弧区力载荷分布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根据磨削参数提取磨轮与工件的完整加工接触弧线,该完整加工接触弧线为既定的磨削参数下的磨轮外圆周与工件发生的几何干涉部分; 步骤2,将一工件薄片固定在测力仪器上并在与步骤I相同的磨削参数下进行磨削加工,其中:该完整加工接触弧线的沿进给方向的长度是工件薄片沿进给方向的厚度的整数倍,该测力仪器在该薄片工件的磨削加工过程中实时记录工件薄片与磨轮的接触面上的磨削力及对应的时刻; 步骤3,计算该工件薄片所受的磨削力载荷以及该工件薄片所在的弧区位置角,得到系列不同弧区位置角及对应的磨削力载荷即为加工接触弧线上的磨削力载荷分布,其中:该工件薄片所在的弧区位置角为该薄片中性面和磨轮外圆的交点与磨轮最低点所夹的磨轮弧线所对应的圆心角,所述的中性面为该工件薄片上垂直于进给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钦李远黄辉郭桦徐西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